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

更新时间:2023-11-21 浏览次数:2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中国诗歌精神的密码就在一句话里:“诗言志”。朱自清先生曾称之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的纲领”,但我觉得还不限于此,这应该是诗歌的最高标准和黄金律令。

    “诗言志”在很多古代典籍中都有记载,“诗以言志”(《左传》)、“诗以道志”(《庄子》)、“诗言是,其志也”(《荀子》)……可见,在先秦前后,“诗言志”已成为诗歌共识。

    那么,如何理解“志”?许慎《说文解字》曰:“志,意也。从心,之声”,志可以理解为意愿、意向、意义、思想等等意思,总之,属于精神性范畴。也有把情志即情感和思想统一起来理解的,唐孔颖达称:“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但我以为,相对而言,情是个人性的,志就包含他者及社会的视角。情是个人发动,志就有指向,有针对性,需要对象,需要协调,需要方向,还需要接纳。“志”更具公共性因素。所以,我觉得“诗言志”,可以理解为表达情怀、理想和志向,倡导某种价值,弘扬某种精神。

    “诗言志”,诗来源于情感,但应该超越于一般情感。超越,建立在情感之基础上,本身就包含了情感元素。诗是文字的最高形式,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情感抒发情绪宣泄,诗应该有更高的使命,那就是“诗言志”。这就像郭店楚简里称:“道始于情”,我觉得不言自明的应该还有一个判断,那就是:道高于情,或道超越情。“诗言志”长期被看作儒家过于重视教化功能的僵化思维结论,就像“尊道守礼”一度被认为与人情世故的日常生活方式相对立一样,其实,“道”和“礼”本身就是建立于生活实践基础之上的。

    因此,我们可以如此论断:诗缘情是诗之基础,诗言志才是诗之超越,或者说诗之要求,诗之标准。“道始于情”“道生于情”,精神的源头其实是情感。情感不加控制,就流于欲望本能;情感经过疏导,就可能上升为“道”或者“理”,并可能最终转化为精神。因此,唯有“诗言志”,诗歌才能成为精神的传道者和弘扬者,成为精神性的来源,并具有繁衍能量和升华能力。

    (摘编自李少君《“诗言志”新论》)

    材料二:

    无论哪个时代,诗都在其文学史上占有较高的地位,今天也不例外。那么同样是使用汉语进行写作,古诗里“诗言志”的观,点,对于今天“新诗”的创作和发展有着怎样的启示呢?

    在古代,“诗”是如何言“志”的呢?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诗”与“志”是共同发展的。当“志”的意义从记忆、记录引申为胸怀、怀抱时,“诗”同样也是变化的。

    从文字产生之后算起,人类用文字记载代替记忆,所以记忆的记就是记载的记。用闻一多先生的话说就是“记忆谓之志,记载亦谓之志”。从这一点来看,早期的“诗言志”便是用“诗”做好生活的记录。以《诗经》为例,《卫风·氓》篇之中是从弃妇的角度,详细记录了两个青年男女从相见、相恋到结婚到分崩离析的婚姻悲剧。可见,“诗”的确有记录之意。

    “诗言志”当然还有别的含义,那就是歌咏胸怀,抒发情志。以曹操《观沧海》为例,诗中无一句不写景,既表现眼前的大海之景,又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曹操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全诗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所以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里的“志”是胸怀,是个人情志。再到后来以诗歌咏叹个人志趣和意向非常普遍,像南北朝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唐代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工部,南宋有想要“待重头,收拾旧山河”的岳飞,到了现代也有说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由此可得出“诗”言志向、言抱负,是“诗言志”的一项重要的常高的内容,是“诗言志”一说的引申义、发展义。

    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一天比一天丰富,人们拥有更多的精神享受方式。同时经济发展带来的时代节奏和人民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让人们逐渐失去慢阅读的耐心,电视机电脑取代报纸书籍,手机又取代电视电脑,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那些简单的更易得的碎片化阅读。

    这当然是一大原因,但从自身看,诗歌的确不再像曾经那样赏心悦目,更别说要做到以己之情动人之心。以当前传播最广泛的“第三代”诗歌,站在“民间立场”的口语诗为例。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消费文化与大众文学兴起,“第三代”诗人向“知识分子”所构建的诗歌体系发起猛攻,并打算以新的话语方式建立自己的诗歌秩序,因而诞生了“口语诗”,即以口语的方式建立和组织诗歌,以于坚的《作品52号》为例:

    很多年 屁股上拴串钥匙 裤袋里装枚图章

    很多年 记着市内的公共厕所 把钟拨到7点

    很多年 在街口吃一碗一角二的冬菜面

    ……

    显而易见,这是一种对生活的记录,于坚在诗中说自己吃了什么,去了哪里,做了什么,类似于早期“诗言志”说,即“诗”是记录。

    我认为当下诗歌之所以失去悦人心目的“诗意”,正是因为它丢开了“诗言志”的更重要的那层含义,即诗不能抒发胸怀、心愿和诉说自我情志,诗应当离歌炽热化的“情志”,以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为例: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人借“鸟”之口写出自己想要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写到死后魂归大地,全诗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形象,直抒胸臆,托出诗人那颗真诚、炽热的爱国之心,表达自己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强烈情感和心愿。

    这正是炽热化的"情",是所谓的“情动为志”,是所谓的“诗言志”,言“情志”的表现。这正是当代诗歌创作所缺乏的。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缺失,今天的诗歌才不具备完整的“诗言志”功能。

    (摘编自梁国璋《“诗言志”现代价值微探》)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言志”在先秦前后成为了诗歌共识,成为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标准和黄金律令。 B . 材料一作者认为情与志不同,存在个人性与公共性的区分,因而志比情更重要。 C . “诗言志”指写记忆,做记录,也包含言胸怀、抒情志、歌咏抱负等崇高的内容。 D . 消费文化与大众文学兴起,催生了站在"民间立场"、充满“诗意”的“口语诗”。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志”的理解,许慎认为它是意愿、思想等意思,孔颖达认为情志是情感和思想的统一,他们的看法不尽相同。 B . 郭店楚简认为道始于情,而材料一作者认为道超越情,情感只有加以控制、疏导、才可能上升为“道”,并最终转化为精神。 C . 《卫风·氓》的例子印证闻一多先生“记忆谓之志,记载亦谓之志”的观点,说明早期的“诗言志”是指用诗来记录生活。 D . 材料二中通过对《作品52号》和《我爱这土地》两首诗的比较,批判了当代诗歌创作中忽视“诗言志”的现象.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诗句中抒发的“志”与其他三项内涵不同的一项是( )
      A .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秦风》) B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C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 (4) 材料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举例简要说明。
    5. (5) 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新诗”如何实现“诗言志”呢? 
  • 2. (2023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材料二: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来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节选白铁凝《哦,香雪》)

    材料三: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节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1.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的新媳妇有着笑而不语、美丽娴静的别样韵致,“半晌”二字足见新婚被子的珍贵和情感上的不舍,也因此更显出人物形象的真实。 B . 材料二中“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的白动铅笔盒,象征着文化、知识、现代文明,体现了香雪对新生活的向往。 C . 材料二写到“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香雪端详铅笔盒之后,希望同伴们盘问,这是少女虚荣的表现,也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D . 材料三中“柔滑修长的第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这两句刻画出了水生嫂有着优美的劳动姿态和娴熟的编席手艺。
    2. (2) 下列对材料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选文写新媳妇的肖像、神态、动作以及“我”的解释,但不写新媳妇的语言,口的是为了写出新媳妇在贫寒中仍然保持着温润的美好。 B . 材料二,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山村少女纯真善良、洁白无取的心灵,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C . 材料三,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D . 材料一写新媳妇神态、材料二写香雪动作、材料三写水生嫂劳动场面,都有着清新的笔调、温婉的用词以及灵动的叙述节奏,形成了“文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3. (3) 三则材料中的女性分别是怎样的形象?她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简要分析
    4. (4) 三则材料都有着相近的风格,是“诗意小说”的典范。请结合文本,从矛盾冲突、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三个角度中任选二个角度,赏析“诗意小说”的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 3. (2023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文言文阅读

    仁宗嘉祐五年五月,召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新陈相易,人便之。寻通判舒州。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知常州,移提点江西刑狱。与周敦颐相遇,语连数日夜,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寝食。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及是,为度支判官,闻者莫不喜悦。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末,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在位之人才既不足用,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上览而置之。吕祖谦曰: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故A事B秩C满D许E献F文G求H试I馆J职K安L石M独N不O求P试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嘉祐是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的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 . 文本中“语连数日夜”和“此中人语云”(《桃花源记》)中的“语”字的含义不相同。 C . 擢、调、补、移、授,都是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其中“补”表示补缺职,其余均是授予官职之意. D .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帝王诸侯都会祭祀社和稷,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安石才华横溢,喜好读书,擅长为文,曾巩带王安石去拜见大臣欧阳修,欧阳修十分赏识王安石,四处为他扩大名声, B . 文彦博、欧阳修等人先后向朝廷推荐王安石,王安石都以祖母年老为由予以拒绝,因此士大夫们认为他无意于为世所用. C . 王安石性格果敢,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他向皇帝呈言事书并表明心迹,希望进行全面的改革,扭转宋朝积贫积弱的局势。 D . 王安石清楚地知道,他的改革主张在当时会遭到顽固派的非议,但仍然把希望寄托在君王身上,也由此得到宋仁宗的支持.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②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5. (5) “安石变法之蕴”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 4. (2023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一)

    林则徐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媲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注:①嘉峪关:位于甘肃,是明长城西端第一重关。②虎门销烟之后,林则徐被革职问罪、充军伊犁,次年十月抵达嘉峪关,③天山:祁连山的别称。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严关百尺界天西”一句,一个“界”字指出嘉峪关作为通向西北关隘的险要位置,“百尺”交代嘉峪关的高耸威严。 B . 颔联诗人回首来路,由远及近地写出嘉峪关楼阁、树木相连,它雄视关中大地,有压低陇山云烟的气势。 C . 颈联写诗人登上高楼放眼河西大地,积雪皑皑的祁连群山挺向天外,辽阔无垠的大漠戈壁迎面扑来,使人感到迷茫。 D . 尾联作者将崤函和嘉峪关放在一起比较,充分抒发出作者初次出塞,雄关眺览时的强烈感受,重在贬抑崤函突出雄关。
    2. (2) 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5. (2023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短歌行》中比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的句子“。”
    2. (2) 《静女》中写姑娘故意躲起来,小伙子着急的句子是:“。”
    3. (3) 《归园田居》(其一)中说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4. (4)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中“。”两句,因为对清新美丽的荷花的传神写照,被王国维誉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5. (5) 《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
    6. (6) 《山居秋暝》中写人的活动的诗句是“。”
    7. (7) 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女子因没有丈夫在身边而呈现懒散状态的句子是“。”
    8. (8) 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两句,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民众抗敌恢复失地的意思不可阻挡。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6. (2023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I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互为一体,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是因为生理的,而且是文化的、精神的因素。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薪火相传。没有中华文化的____,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放到世界文明史中看,中华民族创造的____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与历史进程,其长期的演化过程造就了我们的文化认同,赋予我们生命力和创造力,我们在____的典籍中探寻中华文化的缩影,这也是传承和研究这些资料的重要意义。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请将改后的句子完整的写在答题卡上)
  • 7. (2023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Ⅱ

    亲爱的朋友们,当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杠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来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是否意识到是在幸福之中呢?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①),才能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我们的战士从来爱憎分明,他们对敌人这样狠,((②)。朋友们,用不着繁琐的举例,你也可以想到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的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善良爱好和平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③),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1. (1) 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没有说话。 B . 看你这浑身的汗水,就知道你这400米跑得不轻松。 C . 我国运动健儿在亚运会上的出色表现,让你不得不佩服。 D . 祝贺你校在本次作文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 (2)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 (3) 本段所选作品体现了作者精湛的艺术技巧与深切情感,简要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四、写作(60分)
  • 8. (2023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9年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代表该集团8万青年表达为建设航天强国携手奋斗的坚定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广大航天青年勇于创新突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写给青春的信件跨越山海,温暖人心,催人奋进。

    在许多场合,习近平总书记都为广大青年把握机遇,勇担使命指明了方向——

    “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要勇于创新,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

    “广大青年科技人才要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

    以上材料带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社会与个人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剧本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