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十二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3-12-26 浏览次数:1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相对应的答题卡上。)
  • 1. (2023七上·高州期中) 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现了两颗远古人类牙齿化石和一些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在遗址的黏土层中还发现许多炭屑和呈黑色的烧骨。这说明元谋人(    )
    A . 距今约170万年 B . 知道人工取火 C . 能够制作工具 D . 能够直立行走.
  • 2. (2023七上·高州期中) 如图文物可用于研究( )

    A . 人类的起源 B . 禅让的形成 C . 农业的发展 D . 国家的产生
  • 3. (2023七上·期末)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 . 神话传说 B . 史书记载 C . 学者推断 D . 考古发掘
  • 4. (2023七上·高州期中) 榫卯(sǔn mǎo),是利用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连接的木构件工艺(如图)。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棒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 )

    A . 制作精美玉器 B . 制作青铜农具 C . 建造干栏式房屋 D . 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 5. (2023七上·高州期中) 实物史料是最重要的史料之一,其重要在于直接性。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

    A . 已从事农业生产 B . 以捕鱼狩猎为主 C . 住半地穴式房屋 D . 会人工种植水稻
  • 6. (2024七上·金平月考) 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 )
    A . 原始农业形成 B . 社会分化出现 C . 禅让制度盛行 D . 中央集权确立
  • 7. (2023七上·高州期中) 传说中的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建国体、立制度以及种五谷、创文字、创医学、建屋宇等方面。虽然这一时期创造的文化尚处于初始阶段,但它毕竟开启了中华文化的先河,对中华文明影响至深。材料主要体现了黄帝时期( )
    A . 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B . 为华夏文明发展奠定基础 C . 黄帝的个人威望得到提升 D . 具有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
  • 8. (2023七上·香洲期中) 传说炎帝教民制作陶器、嫘祖擅长纺织。如今考古学者在河南等地发掘出陶壶和丝织品等。这些发现说明了(    )
    A . 远古传说等于历史史实 B . 传说与考古发现可以相互印证 C . 远古传说与考古相矛盾 D . 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相对迟缓
  • 9. (2023七上·高州期中)  远古传说中蕴含着历史留下的一道道印迹。下列有关舜和禹的传说,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中国原始农业的兴起 B . 先民与洪水作斗争的历史 C . 商周世袭制度的起源 D . 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形成
  • 10. (2023七上·高州期中)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公元前( )
    A . 20世纪70年代 B . 20世纪80年代 C . 21世纪70年代 D . 21世纪80年代
  • 11. (2023七上·高州期中) 殷都安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它展现的王朝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 12. (2024·新邵) 武王克商以后周王朝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封邦建国活动。荀子说,周公(武王之弟)当政时曾封71国,其中与周王同姓(姬)者就有53国。可见分封制的实行重视( )
    A . 论功行赏 B . 血缘关系 C . 扩充疆域 D . 君主集权
  • 13. (2024七上·榆树期中)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征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
    A . 打制石器 B . 原始陶器 C . 青铜铸造 D . 瓷器烧制
  • 14. (2023七上·高州期中) 商代卜辞有这样的记载:“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此卜辞刻在( )
    A . 龟甲或兽骨上 B . 丝帛上 C . 竹简或木牍上 D . 宣纸上
  • 15. (2023七上·高州期中) 通过右图,可以知道甲骨文( )

    A . 字形不具延续和传承性 B . 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 . 造字法最主要为假借字 D . 文字载体多数是青铜器
  • 16. (2023七上·津南月考) 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如图)。在《战国策•赵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载。这反映了( )

    A . 古代冶炼工艺完善 B . 水利灌溉技术成熟 C .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 .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 17. (2023七上·高州期中) 《左传》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周顷王是东周第七代王,当时直接管辖的地区已缩小,王室一贫如洗。材料反映的是( )
    A . 分封制逐步瓦解 B . 诸侯争霸 C . 诸侯不再听从王命 D . 周王室衰微
  • 18. (2023七上·高州期中) 如图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示意图,对该图所示现象理解比较合理的是( )

    A . 春战国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 B . 周王室吸取教训,逐渐取消了分封制 C . 实行郡县制,诸侯国减少 D . 小诸侯国被大国兼并,促进了局部统一
  • 19. (2023七上·高州期中) 某位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下面三则资料做课件。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该老师的课件主题是( )

    ①桂陵之战   ②马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A . 西周兴亡 B . 春秋争霸 C . 战国称雄 D . 商鞅变法
  • 20. (2023七上·德庆期末) 《商君书》记载,能得(敌军)甲首(甲士之首级)一者,赏爵一级,益(增加)田一顷,益宅九亩。该措施对秦国的影响是( )
    A . 提高生产的积极性 B . 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C .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D . 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 21. (2023七上·高州期中) 岷江出山口弯道处的分水堤将岷江分为两条江;内江直接通向成都平原,主要用于航运和灌溉;外江通往长江,主要用于泄洪和排沙。都江堰结合弯道环流原理,实现了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材料强调了都江堰的修建( )
    A . 不违农时,尊重规律 B . 人定胜天,天顺人愿 C . 乘势利导,因地制宜 D . 听天由命,逆天无功
  • 22. (2023七上·高州期中)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其中有不少是源自先秦诸子百家。下列最能反映道家思想的是(    )
    A . 避实就虚 B . 福祸相依 C . 舍生取义 D . 墨守成规
  • 23. (2023七上·高州期中) “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乱……'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观念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可以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据此可知,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是( )
    A . 教化民众,匡正社会秩序 B . 以法为教,建立法治社会 C . 有教无类,发展私塾教育 D . 著书立说,宣扬儒家思想
  • 24. (2023七上·马关期末)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时所处的立场和看法。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 B . 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 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D .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 25. (2023七上·高州期中) 《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秦皇”最主要的功绩是( )
    A . 任用李冰兴修都江堰 B . 推行“无为而治”,使国家兴旺发达 C . 任用管仲实行变法 D . 建立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 26. (2023七上·高州期中) 截至2023年9月,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实施已满四年。自从条例实施以来,各级纪委问责的数量不断上升,成为推动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利器”。秦时负责监察事务、督促百官恪尽职守的官职是( )
    A . 御史大夫 B . 丞相 C . 郡守 D . 太尉
  • 27. (2024九下·银川模拟) 《史记》记载:“秦钱半两,重为其文。”近年来各地出土的“半两”钱数量多且形制、重量、厚度基本一致。据此可知(   )
    A . 秦始皇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B . “半两”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府铸币 C . 秦始皇统一全国度量衡制度 D . “半两”钱作为秦朝法定货币在全国流通
  • 28. (2023七上·高州期中)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说明秦朝(    )
    A . 社会治安混乱 B . 人民素质不高 C . 赋税非常沉重 D . 刑法极为严酷
  • 29. (2023七上·高州期中)  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 秦王嬴政时期 B . 秦始皇统治时 C . 秦二世统治时 D . 西汉建立初期
  • 30. (2023七上·高州期中) 汉初的陆贾分析秦亡的原因时说:“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由此可知,陆贾认为( )
    A . 秦朝统治者消极怠政 B . 秦朝采用无为而治 C . 秦亡的根源在于暴政 D . 秦朝政治制度混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2023七上·高州期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闪耀着光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彼时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摘编自赵吉惠《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材料二:

    材料三: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

    1. (1) 根据材料一,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战国时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怎样的局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假如你要参加一场历史文创比赛,要求是结合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创造一件文创作品。材料二已为你提供三件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代表,请任选其一进行文物介绍。(包含这件文物的名称及价值)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建言献策。
  • 32. (2023七上·高州期中)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文资料。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墨子说:“(战争)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 不可胜数。”同时,战争也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 入华夏族。

    材料三: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 “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土地制度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

    ——摘编自《 “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

    1. (1) 根据材料一,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兼并战争”的影响。
    3. (3) 从材料三中的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中,任选两个方面,简要说明商鞅是如何解决的。
  • 33. (2024七上·阿克苏期末)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为什么实行该制度?
    2. (2) 材料二中新皇帝设置的“若干行政区”指什么制度?同材料一中的制度相比,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专在下” “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从不同朝代的制度变更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