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通市区2023年化学中考三模试题

更新时间:2024-01-03 浏览次数:54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23·南通模拟) 五谷杂粮中的“五谷”通常指的是稻、黍、稷、麦、菽。它们富含的营养物质是( )
    A . 蛋白质 B . 油脂 C . 糖类 D . 维生素
  • 2. (2023·南通模拟) 合金的应用和发展印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有关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B . 生铁的含碳量比钢的高 C . 焊锡(锡铅合金)的熔点比锡的高 D . 纯铜比铜合金更适合用于制作耐磨齿轮
  • 3. (2023·南通模拟) 实验室用混有MnO2的KClO3制取O2并回收MnO2的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制备氧气 B . 收集氧气 C . 搅拌溶解 D . 过滤分离
  • 4. (2023·南通模拟)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 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B . 石墨质地较软,可用于制作电极 C . 酒精具有挥发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D . 聚四氟乙烯密度小,可用作不粘锅的内衬
  • 5. (2024九下·东海模拟) 碳酸钠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化学试剂。兴趣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探究碳酸钠的性质。

    实验一:取碳酸钠粉末于试管中,加水后振荡,用手触摸试管壁,感觉到发烫。

    实验二:取碳酸钠溶液于烧杯中,用pH计测得溶液的pH大于7。

    实验三:取碳酸钠溶液于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并充分搅拌,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

    向滤液中缓慢滴加少量盐酸,未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一说明碳酸钠溶于水时放热 B . 实验二说明碳酸钠溶液含有OH- C . 实验三生成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钙 D . 实验三所得滤液中一定不含碳酸钠
  • 6. (2023·南通模拟) NH4Cl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NH4Cl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的溶解度 B . 将80℃时NH4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C . 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 . 20℃时,将25gNH4Cl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g
  • 7. (2023·南通模拟)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B .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向盛有3gNaCl的烧杯中,加入47mL水(密度为1g/cm3),搅拌至充分溶解 C . 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将铜片和银片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D . 鉴别甲烷和一氧化碳:分别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气体,在火焰上方各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 8. (2023·南通模拟) 氧化铜可用于有机物组成的测定,反应原理为aCxHy+bCuOcCu+dH2O+eCO2.向盛有CuO的试管中通入足量气体CxHy并加热,实验过程中生成CO2的质量和试管中固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化学计量数b:e=4:1 B . CxHy中,x和y之比为1:4 C . 生成2.2g二氧化碳时,试管中固体减少了3.2g D . 生成2.2g二氧化碳时,参加反应的CxHy质量为1.6g
二、选择题组
  • 9. (2023·南通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中科院科学家研发出新型催化剂,成功实现了二氧化碳直接加氢制取汽油。简要流程如图1所示,制得汽油中部分成分分子的结构如图2所示,所需H2可通过图3所示过程获得。

      

    1. (1) 下列有关图1、图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反应I为化合反应 B . 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质量保持不变 C . 制得的汽油属于混合物 D . 物质②和③的化学式相同,但性质有差异
    2. (2) 下列有关图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与电解水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能耗低 B . 过程I中反应后固体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 C . 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 . 该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Fe3O4和FeO
三、填空题
  • 10. (2023·南通模拟) 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
    1. (1) 下表为第三周期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名称

      原子结构

      示意图

        

        

        

        

      ①上表中x=,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所形成离子的离子符号是

      ②从原子结构上分析,表中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均位于第三周期的原因是

      ③含上表中某元素的一种化合物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Na2SO4 , 该化合物为·(填化学式)。

    2. (2) 磷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一物质类别”关系如图。

        

      ①物质X的一个分子中含有10个原子,则其化学式

      ②写出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生成磷酸(H3PO4)的化学方程式:

      ③磷酸二氢钾(KH2PO4)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它与物质(填“Y”或“Z”)所含磷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四、流程题
  • 11. (2023·南通模拟) 高纯CaO是电子工业的重要原料。一种以石灰石为原料制备高纯CaO的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含有少量不溶于水和酸的二氧化硅。硝酸(HNO3)具有挥发性,受热易分解。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约700体积的NH3或约1体积的CO2

    1. (1) “酸溶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时温度不宜超过70℃,主要目的是
    2. (2) (NH4)2CO3可通过反应2NH3+CO2+H2O=(NH4)2CO3制得,制备过程中要先通入NH3 , 再通入CO2 , 目的是
    3. (3) “反应釜”中须不断搅拌,其目的是
    4. (4) 滤液X中的NH4NO3用作氮肥时不能与熟石灰混用,其原因是
    5. (5) “焙烧炉”中,CaCO3在1000℃可分解得到高纯度CaO。稍冷后,须取出CaO立即放入干燥器,其原因是
五、综合应用题
  • 12. (2023·南通模拟) 明朝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 (1) I、制墨

      书中提到有关墨的制作方法:凡墨,烧烟漫质而为之。松木不完全燃烧形成烟(主要成分为炭黑),在烟中加入天然胶等可制得墨。

      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长久不褪色,原因是墨汁中的炭黑
    2. (2) 若要使松木完全燃烧,通常采取的措施有。(任写一种)。
    3. (3) Ⅱ、烧砖

      书中记载:泥固塞其孔,然后使水转釉。是指高温下CO将红砖中的Fe2O3转化为Fe3O4而形成青砖,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Ⅲ、净水

      “燔石”篇中介绍了白矾(指明矾)净水的技术。明矾[KAl(SO4)2·12H2O]加入水中可以得到氢氧化铝胶体,该变化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现将此法制得的胶体装入半透膜内,并将此半透膜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少量,滴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能透过半透膜。

    5. (5) 未来黑科技——空气取水净水器,可收集空气中的水蒸气,经高效过滤冷凝成液态水,再通过净化处理得到高品质的生活饮用水。其主要工作原理如下:

        

      ①取水过程中,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

      ②RO反渗透膜能截留水中细菌、病毒,还可除去其中的(填离子符号)等多种金属离子,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六、科学探究题
  • 13. (2023·南通模拟) 某“自热米饭”中的“发热包”遇水后可迅速升温至100℃以上,保温时间达2~3小时。兴趣小组对发热包的发热原理及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镁粉、铝粉、活性炭、氯化钠组成;

    ②铝粉与强酸、强碱溶液都能迅速反应生成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热。

    1. (1)

      I、探究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实验探究1】

        

      图1所示进行实验,加水后,观察到锥形瓶内温度迅速升高,烧杯中(填实验现象);瓶内温度很快下降。
      【实验分析1】除生石灰与水反应外,还有其他放热反应存在,如铁粉的锈蚀。
    2. (2) 【实验探究2】为研究铁锈蚀放热的影响因素,用图2所示装置同时进行四组实验,

      测得实验开始后600s内瓶中温度均呈上升趋势。实验所用试剂X的组成及部分数据如下表:

      实验

      序号

      试剂X的组成

      600s时的温度/C

      活性炭粉g

      食盐g

      6

      3

      35.1

      6

      0

      27.9

      0

      3

      23.3

      0

      0

      21.1

      【实验分析2】

      能证明活性炭粉可加快铁锈蚀的实验组合有(填实验序号)。

    3. (3) 有同学认为实验②③证明活性炭比食盐对铁粉生锈速率的影响大,请分析该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4. (4) Ⅱ、探究发热包的成分

      【实验探究3】

      兴趣小组通过如下实验研究发热包的成分:

      步骤1取少量发热包中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步骤2另取少量发热包中固体于试管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反应停止后有黑色固体剩余,溶液呈浅绿色。

      步骤3取步骤2所得上层清液少许于另一试管,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实验分析3】

      “步骤2”中最终溶液呈浅绿色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 (5) 根据以上实验,可确定该发热包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
    6. (6) 【实验探究4】

      请另行设计实验证明该发热包中含有铝粉。简述实验过程(包括操作和现象):(除发热包外可供选择的试剂有稀盐酸、NaOH溶液、AgNO3溶液)。

    7. (7) 【实际运用】

      使用图3所示自热米饭时,在外盒中禁用热水,若不小心加入热水,可能会使餐盒炸裂,请从微观角度分析餐盒炸裂的原因:

        

七、综合应用题
  • 14. (2023·南通模拟) 近年来,“双碳”观念深入人心,“绿碳”和“蓝碳”也逐渐从概念走向行动。
    1. (1) “蓝碳”是指利用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CO2 , 并将其封存。

      ①该过程会引起海水酸化,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被封存的固态CO2 , 可用于冷藏食物,其原因是

    2. (2) “绿碳”是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利用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将CO2转化为乙醇的反应为2CO2+3H2O=C2H5OH+3O2 , 研究显示,1L“人造树叶”每天能从空气中吸收968gCO2.则1L“人造树叶”工作一个月(按30天计)产生的乙醇的质量是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