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十一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第29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

更新时间:2023-11-30 浏览次数:1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4高三下·湖北模拟) 某一个国际性的金融机构,其运营之初就通过了多个项目的贷款,如孟加拉国的电网升级项目、巴基斯坦的高速公路项目,它在现行金融秩序下同其他全球性和区域性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是有益补充而非替代。该银行(   )
    A . 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 B . 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C . 加速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 D . 反映中国在国际金融影响力增强
  • 2. 40年时间,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下表经济奇迹,这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这一奇迹源于(   )                                                                                                                                      


    GDP

    占全球经济总量

    在全球地位

    1978年

    3600 多亿

    不足2%

    低收入国家

    2017年

    82万多亿

    15%左右

    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A . 中国安全环境的改善 B . 计划经济的强大作用 C . 劳模精神的不断激励 D .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3. 2000年2月,在听取广东省委工作汇报后,江泽民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思想(   )
    A . 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B . 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 . 系统阐述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D . 成为我国建设新时代的行动指南
  • 4. 2023年4月14日,《中国一巴西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发表,中国表示将决心进一步加强多边主义,包括同“77国集团和中国”所有伙伴一道,以期建立一个集体性、反对单边主义和绿色贸易壁垒,并坚定立足于国际社会团结合作价值观的气候团结典范。这表明(   )
    A . 发展中国家主导国际事务 B . 自然灾害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心 C . 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D . 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5.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指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的科学理论。这一“科学理论”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 . 中共十四大 B . 中共十五大 C . 中共十六大 D . 中共十七大
  • 6. (2023高一下·锦州期末)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和曲折的过程,中国政府已率先身体力行。2013年,提出(   )
    A . 组成二十国集团 B . 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 C . 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D . 成立新开发银行
  • 7. 表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2001年

    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

    2013年

    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2015年

    中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

    2016年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举行

    2018年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

    表21表明中国(    )

    A . 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B . 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 C . 提高高新科技水平 D .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 8.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对国际体系的态度是某种“拒绝”或“观察”;改革开放后变为“加入”或“适应”;中共十八大以来变成“争取更大的发言权,承担更多的义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国际体系态度的变化反映出(    )
    A . 中国已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主导者 B . 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影响力不断增强 C . 国际形势变化决定了对外态度变化 D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以贯之
  • 9. 下表为《中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的变化》。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1985年

    1990年

    1992年

    1994年

    1996年

    -P0钢

    4

    4

    3

    2

    1

    2

    1

    1

    1

    1

    原油

    6

    5

    5

    5

    5

    发电量

    5

    4

    4

    2

    2

    化肥

    3

    3

    3

    2

    2

    化学纤维

    4

    2

    2

    2

    2

    1

    1

    1

    1

    1

    6

    6

    3

    4

    4

    电视机

    3

    1

    1

    1

    1

    A .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B . 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C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 科技革命的持续开展
  • 10. 2023年4月底,法国外长科隆娜在访问韩国时发表讲话说,如果没有中国,世界的重大问题将无法解决,如果不与中国共建积极议程和寻找共同点,无法向前发展。这反映出当前中国(   )
    A . 与法国的关系深化 B . 积极与周边国家交往 C . 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D . 致力于构建地区和平
  • 11. (2023高一上·武汉期末) 在100多年前成稿的《建国方略》中,孙中山先生绘就了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百年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实践。以下属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有 (     )

    ①“两弹一星”试验成功             
    ②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③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④外交全方位布局展开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2. 如图所示是中国统计年鉴统计的2008~2020年全国铁路及高铁运营里程中的部分信息。以下选项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
    A . 新时代我国高铁事业快速发展 B . 我国率先进行高铁商业化运营 C . 中国高铁项目在世界遍地生花 D . 中国铁路修建技术居世界第一
  • 13. 在中国支持下,千百年来冲突不断的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于2023年3月6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对话。3月10日,沙伊两国达成北京协议,中沙伊三方签署并发表申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开展各领域合作。材料表明(   )
    A . 中国的价值观获得了全球认同 B . 中国外交体现了“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理念 C . 中国倡导全球安全倡议,重视发展与周边的关系 D . 中沙伊三国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 14. (2024高一上·湖北期末) 2023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称:党的二十大以来在阐述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又提出了一些新观点,特别是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说明(   )
    A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完善了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 B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供世界各国照搬经验 C . 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找到了正确途径 D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梦提供了物质基础
  • 15. (2024高一下·西宁月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   )
    A . 消除分歧增进互信 B . 构建均衡发展格局 C . 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D . 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 16. 2022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2022年7月17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在渤海锦州31-1气田成功投用,单井试采气量达31万立方米/天。这一科研成果的应用使(    )
    A . 我国海洋开发技术领先世界 B . 我国能源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C . 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D . 渤海成为我国石油主要产区
  • 17. 邓小平认为,探索中国模式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据此可知,中国模式(   )
    A . 完全是对自身建设经验的总结 B . 主要来自对其他国家的借鉴 C . 没有被其他国家借鉴的可能性 D . 是中国实际和世界经验的融合
  • 18. 下列属于江泽民同志的理论贡献的是(   )
    A .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 . 科学发展观
  • 19. “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该倡议是中国根据古丝绸之路得出的宝贵经验。下列标识表示“一带一路”的是(   )
    A . B . C . D .
  • 20.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在“革命伙伴”基础上增添了“合作”伙伴的新内涵:2009年,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13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超过了美国。这反映出(    )
    A . 第三世界的力量不断壮大 B . 非洲开始融入全球化潮流 C . 中非命运共同体日益牢固 D . 西方放弃了对非经济侵略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引自2013年习近平重要讲话

    材料二    2013年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重要演讲,提出用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10月,习近平出访东南亚期间发表(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讲话,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6月,习近平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首次正式使用“一带一路”的提法,并对丝绸之路精神和“一带一路”建设应该坚持的原则作出系统阐述。2023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目前已有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全新合作模式。我国政府正以“一带一路”为重要实践平台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带一路”构想提出的背景。
    2. (2)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结合所学,从思想渊源的角度,概括“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依据。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来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加快,科技革命推动世界格局新变化,世界多极化推动国际体系深刻变革,人类文明多元化发展。在世界新一轮的大变革、大调整过程中,亚洲47个国家贡献了全球60%以上的经济总量,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和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亚洲正在经历最快的经济增长期,基于寻求亚洲发展新前景和应对现实发展诸方面挑战的两点现实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此外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来奉行睦邻友好政策以及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多种形式的文明交流活动深刻影响着亚洲在世界经济舞台的地位

    —摘编自陈雨萌,韩海涛(习近平新时代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实践探究》

    材料二  “模式”或“道路”是现代化的执行方式,也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成地区,其现代化能否顺利进行、能否成功,往往取决于它能否找到适合于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模式”或“道路”与地域、文化背景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直接联系;位于不同地域或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也可能形成类同的“模式”。换句话说:地域框架内的文化与历史对现代化道路会起重要作用,可是相同的文化背景也可能形成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文化背景却可能走上相似的发展道路。不同“道路”是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没有哪一种“模式”是绝对正确或绝对的“好”,也没有哪一条“道路放之四海而皆准。

    ——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亚洲命运共同体建立的背景和意义。
    2. (2) 从材料二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23. (2024高三上·云南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通过快速提高修理能力和配件制造能力来加速建设我国的航空工业。从1951年10月开始,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重点发展了六大修理厂。1956年,试制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首飞成功。但是,1961年国民经济发展进行调整时,航空科研建设项目未能被列入重点确保范围。1986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航空技术也未被列入。1993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意味着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实现了从政府部门到市场主体的巨大转变。同年,航空工业第一支股票“飞亚达”在深交所上市。1995年,航空高科技的国家战略定位得到了重新确立。2009年,中国商飞公司正式发布首个单通道常规布局的大型客机。2017年,中俄远程宽体客机正式命名为CR929,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向商用飞机研制领域中最高难度的宽体客机发起挑战。

    ——摘编自铎恩《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历程》

    1. (1) 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因素。
  •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技园是以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而建立的院校和企业互为协作的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材料一  世界各国建设大学科技园的初衷、模式甚至称谓都不尽相同。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弗雷德里克·特曼教授倡导兴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斯坦福研究院(即现在的硅谷)。斯坦福大学的师生仅用很短的时间,就将硅谷发展成为美国电子工业最大的研究、制造中心与高技术的摇篮。受美国发展大学科技园模式的启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英国、法国和韩国等陆续建立了几十个各种类型的大学科技园,有些科技园收效甚佳。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开始复苏,大学科技园随之得到快速发展,印度、巴西等都先后建立了为数不少的科技园。

    -摘编自谢辉张武军《国外大学科技园发展建设经验探析》

    材料二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世界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不断引入我国,国外一些成功的科技园发展模式也随之为我国所借鉴。80年代初,我国建立了一批大学科技园。这一时期,我国科技园发展主要分为两级,即由国务院主导的国家级科技园和地方政府主导的高新技术开发区。1999年7月,成立了由科技部、教育部两位副部长为首的“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指导委员会”。2000年以后,中国科技园发展已呈现出自己的发展模式。科技园的不断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调整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孟辉《中国科技园发展模式问题探讨》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国外科技园发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技园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外科技园发展的历史启示。
  • 25. [从改革开放起步到全面深化改革]

    材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开放走过波澜壮阔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实践发展,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日益显现,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啃硬骨头……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部署,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似之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