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944年1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给科研发展局局长万尼瓦尔布什,要求他写一篇美国政府在战后采取什么样的科学政策的建议报告,其中讲到:“思维的新边疆已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我们能够拿出进行这场战争的魄力和勇气开辟它的话,我们能够创造一个更充足的就业和更加富足的生活。”1945年7月,布什把《科学:没有止境的边疆》报告呈交给了杜鲁门总统,该报告展现了科学的前景—作为“没有止境的边疆”的科学将会取代美国西部物理上的边疆,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标准和推动社会变化的新动力。“政府应该鼓励开辟新的边疆,这已成为美国政策的一部分。……应该使这些新的边疆变得容易接近且由所有的美国公民来发展它,这是和已经创造出合众国伟大形象的美国传统相一致的”。这样,科学成为美国发展的新边疆,与美国边疆的传统和意义接续,获得了正当的合法性,成为推动美国进步的一个动力,成为美国战后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朱大伟《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的和平发展—一个科技遗产的视角》
材料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努力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农业和国防的建设。奖励科学的发现和发明,普及科学知识。”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成立了科学普及局,组织和发动科学工作者,利用一切形式,进行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扫除迷信与愚昧,为人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创造了条件。同日,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它团结广大科学工作者参加中国科学院的创建与有组织地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并卓有成效地争取海外的爱国科学家回国。此后,一批新的研究所及图书馆、出版社、中科院东北和西北两分院等机构相继建立。“一五”计划则以苏联提供技术援助的156项工程为重点。
——摘编自田公权《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材料:郭永怀(1909-1968),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引燃郭永怀科技报国的初心。1956年郭永怀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如愿回国,投入到人才培养的事业中,负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筹建并担任系主任,为我国近代力学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期间,他创办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等刊物,翻译出版了多部学术名著。抗美援朝战争和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期间,美国多次威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1955年,中共中央决定发展原子能事业、研究原子弹。郭永怀临危受命开始了“两弹”研制工作。在此期间,他还参与领导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1968年,他带着实验数据从研究基地赶回北京的途中,飞机不幸坠毁,郭永怀不幸遇难。人们在机身残骸中找到了他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的遗体,中间夹着事关国家安全的核武器绝密文件,文件完好无损。
——整理自董大伟《郭永怀:把生命献给我国核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