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D . 每个谷氨酸钠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5:8 选项 | 性质 | 用途 |
A |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 干燥氧气 |
B | 氢氧化钠呈碱性 | 改良酸性土壤 |
C |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 除铁锈 |
D | 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 吸收一氧化碳 |
序号 | 甲 | 乙 |
① | KOH和K2CO3的混合溶液 | 稀硝酸 |
② | Ag一Zn合金 | 稀硫酸 |
③ | 久置空气中的铝片 | 稀盐酸 |
④ | HCl和H2SO4的混合酸 | BaCl2溶液 |
物质 | CoO | Co(OH)2 | CoCl2 | CoCO3 |
在水中的溶解性 | 难溶,灰绿色 固体 | 难溶,粉红色 固体 | 难溶,溶液呈粉红色 | 难溶,粉红色 固体 |
①朴素索理论:与酸作用时失去它原来的性质,而且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②电离理论:能够在水溶液中产生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就是碱。
③经验理论:有涩味的物质就是破。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别在注射器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且足量的稀盐酸,在相同的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已知: NaHCO3+HCl=NaCl+H2O+CO2↑)
②两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注入各自试管,并始终用手将活塞按压在底部不动。
③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试管内的气压变化,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气压变化曲线。(忽略温度变化对试管内气压的影响)
[模型应用]同学们为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应用思维模型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固定装置末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A→G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的无水硫酸铜变蓝,B、F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在E装置中,能确定气体产物中含有CO的实验现象是
①连接实验仪器并进行气密性检查。
②称取一定量铁粉和2.0克活性炭,在研钵内混合均匀待用。将浸有饱和食盐水的棉花平铺在锥形瓶底部。
③用纸槽取铁粉和活性炭粉快速均匀平铺在棉花上,迅速把带有氧气、气压传感器的橡皮塞旋紧,如图甲所示。
④持续采点。绘制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根据气压测量仪上出示的数据,发现瓶内气压先升后降。5}外手触锥形瓶外壁。有明显的发热现象。
⑤将铁粉换成是等量的相铁丝,重复上述实验,刚开始无明显现象,几天后相铁丝长面红色物质明显增名,氧气浓度不断下降。
[查阅资料]采用活性炭可使铁粉疏松、透气;饱和食盐水可促进铁生锈耗氧反应。
请结合上述过程,完成下列回答:
样品 | 第1份 | 第2份 | 第3份 | 第4份 |
取样品质量(g) | 25.0 | 25.0 | 25.0 | 25.0 |
取稀硫酸质量(g) | 40.0 | 80.0 | 120.0 | 160.0 |
产生气体质量(g) | 0.2 | 0.4 | 0.5 | m |
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