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4-03-13 浏览次数:2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4八上·泸州期中) 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
    A . 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 . 自强求富初显成效 C . 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 .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 2. (2024八上·永年期末) 有一首歌谣唱道:“不是说天上的星星多么?比不上太平军的战士多啊!不是说天地的恩情厚么?比不上呼王(即洪秀全)的恩情厚啊!”该“呼王”领导的军队( )
    A . 主要由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 B . 在西征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 C . 被外国人率领的洋枪队镇压 D .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武器落后
  • 3. (2023八上·香洲月考) “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焰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中( )
    A . 进行了南京大屠杀 B . 成立了中华民国 C . 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D . 进行了北伐和西征
  • 4. (2023八上·香洲月考) 这是洪仁玕为洪秀全提供的治国方略,全篇构划了一幅具有太平天国特色的英美式基督教国家的社会治理蓝图。这使得太平天国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历史面相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治国方略”是( )
    A . 《天朝田亩制》 B . 《变法通议》 C . 《警示钟》 D . 《资政新篇》
  • 5. (2023八上·重庆市月考) 档案是第一手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一份藏于英国国家档案馆的档案展示了中国近代史上某不平等条约的签字页,上面书有“大清咸丰十年九月十一日”和“大英一千八百六十年十月二十四日”的字样。下列史实与这份档案紧密相关的是( )
    A . 清政府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B . 英国从中获得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C . 外国军队可以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 .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 6. (2023八上·苏州期中)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
    A . 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 . 维护了清王朝的统治 C . 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 .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7. (2023八上·苏州期中) 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呶呶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材料显示,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

    ①政府避战自保

    ②军费严重不足

    ③日本海军战斗力太强

    ④朝廷不信任和同僚的排挤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8. (2023八上·常德期中) 如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为挽救国家颓势而进行的一场现代化的探索运动。这场运动追求的目标是( )

    A . 自强求富 B . 变法图强 C . 民主共和 D . 实业救国
  • 9. (2023八上·苏州期中)  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在自身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外来的压力加重力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反之则会下沉。下面与图二的外力有关的史实是(  )
    A . 《辛丑条约》的签订 B .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 《南京条约》的签订 D . 《北京条约》的签订
  • 10. (2023八上·香洲月考)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
    A .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 .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 .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 .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 11. (2023八上·香洲月考) 1899年,日本驻华公使照会总理衙门,要求清政府不得将福建割让或租借给其他国家。在日本的威逼下,清政府妥协屈服并发表声明:“福建省内及沿海一带均属中国要地,(除日本外)无论何国,中国断不让与或租给。”这一声明发表的背景是(    )
    A .   太平天国控制长江沿岸城镇 B . 中国被迫五口通商 C .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 . 武昌城内新军起义
  • 12. (2023八上·苏州期中) 1899年美国外交官海约翰在谈到对华政策时写道:“我们最好的政策是警惕地保护我们的商业利益,而不与其他有关大国正式结盟。”为此,美国对华采取的政策是( )
    A . 独立侵华 B . 划分范围 C . 争当霸主 D . “门户开放”
  • 13. (2023八上·香洲月考) 河北省档案馆珍藏一幅《诸国钦差驻扎中国全权大臣之布告》,《布告》中要求“清政府惩治拳匪祸首、使馆驻军、拆除大沽炮台”等。该《布告》发布的时代背景是(    )
    A . 英国炮舰打开国门 B . 戊戌政变维新失败 C . 黄海战败甲午国耻 D .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 14. (2023八上·苏州期中) 漫画往往会映射一定的时事。如图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 )

    A . 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B . 出现分裂割据局面 C . 面临列强瓜分危机 D .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 15. (2023八上·潮阳期末) 1915年末,袁世凯决定第二年登基。蔡锷与梁启超宣誓讨袁,一个用枪,一个用笔来捍卫共和。云南、贵州相继宣布独立。袁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均称病,婉拒就任征讨护国军的统帅。材料表明( )
    A . 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B . 军阀割据争抢地盘 C . 维新人士领导讨袁 D . 二次革命武装反袁
  • 16. (2024八上·白云期中) 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此书一问世,便迅速传播,销量居当时革命书刊的第一位。这说明( )
    A . 改革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 B . 同盟会建立促进革命发展 C .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受到青睐 D . 孙中山的思想来源于邹容
  • 17. (2023八上·天津市期末) 杜维运的《史学方法论》中记录: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据此观点,下列属于研究武昌起义的原始史料的是(   )
    A . 纪录片《武昌首义》 B . 历史专著中的有关叙述 C . 当地民间的口头传说 D . 武昌起义的旧址
  • 18. (2024八上·昌平期中)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11日,孙中山颁布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 . 从分裂走向统一 B . 从屈辱走向独立 C . 从封闭走向开放 D . 从专制走向民主
  • 19. (2023八上·苏州期中) 1919年,他发表文章指出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头,并对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作了系统阐释。材料中的“他”是( )
    A . 李大钊 B . 蔡元培 C . 鲁迅 D . 茅盾
  • 20. (2024·柳州模拟) 陈独秀认为:“儒教孔道不大破坏,中国一切政治、道德、伦理、社会、风俗、学术、思想,均无有救治之法。”为“救治”中国,陈独秀呼吁(  )
    A . 推翻君主专制 B . 复兴儒家思想 C . 发动国民革命 D . 进行思想变革
  • 21. (2023八上·姑苏期中) 五四爱国运动已成燎原之势,全国30多个城市,卷入到斗争中来;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参与其中。这说明五四运动(   )
    A . 追求救国强国真理 B . 取得惩办国贼拒签和约的胜利 C . 广泛发动人民群众 D .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
  • 22. (2023八上·苏州期中) 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获取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如图图片中的实物史料见证了( )

    A . 近代科技的发展 B . 中国共产党诞生 C . 国共两党的合作 D . 渡江战役的盛况
  • 23. (2024九下·宿迁模拟)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

    A . 维新思想 B . 三民主义 C . 马克思主义 D . 毛泽东思想
  • 24. (2024九下·德庆月考)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延年号召:“无论是学界、政界、商人、劳工、农夫、警察、当兵的、做官的、议员、乞丐、新闻记者,都要站出来!中国是我的中国,也是你的中国,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以上材料说明五四运动(   )
    A . 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B . 使青年学生成为运动主力 C . 使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D . 开始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二、填空题
三、综合题
  • 28. (2023八上·苏州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6000~7000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材料三: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机会……可以使我们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1. (1) 材料一漫画均取材于中国近代某历史人物的事迹。据此判断这三幅画中的主人公是谁。根据图中内容简单介绍一下他的事迹。
    2. (2) 概括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你认为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中国被迫接受英国的“条件”写在什么文件里?这些条件对中国社会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 29. (2023八上·苏州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

    材料二:

    材料三: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能够促进改革的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力量”。还有人认为,维新派在短短100多天里领发了200多件法令,且大部分法令都遭到了顽固派的强烈抵制,“维新派计划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

    1. (1) 依据材料一,分析变法维新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是哪一事件?
    2. (2) 材料二的示意图表明维新派的活动方式有哪些?
    3. (3) 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4. (4) 我们能从戊戌变法的失败中吸取什么教训?
  • 30. (2023八上·苏州期中) 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他一往无前,愈挫愈奋,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八年级(3)班的同学以“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为主题进行了总结学习。

    【资料回放】

    材料一:“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孙中山早年在香港学医,毕业后做医生。他擅长外科和治疗肺病。孙中山对待病人,真诚亲切,有求必应。通过行医实践,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他决计借行医来积极结识不满清朝统治的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互相议论时政,寻求救国救民道路,开始从事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运动。

    1. (1) 材料一中,孙中山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孙中山先生放弃从医生涯走上革命道路,请你列举孙中山从事革命后的重要活动。(列举两个即可)
    3. (3) 【知识辩论】

      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同学们有三种观点: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②它是一场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为什么?

    4. (4) 【情感升华】

      通过上述材料和知识辩论,你认为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先生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