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 5.1%提高至6%。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通商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 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通商口岸城市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工人的数量已有200万人左右。他们非常集 中,以地域而言,他们大多集中在上海、武汉、广州、天津、青岛等工业城市;以行业而言,他们集中于铁路、纺织、面粉等企业中。这种高度集中使工人阶级易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一1856年4月,亚历山大二世明确表示,要解决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尖锐矛盾, “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1858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准备改革的三 条原则: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有所改善;使地主立即放心,相信其利益有保障;强大的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摇,社会秩序一分钟也不能被破坏。
材料二 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危机,苏维埃政权于1921年5月明确提出“新经济政策”,使粮食税总额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减少了近一半,同年还提出在土地国有化前 提下,巩固农民土地使用权,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并恢复商业交换以重新建立工农业间的经济联系。1922年10月,苏俄又通过《土地法典》,放宽了土地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一
材料二第三次工业革命依托可再生能源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实见能源绿色化和用能高效化……推动传统产业向以可再生能源和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兴产业调整。科学 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工业革命的强大驱动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源泉。随着新型能源和信息网络等战略性产业和技术的深入发展,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将得以充分释放,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摘编自沈雪石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