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

更新时间:2023-12-13 浏览次数:3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图1示意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
      A . 正球体 B . 不规则球体 C . 圆型 D . 椭圆形
    2. (2)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认识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①④③② D . ④③①②
    3. (3) 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 . 太阳东升西落 B . 站在海边看归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后见船身 C .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 D .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 2.  2023年10月26日,长征二号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目前我国已建成酒泉、太原、西昌、文昌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下图是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经纬度坐标是( )
      A . 40°N,100°E B . 40°N,110°W C . 100°N,40°E D . 20°S,110°W
    2. (2) 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中,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
      A . 酒泉 B . 太原 C . 西昌 D . 文昌
  • 3.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天地的生存法则下图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的规律是( )
      A . 物影变化 B . 四季差异 C . 昼夜更替 D . 纬度差异
    2. (2) 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作息规律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球的自转 B . 地球的公转 C . 月球的自转 D .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4. 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下图是地球仪演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西向东旋转,演示的是( )
      A . 地球公转 B . 地球自转 C . 四季变化 D . 天气变化
    2. (2) 图中P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位于低纬度,北半球 B . 位于高纬度,南半球 C . 位于中纬度,南半球 D . 位于中纬度,北半球
  • 5. 为了更好落实“家校共育”,某校王老师组织了一次“浓浓家访情”活动。下图为“王老师家访行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王老师想在手机上查看各学生家庭地址,通过输入“起点”和“终点”可以查阅行走路线和距离,还可通过“放大”和“缩小”地图查询到更多信息,这类地图属于( )
      A . 经纬网地图 B . 电子地图 C . 卫星遥感图 D . 剖面地形图
    2. (2)   5月1日,王老师从自己家出发家访( )
      A . 先向北再向西 B . 先向西再向南 C . 先向东再向北 D . 先向北再向东
    3. (3) 王老师家访期间,最需防晒保护的是( )
      A . 5月1日 B . 5月2日 C . 5月3日 D . 5月4日
    4. (4) 王老师需要顶着最强风家访( )
      A . 刘刚家 B . 王刚家 C . 李虹家 D . 张兰家
    5. (5) 5月1日~4日空气质量最优的是( )
      A . 1日 B . 2日 C . 3日 D . 4日
  • 6. 下面四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但比例尺不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四幅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 . B . C . D .
    2. (2) 四幅图中,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
      A . B . C . D .
  • 7. 下图为某岛国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所占比例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岛国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 . 高原 B . 平原 C . 丘陵 D . 山地
    2. (2)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是( )
      A . 白色 B . 黄色 C . 褐色 D . 绿色
  • 8. 分析下面的素描图,图中字母代表山地的是( )
    A . B . C . D .
  • 9. 某校同学通过“一笔画世界”活动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下图是“小刚同学的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为了将各大洲的位置尽量画准确,应首先( )
      A . 确定起笔点 B . 标出七大洲 C . 画出重要经纬线 D . 明确绘图顺序
    2. (2) 小刚同学的作品漏掉一个大洲,该大洲东、西两侧濒临的大洋分别是( )
      A . 大西洋太平洋 B . 太平洋印度洋 C . 印度洋太平洋 D . 大西洋北冰洋
    3. (3) 通过读小刚同学的作品,并结合海陆分布知识可以得出( )
      A . 太平洋是全球的中心 B . 同一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 C . 四大洋均跨南北半球 D . 北极附近是海洋
  • 10.  1912年,魏格纳正式提出“大陆漂移假说”,认为约两亿年前,地球上大部分陆地是连在一起的,称之为“泛大陆”,随着时间的推移,泛大陆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魏格纳为证明“大陆漂移假说”,搜集了大量证据,图中能够证明其假说的是( )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2. (2) 现在非洲和南美洲之间隔着广阔的大洋,其原因是( )
      A . 海平面上升 B . 海底地震 C . 板块分离 D . 板块碰撞
    3. (3) 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下列海洋变为陆地的结构图中数字含义正确的是( )

      A . ①—海平面上升 B . ②—地壳变动 C . ③—自然原因 D . ④—填海造陆
二、非选择题,共4道题,共50分。
  • 1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19届亚洲运动会于2023年9月23日晚上8点在中国浙江杭州(30°N,120°E)奥体中心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

    材料二:地球上的五带(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

    1. (1) 杭州位于(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
    2. (2) 写出图10中数字代表的温度带的名称:①,②
    3. (3) 亚运会开幕式当天,地球运行到图11中的(填字母)处,太阳直射在(纬线)。
    4. (4) 开幕式这一天之后,杭州昼渐(长或短),杭州全年(有或没有)太阳直射。
    5. (5) 南极地区有极夜时,地球位于图11(填字母)处的位置。此时,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悉尼的季节为
    6. (6) 家住临沂的小红想去杭州参加开幕式,他想知道杭州所在的位置,最好查阅____。(选择填空)
      A . 杭州地形图 B . 杭州交通图 C . 浙江气候图 D . 中国政区图
    7. (7) 哈萨克斯坦运动员参加9月23日晚上8点开幕式时,很好奇地感叹到:中国杭州的晚上8点已经灯火阑珊,而他们家乡的晚上8点太阳还没有落山人们。请你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帮他们解答疑惑。
  • 12.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老人节,又称“登高节”。小新与爷爷一起住在杨家镇民俗村,他们决定重阳节当天一起去登山,探究家乡的地形状况。小新事先准备了杨家镇附近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让我们一起参与他们的实践活动吧!

    1. (1) 图中民俗村所在等高线上的数值为米,其表示的是(相对高度/海拔)。
    2. (2) 小新与爷爷想要寻找瀑布,应选择图中路线(a/b/c),他们在沿河行走过程中,看到该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3. (3) 图中①②两山峰中,海拔较高的是,该山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米。若量得两山峰间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两地实地直线距离大致为千米。
    4. (4) 考虑爷爷年岁较大不宜消耗过多体力,出发当天,小新运用等高线地形图知识向爷爷推荐(a/b/c)路线,理由是
    5. (5) 傍晚,他们登上了①山峰,看到阵阵炊烟从甲村飘向自己所在的位置,当时的风向是风,此时夕阳西下,下图中竹竿影子符合情况的是。(选择填空)

      A.        B.        C.        D.

  • 13. 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直到近代,人类才有了正确反映地球海陆面貌的世界地图。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图13示意西半球的是(甲/乙),从东西半球看,全球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
    2. (2) 图中数字②代表的大洲是,数字④代表的大洲是
    3. (3) 图中④、⑤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①和③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4. (4)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填名称)
    5. (5) 从南、北半球看,“水球”之称在半球更合适,判断理由是
    6. (6) 轮廓呈“S”形的B大洋是,我们所在的大洲是(填数字)。
  • 14. 临沂市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结合“海洋和陆地的变迁”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结合世界板块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根据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下列四幅图所示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2. (2) 南极大陆发现地下埋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的形成是需要有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而南极洲非常寒冷,地下怎么会有那么多煤呢?请运用大陆漂移学说解释这一现象。
    3. (3)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大板块,其中甲地属于洲,属于板块,全部位于大洋中的板块是
    4. (4) 某同学利用铝盒、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下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填“张裂”或“碰撞”),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填字母)。

      A.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                B.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

      C.红海不断扩张                D.太平洋不断缩小

    5. (5) 图中,A地火山和地震频发,试解释原因。
    6. (6) 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选择填空,)

      ①躲在坚固物品下面②赶快乘坐电梯逃跑③到承重墙多、开间小的卫生间里暂时躲避④注意保护头部⑤跳楼逃生⑥在玻璃门窗下躲避

      A . ②⑤⑥ B . ②④⑤ C . ①③④ D . ①⑤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