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是一首意蕴深长的诗 , 是_ , 是_ , 愿这份美好的友情伴你们走过漫漫人生路。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 尊君在不 | 元方入门不顾 |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乙】
谢安幼年谏兄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①,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②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①念:怜悯;同情。②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
“太空教师”再次开讲
①“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各位同学、太家好!我是太空教师王亚平。”伴随着熟悉的声音,“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了。还是在高速飞行的中国空间站里,还是大家熟悉的航天员老师,这一次,变化的是老师们演示的实验,不变的是带给同学们耳目一新的体验。
②授课过程中,航天员老师相互配合,生动演示了多个微重力环境下的实验,深入浅出讲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这次授课还增加了空间站科学设施的展示,航天员老师介绍了两台神秘又厉害的科学实验柜——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和无容器材料实验柜。据介绍,科学实验柜是空间站开展科学实验的主要设施,今年“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发射入轨后,空间站将增加更多实验柜,开展更多领域的科学实验项目,未来“天宫课堂”的形式也将更为丰富。
③进入天地互动环节,地面课堂的同学们十分踊跃。有同学好奇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作息,还有小小科学迷非常向往未来能进入空间站做研究。
④课程最后,王亚平说:“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探索科学奥妙,未来的空间站将由你们来建设!”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
链接一
中国两次“天宫课堂”情况对比
第一次 | 第二次 | |
授课时间 | 2021年12月9日 | 2022年3月23日 |
授课讲台 | 中国空间站 | |
地面课堂 | 主课堂:中国科技馆 分课堂: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 | 主课堂:中国科技馆 分课堂:西藏拉萨、新疆乌鲁木齐 |
授课老师 | 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 | |
授课内容 | ①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②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 ③太空转身 ④浮力消失实验 ⑤水膜张力实验 ⑥水球光学实验 ⑦泡腾片实验 ⑧天地互动交流 | ①太空“冰雪”实验 ②液桥演示实验 ③水油分离实验 ④太空抛物实验 ⑤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与展示 ⑥天地互动交流 |
(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链接二
2013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我国首次太空授课的孩子如今已长大,他们中不少人正上演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故事。张舒琪当年观看完太空授课,对航天事业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她现在成为了一名空间站任务飞控试验队员,守护着天上的航天英雄。2021年,一群大学生上了热搜,他们设计的“宇宙八音盒”卫星乐器装置,可以将收集的外太空波形数据转化成宇宙的声音基因,并用光谱生成星球的音色,实现“天地共鸣”。其创作灵感,正是来自2013年观看的那堂太空授课……这些孩子都说是当年的太空授课活动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热爱科学、热爱航天事业的种子,引领了他们的人生方向。
(摘编自《太空授课播下的“种子”发芽了》)
链接三
中国空间站是国家级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空间站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教育资源,可以开展许多在地面上难以做到的科普演示。神奇有趣的太空现象,不仅让青少年很感兴趣,许多成年人也会觉得很有意思。不少地面上司空见惯的物理、化学、生物现象,在太空中会有很大差别,甚至完全不一样。但天上地下不同的实验现象,揭示出的是同样的科学规律。实验演示和验证是一个加深对科学原理理解的过程。“天宫课堂”主要面对广大青少年,旨在普及空间科学知识,向青少年传递科学精神,激发崇尚科学、探索未知、追求创新的热情。一堂科学课,也是一堂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的教育课。“天宫课堂”展示了中国航天的荣光,能在约400公里高度的地球轨道上授课,需要强大的航天技术支撑。当前的中国航天事业正走在由大到强的道路上,中国航天员的太空授课、天宫与地面的连线互动,让中国青少年直观感受到国家科技实力的增强,对国家航天事业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摘编自《点亮好奇启迪梦想》)
离花近一些
侯利明
①祖母总能准确分辨出花中最美的一朵,步伐轻盈地走过去,弯下腰,陶醉在花的清香里。这时,她往往正挎着一篮猪草刚从原野里归来,或是正在扶着竹帚打扫庭院。无论晨昏始终有一朵花开得正好,仿佛只为恭候这位鹤发童心的老婆婆。我觉得惊奇,外出靠拐杖探路的祖母,“看”花的眼睛却分明是清澈明亮的,像夏日午后桐树下晾着的一碗清水,净得能看到飘零的紫烟。
②祖母满头的发,是一夜之间彻底变白的,那年的我还不到五岁,仰头望见祖母脸上满布的寒霜,不由一阵阵打颤。她哭得停不下来,直到双目失明。无法再去回忆年迈的祖母是怎样在黄昏里一步步蹒跚,摸索着为我做饭洗衣,送我到村小上学。只记得一个周末,我在灯下写作业。柔风送来阵阵幽香,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她扶着桌沿走到窗棂下,循着香来到院子中。“回来了,你们真的回来了……”祖母哽咽着,跟随着若有似无的花香来到墙边,只见一簇簇鲜花在月光下美如仙子,婀娜多姿。这些花默默地发芽,拔节,直到缀满花苞,祖母虽然看不见却也不曾错过花开。花香盈盈,勾勒出温暖,给了她一个满满的拥抱。淡淡清香扣开了祖母紧闭的心门,日子随着一朵花的盛开渐渐有了颜色。侍弄了一辈子庄稼的祖母,能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每个节气里感知到每朵花的气息。天气慢慢变热,花香愈加馥郁了,祖母在庭院里走动时甚至可以扔掉拐杖,被花香牵着悠然漫步。祖母的步伐越来越稳健,她在花丛中停下脚步,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盛夏光影里她莹白的发犹如栀子花开。
③秋风扫,落叶忙。祖母也忙。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来年春天祖母便会在房前屋后撒花籽,有路过的人讨要,她也总会笑眯眯地将一个个小布包赠予路人。他们从祖母安详的面容里看到了朵朵花开,心想那些花一定是美的。街坊邻里也会来要,去年花开满院,她们曾大把大把地抱花回去插在粗瓷敞口的瓶里,见过的人都晓得这些花是美的。
④祖母不再是我一个人的祖母了,她成了大家的“花婆婆”。大人小孩儿都愿意围着她玩闹说笑,谁有了烦心事都要到她开满鲜花的院子里坐上一会儿,倾诉着心底的烦恼,像对祖母说又像是对花儿说。一年又一年过去,我们这条民风淳朴的小巷,有了个诗意的名字:花巷。我在花开花落中长大,就要离家上大学,乡里乡亲都聚拢来,叮咛嘱咐说,花婆婆是我们大家的祖母,彼此供养,相依相扶,我去了只管好好念书。不知谁在人群中低语,还有花。我哭了,眼泪一滴滴收藏进如水光阴,滋润开满鲜花的心田,四季不败。告别祖母出门时,老人家拉着我的手又轻轻放开。
⑤第二年暑假,回乡探望祖母。花香萦绕的睡梦里,祖母把用花籽为我串的第一条挂链重新串了一遍,又取出一包新花籽放在桌上,说原来的那串是她用一个个春天串起来的,以后要我也开成一朵花,结了果,留下花籽,给予每个人。满院的花开得正好,坐在树影花影里,祖孙俩说着一些珍重的话。我知道,祖母要走了,而从今后的每一个春天,花依旧还会开。⑥整理遗物,看到父母生前从远方寄来的一摞信,其中一页上写着:要离花近一些。当花开放,它应付出生命里全部的能量,竭尽全力,毫不保留。从一封接一封的书信里,我断断续续了解到,父母当初决定放弃安逸的工作去深山支教时,遭受过祖母的百般阻挠,于是就千里迢迢带回一包野花花籽种在庭院里,临走前告诉祖母,大山里开遍了这样的花,看着它们,就像他们在身边。这样的话竟成了永别留言。来春花开时节,父母因救助被山洪冲走的学生,双双殒命。望向窗外,秋色袭人,院子里的花不再芬芳繁盛,有的已经干枯凋谢,渐渐接近终结的尾声,却看不到丝毫颓败。
⑦收拾好一切,我动身启程了。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①柔风送来的阵阵幽香,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赏析加点词语)
②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赏析画线句子)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⑵不少于500字;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①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②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
出处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藤野先生》 |
人物 |
|
藤野先生 |
人物 形象 |
方正、质朴、博学 |
生活简朴 治学严谨 待人热诚 |
概括 情节 |
①他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加字。 ②先生在课堂上读书十分入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