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之中考真题随堂测(11)

更新时间:2023-10-29 浏览次数:9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3·锦州一模) 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代表人物陈独秀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即democracy和赛先生即science)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此运动是(    )
    A . 启蒙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 2. (2023八上·英德期中) 民国初年,文化界掀起了一场论战。一方认为,用“粗俗”的白话文代替优雅文言文是一种倒退:另一方则认为文言文死气沉沉,白话文更有活力。这场论战发生在(    )
    A .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 . 洋务运动时期 C . 义和团运动时期 D . 新文化运动时期
  • 3. (2022·牡丹) “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的口号为(    )

    A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 “废除二十一条” C .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 . “实业救国”
  • 4. (2012·鄂州) “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 . 中共“二大”的召开 D . 黄埔军校的建立
  • 5. (2013·海南) 在20世纪初的《新青年》杂志上,文学革命与守旧派唇枪舌剑,争论不已,新文化运动也因此风生水起,波澜壮阔。《新青年》的创办者是(    )

    A . 鲁迅 B . 李大钊 C . 胡适 D . 陈独秀
  • 6. (2017·南京) 他们的斗争“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这里的“斗争”指的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7. (2017·淮安) 某校开展“百年中国”历史主题活动,李同学就“1912·6南京见闻”搜集到以下材料。其中有史实错误的是(   )

    A . “民主”“共和”成为热门话题 B . 人们传阅《新青年》的进步文章 C . 大街上有男子剪去长辫 D . 有人打听现任临时大总统是谁
二、材料分析题
  • 8. (2020八上·石家庄期中)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近代以来,有志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并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

    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 (1) 材料一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同哪些国家签订的?这一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是什么事件。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为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认定的“两位先生”是什么。他掀起了什么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4. (4) 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作用上有什么相同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