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之中考真题随堂测(21)

更新时间:2023-10-29 浏览次数:45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4八下·长沙期末) 以下是某同学撰写的演讲稿提纲:                                 

    ◆从“吃饱”到“吃好”

    ◆从小瓦房到大楼房

    ◆从样式单调到丰富多彩

    ◆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高铁列车

    ◆从“自行车王国”到“共享单车王国”

    据此判断,该演讲稿的标题是( )

    A . 海峡两岸的交往 B . 航天事业的发展 C . 新时代强军之路 D . 社会生活的变迁
  • 2. (2023·常州) 邓稼先一生都默默无闻地为祖国工作和奉献着,他曾说:“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邓稼先的杰出贡献是参与研制了( )
    A . 原子弹 B . 人造卫星 C . 杂交水稻 D . 载人航天
  • 3. (2024九下·大庆模拟) 这位科学家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而努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这位农业科学家是( ) 
    A . 屠呦呦 B . 袁隆平 C . 邓稼先 D . 杨利伟
  • 4. (2024八下·河东期末) 1964年10月17日,美国的一家通讯社惊呼:“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一重大成就的取得( )
    A . 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B . 开辟了中国武器国产化的道路 C . 开启了中国的飞天之旅 D . 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
  • 5. (2024七下·潍城期末) 中医学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下表信息反映了,中医学( )                                                                                                                                                                                   

    姓名

    时期

    主要成就

    扁鹊

    东周

    总结“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张仲景

    东汉

    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李时珍

    明朝

    编写《本草纲目》,丰富了中医药学宝库,广为流传

    屠呦呦

    当代

    萃取中医文化的精华,开创了有效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A . 成果丰硕,守正创新 B . 实验为主,技术先进 C . 中西结合,影响深远 D . 着眼著书,传播世界
  • 6. (2024八下·永吉期末) 2014 年,抗疟疾的青蒿素类药物全球采购量达到 3.37 亿人份(一人份即一位患者 5 天的用量),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的发现者是( )
    A . 邓稼先 B . 钱学森 C . 屠呦呦 D . 袁隆平
  • 7. (2024九上·长沙开学考) 共赴九天,再探苍穹。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下列科技成就中,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 C . 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 D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8. (2023·东营) 我国第一艘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的载人飞船是( )
    A . 东方红一号 B . 神舟一号 C . 神舟五号 D . 神舟七号
  • 9. (2024八下·南京期末) ”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有(  )

    ①屠呦呦

    ②邓稼先

    ③钱学森

    ④袁隆平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24九下·沛县月考) 有这样一位院士,“他有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为梦想执着追求,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践行‘奋斗终生’的诺言……”。这位院士是( )
    A . 袁隆平 B . 钱学森 C . 邓稼先 D . 钱三强
  • 11. (2024八下·呈贡期末)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开启。2003年,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圆满完成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是( ) 
    A . 邓稼先 B . 钱学森 C . 杨利伟 D . 翟志刚
  • 12. (2024·潮阳模拟)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观河姆渡遗址时说,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这反映了( )
    A .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B . 手工业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 C . 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D . 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起源地之一
  • 13. (2024八下·京山期中) 2021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其中一枚画面中有神舟五号、青藏铁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国家体育场(鸟巢)等。这展示了21世纪以来我国( )

    A . 新时代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B . 新时代社会生活与环保蓝图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蓝图 D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成就
  • 14. (2023·临沂) 与图1所反映的我国科技成就相比,图2所展示的科技进步是( )
    图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杨利伟走出舱门 图2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翟志刚太空漫步
    A . 开启了飞天之旅 B . 实现了载人航天 C . 进行了太空行走 D . 建成太空实验室
  • 15. (2024九下·绥化模拟) 2023年6月4日7时,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湘籍航天员张陆出舱后激动地说:“眼有星辰大海,胸怀赤胆忠心——祖国一直在我心中!”铿锵的话语令国人感到自豪。请向神舟十五号飞船主要体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一方面的成就( )
    A . 原子能技术 B . 计算机技术 C . 航天技术 D . 生物工程
  • 16. (2023九上·崇阳开学考) 196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动员和组织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关键性的科学技术问题。下列属于这一”规划”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
    A .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 B .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C . 神舟五号飞船顺利着陆 D . “辽宁舰”交接入列
  • 17. (2023·达州) 某校八年级同学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军事、科技、社会生活等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主题,搜集了下面的资料图片,并对其所涉及的史实进行解读,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 图1: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B . 图2: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C . 图3:2008年9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 D . 图4:人们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搬进了规划整齐的居民小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单元房
  • 18. (2024八下·宣化期末) 邓小平曾经就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科技成就评价道:“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是指(   )
    A . 载人飞船 B . “两弹一星” C . 高速铁路 D . 超级计算机
二、材料分析题
  • 19. (2023·泰州) 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之基、民族进步之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造纸工艺流程图(部分) 图2 泥活字版

    材料二

    材料三 整体而言,计划经济时期的技术引进,以自主研发为主体、以快速实现技术追赶并建立完整工业体系为目标。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选择的是一条植根于独立自主的技术进步路线,在一些高精尖技术领域进行了艰难的研发和攻关。

    ——摘编自王丹莉《新中国技术引进的历史检视》

    材料四 随着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美国开始了对华科技企业的种种打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随着我国科技强国的加快建设,美国正不断调整对华科技政策。中美科技的竞争仍在继续,智慧应对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摘编自陈淑梅《中美科技竞争的态势与前景》

    1. (1) 中国古代有很多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科技成就。写出图1造纸术的改进者和图2科技的发明者。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科学在近代中国传播的方式并分析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技术发展的特点。举出20世纪六七十年中国在“高精尖技术领域”的一例非凡成就。
    4. (4) 根据材料四,中国如何应对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
  • 20. (2023·福建) 学校开展“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项目式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实证——着装变化】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受经济等条件制约,人们的穿着需求主要集中在坚实、保暖、耐磨、耐脏上,民众服装的主要色调是蓝、黑、灰色。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图1 图2 图3

    ——摘编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等

    【历史解释——奥运佳绩】

    材料三

    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来,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保护和支持社会体育的发展。

    ——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体育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前我国民众着装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众着装的新趋势。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1988-2008年我国在夏季奥运会上所获金牌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