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 民...

更新时间:2023-11-30 浏览次数:20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据史书载,中央王朝给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及其属官颁赐印绶,始于汉高祖,后历代沿袭。这种赐印( )
    A . 有意彰显华夷之别 B . 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C . 凸显夷强华弱时局 D . 旨在促进边疆开发
  • 2. 《魏书》记载:“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拓),谓后为跋,故以为氏。”这体现了( )
    A . 尊祖敬宗的宗法观念 B . 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 C . 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D . 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
  • 3. 康熙帝时将理藩院从礼部独立出来。理藩院的主要职责一是管理蒙古、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二是处理与俄国的关系。这反映当时(    )
    A . 蒙古、新疆地区叛乱频繁不易管理 B . 满族主要依靠少数民族加强统治 C . 理藩院基本承袭元朝宣政院职能 D . 清朝统治者的天朝上国观念浓厚
  • 4. 同治十三年的《万国公报》发表了《耶稣会士致中国朽》,郑重地告诉中国人,“余西国人,亦人也,非鬼非蜮,有身体,有骨肉”。这种情况说明当时中国( )
    A . 传教士与民众矛盾尖锐 B . 列强通过报刊控制舆论 C . 华夷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D . 向西方学习成时代潮流
  • 5. “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朝时期,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上述材料表明了明朝( )
    A . 通过朝贡贸易发展对外关系 B . 朝贡贸易以经济效益为核心 C . 朝贡制度使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D . 朝贡制度体现出双方地位的平等
  • 6. 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
    A . 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恶化 B . 掀起了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C . 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D . 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意识形态的羁绊
  • 7. 1957年,周恩来总理指出:“这样的制度是史无前例的创举”,它“不仅使聚居的民族能够享受到自治权利,而且使杂居的民族也能够享受到自治权利”。这一制度( )
    A .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 . 使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得以形成 C . 使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作主 D . 保障了广大基层人民的民主权利
  • 8. 下表所示是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的概况。由此可知,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政治意义在于( )                                                                                                                                                                                                                    

    地区

    成立时间

    面积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

    118万平方公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10月

    166万平方公里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

    23.6万平方公里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

    6.6万平方公里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

    120万平方公里

    A . 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B . 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统一 C . 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D . 加强各民族的交往和交融
  • 9. 1971年11月,毛泽东对外交部做出指示:“1950年,我们还是‘花果山时代’……吴修权在安理会讲话,……控诉美国就是告‘玉皇大帝’的状。……这次你们去,不是去告状,是去伸张正义,长世界人民的志气,灭超级大国的威风。”此番言论的外交背景是( )
    A . 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 . 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C . 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D . 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兴起
  • 10. 1972—1985年中美贸易额统计表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年

    60

    32

    1975年

    304

    158

    1980年

    3,755

    1,059

    1985年

    3,855

    3,840

    上表中,中美贸易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美关系的改善 B . 中国的改革开放 C . 两极格局的缓和 D . 意识形态的淡化
  • 11. 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交往从多注重政治的“小外交”日益扩展到了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体育等的“大外交”。这一转变表明,我国外交( )
    A . 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 B . 致力发展多领域外交 C . 践行了“不结盟”的理念 D .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
  • 12. 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这表明我国( )
    A . 外交空间的进一步拓展 B . 不断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C .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D . 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 13. 今年 3 月两会期间,习近平强调“中国梦归根地底是人民的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最能体现该讲话主旨的制度是(   )
    A . 中共领导的政治协商制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4.  1533年,英国议会颁布“禁止向罗马教廷上诉法案”,强调:“英国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国王来统治,他拥有相应的至高无上的尊严和王产。”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从法律上肯定英王在英王国领土范围内享有至高无上的世俗统治权和宗教管辖权。这些法案的颁布( )
    A . 宣扬了王权至上的理念 B . 推动了新基督教会创立 C . 激化了国王和议会矛盾 D . 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
  • 15. 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该规定( )
    A . 承认了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B . 促进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C . 说明欧洲均势体系的形成 D . 标志着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 16. 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直到20世纪早期的300多年中,一国对另一国使用武力的行为都被认为是行使国家主权的合法行为。1928年签订的《非战公约》,则禁止用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二战后的《联合国宪章》明文规定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国际法上述发展的主要原因应是( )
    A . 两次世界大战带来了深重灾难 B . 国家主权观念被普遍认可 C .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D . 人类文明程度的巨大提升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不同民族在历史演进中互相交流、交融,共同筑成灿烂的中华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魏晋以降,由于北方人口的南迁,南方各民族间的接触、碰撞、融合一直在或紧或慢地进行……唐代开始,中央政权加强了对东南区域的经营……随着政治制度的变化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向南方的移民规模扩大、速度加快,民族融合的进程也因之加速进行。华夏文化也就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向这一区域传播,其主要表现是汉族南方诸民系次第形成,一些南方少数民族也发展成熟,奠定了南方民族关系的新格局。

    ——谢重光《唐宋时期南方民族的新格局》

    材料二:松赞干布之所以会从威逼唐朝转变为“渐慕华风”,并主动表示愿意为唐朝贡献自己的力量,主要取决于如下几方面因素:其一,受到诸多少数民族政权到长安朝贡聘问的影响……其二,文成公主的影响。

    ——崔民德《唐蕃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南方民族新格局”出现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松赞干布对唐态度转变的原因,并分析唐蕃关系改善的影响?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

    材料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发生动摇。王朝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族国家观念,他深刻地认识到,国家欲立于民族国家之林。就必须获得广大民众认可,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并在中国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意识。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所采取的措施和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王朝的腐败,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人民的反抗——这种合力的作用,既注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又激起人们对中国向何处去的探索。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历史上杰出的革命人物和思想家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由此产生了新的合力运动。这种合力,已经不再是腐朽的清王朝和种种守旧力量与西方帝国主义入侵者的合力,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为新的历史主体的一方,与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为另一方进行斗争而构成的新合力。中国既已出现新的历史主体,就必然出现新的道路的探索。

    ——摘编自陈先达《历史合力与中国的道路选择》

    材料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国家治理道路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中国走出了一条和苏联、西方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的、具有独创性的国家治理道路,既避免了像一些发展中国家那样国家能力软弱涣散,也避免了像苏联那样国家政权逐渐变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和毛泽东在中国开创的国家治理思想的探索和创新。

    ——摘编自江宇《国家治理的中国道路》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必然出现新的道路的探索”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治理方面有哪些独创。
  • 20. 新中国建立后,以全新的姿态营造了对外交往的新局面,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谱写了新型大国外交的新华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阻塞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开放的途径……为了突破封锁,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新中国采取了务实的开放态度: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患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当时主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50年代初,中国从苏联引进建设了156个重大项目,同时聘请苏联、东欧专家来华,派出留学生学习。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施“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时明确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毛泽东说通:“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毛泽东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即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从而有效地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严重威胁,并摆脱此前亦即60年代在国际上所处的孤立地位。

    ——陶季邑《美国关于中国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外交战略研究述评》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建国初期对外政策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在“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的指引下,新中国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综合材料一、二,谈谈影响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