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1904 | 1905 | 1906 | 1907 | 1908 | 1909 |
《中华民国元年第一次农商统计表》 | 72 | 26 | 36 | 29 | 22 | 77 |
《中国年鉴》(1916) | 104 | 29 | 39 | 21 | 26 | 89 |
《第一回中国年鉴》(1924) | 109 | 16 | 30 | 31 | 23 | 84 |
年份 | 1910 | 1911 | 1912 | 1913 | 1914 | 1915 |
《中华民国元年第一次农商统计表》 | 63 | 20 | 54 | — | — | — |
《中国年鉴》(1916) | 46 | 39 | 65 | 40 | — | — |
《第一回中国年鉴》(1924) | 67 | 34 | 40 | 46 | 22 | 17 |
材料一:通过把部分国有土地.户绝田.罪没田.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适当限制土地的占有.买卖与继承,从而有效调控了全境的土地占有关系,解决了因田业无主或产权纠纷而产生的大量农田抛荒问题,遏制了土地兼并与土地集中势头,扶植了人数众多的自耕农(包括汉族和内迁各族农户),同时又有力地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使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和赋役负担者,增加了财政收入。到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4年),北魏全境国家所控制的户口数量已超过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户口的一倍,史载“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孝文帝只追求与汉文化相吻合,而忘掉了自己国家政权存在的基础,它对于中国历史进程宏观而言,无论怎样肯定都不为过。但对于北魏王朝.拓跋鲜卑前途命运而言,则无论怎样贬之也合情合理。
——摘编自周建江《太和十五年:北魏政治文化变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