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恩施市沙地乡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4-03-21 浏览次数:1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 1. (2023八上·恩施月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xī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zèng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辟。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xī利( ) zèng亮( ) 甲( )

    2. (2) 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是“”,其正确写法是“”。 
    3. (3) 语段中主要运用了修辞手法。 
  • 2. (2023八上·恩施月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 B . 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中,用朴实的文字表达出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C . 茨威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D . 在《美丽的颜色》中,“美丽的颜色”指的是放射性元素钋发出的。
  • 3. (2023八上·恩施月考)  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 为培养锦州烧烤品牌,弘扬锦州烧烤文化,锦州连续两年举办了烧烤文化节。 B .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C . 去年,面对艰巨繁重的税收改革发展任务,全省退税减税降费超900亿元左右。 D . 通过健康饮食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暴饮暴食、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
  • 4. (2023八上·恩施月考)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②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

    ③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

    ④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

    ⑤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A . ②④⑤③① B . ②⑤③④① C . ④⑤③②① D . ④⑤③①②
    1. (1) ,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2. (2) ,终为土灰。(《龟虽寿》) 
    3. (3) 亭亭山上松,。【《赠从弟》(其二)】 
    4. (4) 《梁甫行》一诗中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民的凄楚的句子:。 
  • 6. (2023八上·恩施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几则新闻: 

     ①5月21日下午,河南省招生办发布“诚信高考图解”,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诚信考试,作弊入刑”。 

     ②6月1日起,青岛骗提公积金记入诚信档案,5年内难申请贷款。 

     ③6月2日,北京举行电商诚信与商业模式创新论坛。 

     材料二: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地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他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材料三: 

     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去单位上班,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 

     材料四: 

     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主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 

    1. (1) 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0字以内) 
    2. (2) 读了材料三、四,你想对那些占便宜的顾客说点什么呢? 
    3. (3) 当前形势下如何营造“诚信”的社会风气?请你结合材料内容提出两点合理建议。 
二、阅读与鉴赏
  • 7. (2023八上·恩施月考) 根据名著答题
    1. (1) “抗争”是应对前行路上的困难和阻碍的良药。请你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内容,举出一个其“抗争”的具体事例。

      ①毛泽东        ②贺龙

    2. (2)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这样评价周恩来:“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涩、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请你结合名著内容,说说周恩来“个人的魁力”和“领袖的自信”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每个方面答出两点)
  • 8. (2023八上·恩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麦子的理想 

     ①大麦走在离家还有几百米的乡村水泥路上,望见不远处的浅黄麦子在飒飒风中起舞。他想让自己开心起来,可怎么也做不到。 

     ②大学毕业后,大麦用自己设计的产品拉投资,创立公司,用了半年。可是后来公司申请破产,只用了一个半月。大麦想尽办法,全力挽回,最终只落得睡桥洞的结局。 

     ③大麦现在还能想起公司和住处被封的那天晚上十点,他去找最好的哥们借宿,到了哥们小区楼下,对方却说家里停电停水,而且当天不小心把咖啡当奶粉泡着喝了半罐,正在医院治疗。晚上十一点,他给三天前分手的女友打电话,还没说两个字,对方骂他是乡巴佬,秒断电话,再也打不通。 

     ④我还能去哪?回老家吧!当大麦做出这个决定时,他觉得像是有人正用尖锐的利器一刀一刀在他心上划,痛得他坐在桥洞底下大哭。 

     ⑤当初事业风生水起的时候,大麦去村里接父亲。父亲跟他说,开公司也好,做生意也罢,看中的就是诚信和实干。大麦一点儿也不想听这些老生常谈的道理,只一味催促父亲搬去大城市的大房子里。父亲说大麦太浮躁。大麦急了,跟父亲吼,说父亲胆小怕事,成不了气候,只能当一辈子的农民。大麦还说,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回村里。 

     ⑥可大麦现在别无他法。他在高速路口拦下第30辆货运卡车后,用自己惨兮兮的经历和形象,成功上车。辗转两天两夜,大麦的脚才踩上家乡的土地。 

     ⑦大麦走进自家院门,心里预演着被父亲怒骂而自己绝不还口的情景。不料,父亲只是淡淡说一句,回来了啊。大麦迟疑了一下,低着头钻进他那间屋。屋里的摆设还是他学生时期的样子,一切都没变。父亲立在门外叫他,让他去洗澡。大麦说,好。 

     ⑧大麦出了屋,径直走向厨房。父亲喊住他说,不用烧大锅水,南房有卫生间淋浴房。大麦怔住,吃惊地问,啥时候装的?父亲坐在小板凳上摘菜,说,得有三四年,建设新农村,家家都装了。大麦想,那几年正是公司最辉煌的时期。 

     ⑨地里的麦子快熟了,浅黄变深。大麦跟着父亲走进田野,麦子的清香和泥土的甘甜混合在一起,氤氲在空气中。父亲望着一地麦子,意味深长地说,这麦子也是有理想的。 

     ⑩回望父亲那张黝黑且老实厚道的脸,大麦在心里苦笑一声,麦子能有什么理想?它们的任务就是长出饱满麦粒,就跟这儿的农民一样,完成种麦割麦任务,周而复始,年年如此罢了。 

     ⑪父亲仿佛看穿大麦心思,在田垄上坐下来,取下草帽,卷了一个边,当蒲扇扇风用。父亲边扇边说,麦子的理想不只是结出麦粒,还想变成面条面包甜点等。但,无论哪种理想,都得在田间地头吃一番苦。父亲说完重新戴上草帽,然后起身,说还得去看看另外几亩地。 

     ⑫大麦没跟过去,只是缓缓坐下。一阵麦香袭来,沁润心脾,大麦顿感神清气爽,心中连日来的阴霾被一扫而光。好闻的麦香 打开了记忆的阀门,将大麦拉进时间的漩涡。 

     ⑬六七岁,他困惑半寸高的娇嫩麦苗何以要熬过寒冬成长,父亲说,这就是麦子的本质。他当时不理解。八九岁,他和一群调皮的同伴在麦地打滚疯玩,把麦苗弄得东倒西歪。父亲来了,他以为要遭受一顿打骂,不料父亲笑着说,被踩过的麦子会长得更结实。 

     ⑭望着眼前的麦子,回味着父亲跟他说过的点点滴滴,包括刚说的麦子的理想,大麦的视线渐渐模糊了。 

     ⑮一个星期后,大麦重新启程。在大巴车上,大麦整理背包,从里面翻出一个信封,打开一看,有张银行卡和信纸。父亲在信里说,新时代中国的农民不再贫穷,里面30万元是这五六年种地种菜的收入,卡的密码是大麦的生日,希望能帮助他重整旗鼓。信的最后还说,麦子的理想在它还是一粒种子时就有,记住麦子的理想! 

     ⑯车窗外闪过层层金黄麦浪,大麦的脸上露出坚毅的光。 

    1. (1)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将故事情节填写完整。                                                                 
       

       ①创立公司,风生水起; 

       
       

       ②,痛哭流涕; 

       
       

       ③返回家乡,父亲开导; 

       
       

       ④,坚毅前行。 

       
    2. (2) 结合文章第⑪段中画线的句子,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麦子的理想不只是结出麦粒,还想变成面条面包甜点等。但无论哪种理想,都得在田间地头吃一番苦。 

    3. (3) 请简析结尾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 (4) 父亲是伟大的,父爱是深沉的。请结合文本,探究“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 9. (2023八上·恩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报国无门空遗憾 生不逢时辛弃疾 

     ①有人说,南归后的辛弃疾虽未能重上战场,但他依然在战斗,只不过那是一场内心之战,是意志与情绪的交战。无法报国杀敌,仍显英雄本色。 

     ②我们现在更多的是从文学的角度认识辛弃疾,他留下的经典词作数不胜数,是宋词豪放派的一代宗师,与苏轼平分秋色。但苏轼写豪放词,倾注的是意境,而辛弃疾倾注的是心境。苏轼写英雄,是在写历史;辛弃疾写英雄,是在写现实,写人生。 

     ③狂放时,他写:叹少年胸襟,忒煞英雄、把黄英红萼,甚物堪同、除非腰佩黄金印……此时方称情怀,尽拼一饮千钟。(《金菊对芙蓉·重阳》) 

     ④失意时,他写: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⑤英雄迟暮,他写:倦客新丰,貂裘敞、征尘满目。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满江红·倦客新丰》) 

     ⑥明明是国之大侠,偏偏成了“词中之龙”,这是中国文学史的大幸,却是辛弃疾个人的大不幸。 

     ⑦辛弃疾很推崇陶渊明,但他对陶渊明的理解,相当独特。 

     ⑧他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在他眼里,隐居乡间的陶渊明跟建功立业的诸葛亮,是一样的风流人物,只是人生境遇不同罢了。这怎么看都是常年赋闲乡下的辛弃疾的自况。借他人境遇,浇心中块垒。 

     ⑨从1181年冬天,他41岁时遭到弹劾罢官起,直到去世的20多年时间里,除了偶有两三年被起用为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之外,其余时间,他基本都在江西上饶带湖边的家中栖居。 

     ⑩他把这个后半生的家,命名为“稼轩”。你拿起他的词集,翻看这一时期的作品,扑面而来都是这样的意境:愁、酒、剑、白发…… 

     ⑪待到时代需要英雄时,英雄早已老去。 

     ⑫南归整整40年后,辛弃疾终于等到了上前线的机会。此时,南宋的实权派人物韩侂胄,大量起用主战派人士,试图发起对金国的北伐。1203年,韩侂胄征召63岁的辛弃疾出山,出任浙东安抚使。 

     ⑬尽管年纪大了,尽管蛰伏半生,但辛弃疾仍是整个国家最清醒、最冷静的主战派。他未被周遭叫嚣北伐的氛围冲昏头脑,而是上疏建言,北伐应进行精密的筹备,从士兵的训练、粮草的供应,到军官的选拔,都要力求完善,不能草率,否则将功亏一篑。 

     ⑭开禧元年(1205),65岁的辛弃疾出任镇江知府。期间,他登上北固亭,写下著名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⑮这首词中,辛弃疾流露出深深的纠结:一方面,他以廉颇自喻,说自己虽老矣,仍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另一方面,他提醒韩侂胄,千万不要像以往的北伐一样,草率出兵,以致遭遇重创。 

     ⑯任何年代都不缺邀功自赏的人,缺的是清醒自守之人。在主战派当权的岁月里,辛弃疾仍然遭到了弹劾。开禧北伐如期进行,辛弃疾却已辞官在家。 

     ⑰战争的结果不幸被辛弃疾预见,南宋因为军事准备严重不足,先胜后败。韩侂胄想再把辛弃疾请出来,作为抗金的一面旗帜。这次授予辛弃疾的职务是枢密院都承旨,一个相当重要的军事职位。当皇帝的任命诏书到达江西乡下时,辛弃疾已经病重。他没有赴任。他知道,自己只是一个符号。 

     ⑱开禧三年(1207),67岁的辛弃疾病逝。临终之际,他还在大喊杀贼! 

     ⑲可怜辛弃疾,至死,他的故乡山东仍是沦陷区、收复中原,魂牵梦萦,无期更无望、他越是不曾认命,生命的悲剧色彩就越浓烈。凡人无力,我们能抱以同情;但英雄无力,我们又当如何呢? 

     ⑳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一个最需要英雄的时代,偏偏也是扼杀英雄最厉害的时代。 

     (选文有删改) 

    1. (1) 选文第⑥段加点的词语“大幸”和“大不幸”各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理解。 
    2. (2) 选文的第⑦⑧段中,辛弃疾为什么要把陶渊明与诸葛亮联系在一起? 
    3. (3) 选文引用了辛弃疾的多首词作,请概括总结这一写法的妙处。 
    4. (4) 文末说:“一个最需要英雄的时代,偏偏也是扼杀英雄最厉害的时代”,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 10. (2023八上·恩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薛奎传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去,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选自《宋史》) 

     [注释]①涴(wò):玷污;污染。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 ) ⑵( ) ⑶( )

    2.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 

       ⑵之翰怒,欲劾奏之。 

    3. (3)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薛奎的认识。 
  • 11. (2023八上·恩施月考)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 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流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这首诗作于这期间。②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③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中的“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 B . 首联中“长夏”点明时间,“江村”二字照应题目,“事事幽”则统领整首诗。 C . 颈联对“老妻”和“稚子”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杜甫一家在浣花溪生活的富足。 D . 诗人颠沛半生,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儿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2. (2) “事事幽”是统摄全诗的核心,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来表现“幽”的。
三、作文(任选一题写作)
  • 12. (2023八上·恩施月考) ①成年后的鲁迅念着那夜的社戏与豆香,故土已远,但天真的童年时光不能缺席,那是他温暖的港湾;黄沙弥漫的陕北高原即使贫瘠,但昂扬的生命力不能缺席,那是汉子喷薄的渴望;理性地观察大雁,但欣赏的温暖眼光不能缺席,那是科学家的诗意大爱;纵一别后远隔千山,但知己不能缺席,那是天涯孤寂却仿若比邻的宽慰……不能缺席的可以是某种情感、某种品质,也可能是某个人、某段经历、某种风景等等,它们都会成为你生命中的馈赠。你的生命中也有这样的不可或缺吗?  请以“不能缺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②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蜡烛点亮了无边的黑夜,灯塔点亮了澎湃的海洋,星星点亮了浩瀚的天空。在我们人生中的很多黑暗时刻,点亮我们人生希望,照亮我们前行之路的,可能是一句鼓励、一个问候、一本书、一部电影、一种精神、一个人……回想一下你的生活中,那些点亮你的人或者事物,表达在那个时刻你的感受及感悟。 
     请以“点亮”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700字;②避开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