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2023年中考历史二模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01-16 浏览次数:32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 1. (2023·长丰二模) 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大面具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厉史,据考古研究发现,其分铸技术与合金比例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文物属于同一系统。这印证了( )
    A . 三星堆文化是殷商文化的组成部分 B . 三星堆文化与殷商文化同根同源 C . 青铜大面具是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 D .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 2. (2023·长丰二模) 下图所示人口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 南方战乱不断 B . 市民阶层发展 C . 经济重心南移 D . 行省制度实施
  • 3. (2023·长丰二模) 1662年,郑成功收复了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康熙年间,清军打败郑氏军队,台 湾归人清朝的版图,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以上史实的共同作用是( )
    A . 促进了多民族大交融 B .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C . 强化了闭关锁国政策 D . 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 4. (2024九下·商水模拟) “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延续性。也正因 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戊戌变法 ( )
    A . 触动了中国政治体制 B .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 .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D . 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 5. (2023·长丰二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坚持以马克 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下列最符合这一理论的是( )
    A . 成立了京汉铁路总工会 B . 创办黄埔军校培养人才 C . 领导组织发动南昌起义 D .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6. (2023八下·长沙期末) 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的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写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中国人高兴的原因是( ) 
    A . 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B . 毛泽东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 C . 和平建国曙光初现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 7. (2024九下·河北模拟) “这一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 排,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材料中的“这一制度”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8. (2023·长丰二模) 1954年2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发扬工人王祟伦的工作精种,提前完成国家计 划。与此同时,广大农民积极交纳农业税和交售粮棉;知识分子、工程技术人员努力大显身手;大批高等学校和各类专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自觉服从国家分配。材料反映了 ( )
    A . “一五”计划目标超额完成 B . 新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C . 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D . 人民积极投身国家建设
  • 9. (2023·长丰二模) 新中国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善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同时新中国也积机用这一原则改 善同一些西方国家的关系,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使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 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空前提高。材料表明该原则( )
    A . 成为全球共同推行的准则 B .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 .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D . 为中国重返联合国奠定基础
  • 10. (2023·长丰二模) 中世纪,意大利商人在亚历山大港等地开设了自己的市场,很多手工业技术开始在欧洲与阿 拉伯帝国之间交流,比如造纸术、印刷术等。这说明阿拉伯文化的传播途径是 ( )
    A . 战争政府 B . 商业贸易 C . 外交援助 D . 教育交流
  • 11. (2023·长丰二模) 右图所示为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史前史到21世纪》的部分目录。作者这样设置目录旨在说明,新航 路的开辟 ( )

    A . 促进了全球物种的大交换 B . 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C . 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使欧洲与其他洲建立商业联系
  • 12. (2023·长丰二模) 作为与旧秩序敌对的革命,法国大革命不仅仅是法国的,也是全欧洲的运动。法国大革命的普遍主义理念,赋予了欧洲一种欧洲认同的意义。这反映了法国大革命 ( )
    A . 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B . 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 C . 增强了欧洲民族认同 D . 促使欧洲走向了联合
  • 13. (2023·长丰二模) 1863年,林肯总统正式宣布:仍在反叛联邦的各州及若干区域内,“所有被拐为奴隶的人们立即获得自由,并且以后将永保自由,合众国政府和陆海军当局并将承认和维护他们的自由”。这一宣告( )
    A . 扭转了联邦政府的不利局面 B . 使黑人获得了平等的公民权 C . 体现了美国人人平等的精神 D . 消除了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
  • 14. (2023·长丰二模) “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也是导致它们企图祸水东引的原因。在一个时期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园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统治集团相信了这一点。”英、法的态度最终导致(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 .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 . 巴黎和会的及时召开 D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为形咸
  • 15. (2023·长丰二模) 《里斯本条约》规定:“(欧洲)联盟向所有尊重条约第一部分第一条所指的联盟价值观并承诺共同发展联盟价值观的欧洲国家开放。”这说明 ( )
    A . 欧盟只允许西欧国家加入 B . 欧盟是区域性集团组织 C . 欧盟是一个政治经济组织 D . 欧盟是不断扩展的组织
二、辨析改错(8分) 
  • 16. (2023·长丰二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价值。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③”; 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 (1) 老子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 (2) 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洛神赋图》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3. (3)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的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 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 
    4. (4) 明代宋应星编写的《农政全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 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 17. (2023·长丰二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 5.1%提高至6%。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通商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 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通商口岸城市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工人的数量已有200万人左右。他们非常集 中,以地域而言,他们大多集中在上海、武汉、广州、天津、青岛等工业城市;以行业而言,他们集中于铁路、纺织、面粉等企业中。这种高度集中使工人阶级易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教程》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城市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与材料一的联系。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认识。
  • 18. (2023·长丰二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56年4月,亚历山大二世明确表示,要解决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尖锐矛盾, “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1858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准备改革的三 条原则: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有所改善;使地主立即放心,相信其利益有保障;强大的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摇,社会秩序一分钟也不能被破坏。 

    材料二 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危机,苏维埃政权于1921年5月明确提出“新经济政策”,使粮食税总额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减少了近一半,同年还提出在土地国有化前 提下,巩固农民土地使用权,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并恢复商业交换以重新建立工农业间的经济联系。1922年10月,苏俄又通过《土地法典》,放宽了土地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世是如何既保证农民生活有所改善,又让地主放心的。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域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3. (3)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俄国(苏俄)的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 
四、活动与探究
  • 19. (2023·长丰二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第三次工业革命依托可再生能源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实见能源绿色化和用能高效化……推动传统产业向以可再生能源和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兴产业调整。科学 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工业革命的强大驱动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源泉。随着新型能源和信息网络等战略性产业和技术的深入发展,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将得以充分释放,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摘编自沈雪石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和思考》 

    1. (1) 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的年代尺内容补充完整。
    2. (2) 根据材料一、二,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