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货物 | 进口货物 | ||
货物 | 税率 | 货物 | 税率 |
竹 | 3% | 西药 | 3% |
木 | 3% | 酒 | 50% |
家禽 | 5% | 洋参 | 100% |
煤 | 30% | 盐 | 免税 |
米谷 | 50% | 铁 | 免税 |
注:此处关税指中央苏区和国民党统治区贸易中需向苏区缴纳的税种。
“征梦”
1932年11月,上海《东方杂志》编辑部发起了一次“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征稿活动。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来稿数量众多。1933年1月,《东方杂志》“新年特号”选择了100余人的稿件进行了刊发。
表:部分刊发稿件所表达的“国家梦”
银行家章乃器 | 推翻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为中华民族发展扫清障碍 |
大学教授何思敬 | 未来的中国将属于工农劳苦大众的同盟 |
公务员盛止戈 | 梦想中的中国要“执国际之牛耳,解除世界弱小民族的痛苦” |
作家谢冰莹 | 我梦见一个“没有侵略,没有剥削,没有战争和屠杀”的大同世界 |
《东方杂志》因为这次“征梦”活动遭遇了国民党当局的干预。杂志社总经理王云五要求主编胡愈之改变办刊方向,胡愈之因拒绝改变而被迫离开主编位置。当时的鲁迅未参与“征梦”活动,并在杂文中批评胡愈之说:仅仅“谈梦”无助于对现实的改变。
——据耿密《民国知识精英的“国家梦”—基于1933年〈东方杂志〉“新年特号”的片段观察》
材料:自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转入农村,进行土地革命,得到农民拥护,日益威胁到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基础。此时农村经济也出现了种种衰退迹象,严重影响到政府的财政。从最高统治者到民间舆论都发出了“乡村建设”、“农村复兴”的呼声。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兴起了一个从国民政府到民间的农村合作社和乡村建设运动,试图在不改变旧有土地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生产组合方式变革,来应对农村现状。在政府的引导下,乡村建设运动和合作社运动展开并形成潮流。
推行效果较好的是国民党为军事等需要在豫鄂皖三省推行的“农村合作预备社”,其中安徽六安县在1933年入社农民占全县人口的0.71%,这个比例高出其他一般地区。信用合作社成为全部合作社的主体,在1933年农民各类借贷来源中,合作社只占1.3%;1934年农民余款各种存放处所中,合作社占0.7%。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的农村政策毫无变化,中国共产党推行的新土地政策,再次得到农民认同。
——摘编自虞和平《走向现代化的历程·经济卷·1900-1949》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建设和合作社运动。
首届全国手工艺品展会的举办
1936年6月3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总章》出炉,该章程强调了"研究发展全国农工副业及地方特殊产品"的目标,手工业为内容之一。6月8日,经建总会筹委会成立,蒋介石为会长,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实业部部长吴鼎昌、秘书翁文灏为筹委。筹委会主任吴鼎昌在广播讲话中呼吁“手工艺品近年来为机器制品所压倒”,“有改良其艺术、推广其销路之必要”。7月4日,经建总会在南京成立。经建总会于同年10月暂定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于1937年5月在南京举行,为期一个月,各地名流学者纷纷撰文或发表演讲,响应此次展会。
材料一 服用品中适合都市销路,又足以代替外货的有察哈尔民生工厂出产之纹布、天津大方成记纱厂之美术布等;在冶炼品多为旧法冶炼,大都为农业用品及日用品,仍墨守旧规……各种出品,皆能跟着时代努力迈进!——摘编自褚光《参观手工业展览会记》
材料二 旧法冶炼品多为旧式农工用具,如黎、锄、镰等,"不能与现社会之生产方式相适应",建议政府将新式生产工具输入农村。——摘编自薛光《全国手工艺品一个初步的研究》
材料三 每一种手工制造,均有简单机器相辅佑,与昔日之纯手工制造,均有改良。
——摘编自《经建总会摄制手工艺影片》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展览会的兴办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谈谈“展览会”新生的出路在哪里。
“落脚点和出发点”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长征落脚点的选择历经曲折,对于中国革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一:红军长征落脚点的“七次选择说”
时间 | 落脚点 | 中共变更落脚点的主要依据 |
1934年11月 | 湘西 | 红军突围而损失惨重,湘西则有国民党重兵把守。 |
1934年12月 | 川黔边 | 遵义会议后,蒋介石调集150个团合围而来。 |
1935年2月 | 云贵川 | 该区地广人稀,民族成分多,社会问题复杂。 |
1935年4月 | 川西北 | 日军蚕食华北,国内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
1935年6月 | 川陕甘 | 党中央掌握了陕北红军的情况。 |
1935年9月 | 陕北 |
——据李冰梅、傅广华《红军长征落脚点的最终确定及其战略意义》
材料二:
邓小平提出:“陕北根据地是落脚点和出发点”。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
(要求:表述成文,要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材料:国共两党早期党章中“基层党组织建设”比较
项目 | 共产党 | 国民党 |
基层组织 层级 | 二大:”各农村各工厂各铁路各矿 山各兵营各学校等机关,及附近, 凡有党员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一 组,每组公推一人为组长,隶属地 方支部”。 | 一大:“区分部党员大会-区分部 执行委员会-区分部为本党基本 组织。(注:区分部作为基层组 织设置在乡镇区域,区分部书记 类似于副乡长、乡长的级别) |
基层组织 的职责和 作用 | 五大( 1927年)“支部是党与群 众直接发生关系的组织”。积极在各该工厂等之内活动,领导群众之 日常斗争;实行党的口号与决议于 群众中;吸收新的党员;服从地方 党部从事组织与宣传的工作;积极 参加地方政治经济的斗争;尽可能 讨论党的重要问题。 | 一大:“为党员间或党员与本党主 要机关间之联络。执行党之决 议;征求党员;帮助区执行委员 会进行党务;分配本党宣传品; 收集党捐,分售本党印花、本党 纪念相片、本党表记等;选派出 席区大会、县大会之代表,及初 选省大会、全国大会之代表;执 行上级机关之命令。 |
基层组织 的活动频 次 | 三大:“各小组每星期至少须开会 一次”;四大( 1925年)“各支部 每星期至少须开会一次由支部书 记召集之 至支部全体会议,至 少须每月举行一次了。” | 一大:“区分部党员大会至少两星 期开会一次。” |
——李忠杰《国共两党早期党章比较》
结合所学知识,以“国共两党早期基层党组织建设比较”为题,写出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