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每一种文明都在传承、演变、竞争与融合中形成关于自身文明和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关系的文明观。不同的文明观不仅造就了不同的国家制度,而且影响着世界秩序的重塑。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需要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需要有宽阔的胸怀和传承文明的气度,更需要有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文明观”。这一“新文明观”就是“和”“美”“与”“共”的文明观。
文明之“和”在于平等。世界上的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生存的土壤,源于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条件,凝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智慧与精神追求,包含着特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类文明百花园中的每一支“花朵”,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对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过贡献。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人为地贬损、拒绝和排斥不属于自身母体文明的另一种文明,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只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文明之“美”在于多样。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在人类文明百花园里,既有一种文明内部表现着不同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族传统的文明形式,也有不同文明体之间体现着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和智慧的文明形式。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文明之树将根深叶茂。
文明之“与”在于创造。文明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标识,是一个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精神瑰宝。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无论是器物工具还是人文精神,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制度规章,不同文明体创造的精神财富,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提供了丰富的文明选择。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为人类文明发展增添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文明之“共”在于包容。大海之所以“大”,因为有“海纳百川”的容量;文明之所以延绵亘古、历久弥新,因为有包容的智慧和精神。历史上,中华文明既向西方传播中国的哲学、文学、医药、丝绸、瓷器、茶叶等,也从西方吸纳音乐、绘画、文学等文明精华。在中西文明的交流中,既有中国的“四大发明”带动世界变革、推动欧洲文艺复兴的佳话,也有“西学东渐”、近代欧洲先进的天文学、医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科学知识传入中国,开阔中国人视野的神奇。平等而多元多向的交流,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文化交融,使文明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使人类的精神生活精彩纷呈。文明交流互鉴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不同文明在取长补短中共同进步,在包容交流互鉴中维护世界和平。
“和”“美”“与”“共”的文明观是多元平等、美美与共、包容互鉴、创新发展的整体文明观,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进步文明观。
(摘编自张乾元《以“新文明观”引领人类发展进步》)
材料二:
文明的通畅交流,依赖于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华文明与亚洲其他文明的丰富交流,就中华文明方面来说,是依据于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尤其是“和而不同”的观念。
《国语·郑语》记载:“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同是单一性的重复,和是多样性的协和。不同事物的调和配合是事物得以产生的根本,相同事物的单纯重复却不能生成。这种推崇“和”而反对“同”的主张,后来被孔子概括为“和而不同”的原理。这是一种真正的中国智慧,也是一种价值理想和态度,为中华文明对于文明交流和文明多样性的态度提供了世界观的基础。
“和”是多样性的协和,它所具有的一般和谐或普遍和谐的意义,更在中国文明早期便开始发展。《尚书·舜典》记载,帝舜命其乐官通过诗歌音乐,达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说明古人非常重视音乐的和谐作用,并期望歌乐的和谐能使人与神达到一种和谐的关系。中国古人将音乐的和谐作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族群与族群、人与天地等关系的模型,对“和”的追求成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普遍理想,塑造了中华文明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追求。
把追求永久和谐作为对待外部族群的态度,在中国文明中也是源远流长。《尚书·尧典》提出:“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以后“协和万邦”便成为中国文明世界观的典范。一个和平共处的世界,是中国文明几千年来持久不断的理想。
汉魏以后,佛教从印度东传进入中国,使得中国文化不仅吸收了佛教文化,而且在意识中明确了解到在中华文明之外存在着其他的高级文明。这使得中国人开辟了多元的文明视野,而且中国文明与印度文明的交流始终是和平的。这样一个不同文明、多元宗教融合的传统,是古代中国“和而不同”观念的文化实践,中华文明所追求的和谐是以多样性共存互补为前提的和谐观。
中华文明对其他文明的包容态度,得到孔子的仁学的支持。表现在两个方面:“和而不同”与“与人为善”。“和而不同”,指包容差异,尊重差异,注重多元。而“与人为善”,包含着与自己不同的他者和善相处、友好对待。这两点也是处理文明关系的善好原则,遗憾的是,当今世界上还是有一些人抱持一种“异者为敌”的狭隘观念,坚持单一性的自我中心,把与自己不同的他者都看成是敌人,力图用一切手段甚至是利用武力来改变甚至消灭对方。他们所说的“异者”不仅是指民族、国家,甚至是文明。这既不符合文明发展的世界潮流,也有悖于文明交流的普遍价值。
我们相信,仅仅依靠西方现代性价值和西方文明的文明观去解决,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开放各种探求,包括重新发掘亚洲文明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发挥“和而不同”的文明观与“与人为善”的文明态度,使当今这个令人不满意的世界得以改善。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文明观和文明态度》)
处理怨苦
[日]结城昌治
桑山的日常生活简直忙得不可开交。作为职工人数超过了五百的制粉公司的经营科长,仅仅这一点就够他忙的了。加上他是工会的执行委员,又兼任着和公司方面合办的处理怨苦委员会的委员。他是一个滚圆胖墩的男人,已经四十二岁,正好到了所谓男人的厄运之年的年龄。但他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他性格开朗,即使今天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明天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尽管他举止有点轻率,但这反而给职员们一种亲切的感觉。不管谁有困难来和他商量,他总能给人留下平易近人的好印象。他听取各种各样的烦恼,提出解决的方法,而且不惜出力帮助弱者。对喜欢管闲事的他来说,这其实也是一种乐趣。
那一天中午午休铃响过不久,销售科的长坂光枝来到了桑山的面前。
“我有一件事想私下和您谈谈……”
光枝似乎顾忌着周围人们的目光,她忸忸怩怩地轻声说道。
“请谈吧。”桑山轻松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把光枝带到人少的平台上。
“是不是孩子生病了?”为了使光枝便于开口,桑山以柔和的语气探问道。
光枝的丈夫死于交通事故。如今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她皮肤白皙,是位外表纤柔美丽的少妇,年方三十,所以她受到了许多男人的青睐。在那些喜欢说长道短
的同事中,关于她为什么不再嫁的话题也成了舆论的众矢之的。
光枝摇了摇头。
“缺钱吗?”
“不……”光枝显出一副难以启口的样子。
“不要介意,请讲吧。有什么为难的事我一定帮忙,我不是经常这样讲的吗?”桑山柔声柔气地说。
“其实是……”
“有关工作上的事吗?”
“不……有人散布可恶的谣言,真使我为难。”
听到这句话,桑山不由得欠了欠他那肥胖的身体。尽管是他人的事,但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他倒非常热衷于听这种事情。
“有人造谣说我不再嫁,是为了物色有钱的男人。说我这种女人,只要谁有钱就会和谁睡觉!”
“这就怪啦,谁会造这种谣言呢?”
“我不能讲他的名字。”
“可是,讲这种话的家伙也太不负责任了。是不是我们科的山形君?他确实是个多嘴、爱管闲事的男人。”
“不是他。”
“那么,是不是在销售科当科长的松浦。我以前就听谁说过,松浦迷上了你,但最近听说他被你很客气地回绝了。是吧。”
“造谣的人既不是山形君也不是松浦君。我知道造谣的人是谁,但现在还没有充分的证据。”
“这倒用不着担心。可以找到见证人的。所以你不必拘泥于找证据……”
“请等一等。”
光枝制止住了桑山。他已经渐渐地激动起来了。仿佛这件事正是发生在他身上一样。
“我来和您商量,是想问问您,一旦我确认了造谣者,我应该惩罚他呢,还是就此罢休?我这么一个弱女子,难道就只配忍气吞声,捂住被子哭吗?”
“当然用不着这样。即使是女子,也不该忍气吞声嘛。这样太便宜了那个家伙。再说,一旦您想再婚,传出这种谣言,对您可不利啊。”
“是啊。”
“狠狠地惩罚他一顿。必要的时候,我来帮您的忙。那个家伙是男人还是女人?”
“是男人。”
“那家伙可真窝囊,简直不配做一个男子汉!”
“别人造过我许多谣,我不是不知道。可是,如此可恶的诽谤还是第一次听到。我简直忍无可忍了。我丈夫死去已经四年了。为了把丈夫留给我的孩子培养成人,我拼命地工作着。尽管我嘴上没有表示,但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难!以后如果真的有自己喜欢的人,而且只要他也爱我的孩子,我想再婚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可是传出这种谣言来,真使我委屈得不行。”
“我深表同情。听了您的一番话,我也不能袖手旁观了。干脆,狠狠地惩罚他一顿。”
“可是,怎样才算惩罚他呢?”
“首先把这件事写成书面报告,向处理怨苦委员会上诉。我是其中的一名委员,我会帮你彻底调查清楚的。”
“不,我也想过从这方面请求您帮忙的。但这样做只是走表面形式,我不愿意,而且,提出上诉的话,反而会使谣言遍传开来的。”
“这倒也是的。那么,狠狠地揍他一顿怎么样?让他自己明白错在哪里,以后不敢再说这种不负责任的话了。”
“揍一顿可以吗?”
“用不着担心。使出全身的力气,把他揍得眼冒金星,趴倒在地上爬不起来为止。狠狠地揍他一顿,您才可以解恨。他也会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所以,他即使被揍了也不会反抗的。对他来说,这反而是一剂良药。”
“那么,我就这么干啦!”
光枝突然表情紧张,咬紧了嘴唇,她鼓足了全身的力气,狠狠地扇了桑山一记耳光。
桑山既没有反抗也没有逃走。他只是愕然地死盯着光枝。大概,他突然想起了,昨晚在酒宴上,他曾开玩笑讲了那些话。
(有删节)
材料一:
李翱顿首:足下不以某卑贱无所可,先我以书。盛意不可以不答,故敢略陈其所闻。
列天地,立君臣,亲父子,别夫妇,明长幼,浃朋友,《六经》之旨也。浩乎若江海,高乎若邱山,赫乎若日火,包乎若天地,《六经》之词也。创意造言,皆不相师 , 故其读《春秋》也,如未尝有《诗》也;其读《诗》也,如未尝有《易》也;其读《易》也,如未尝有《书》也。故义深则意远,意远则理辩,理辩则气直,气直则辞盛,辞盛则文工。如山有恒、华、嵩、衡焉,其同者高也,其草木之荣,不必均也。如渎有淮、济、河、江焉,其同者出源到海也,其曲直浅深、色黄白,不必均也。
《六经》之后,百家之言兴,老聃、庄周、屈原、孟子、荀况、贾谊、司马迁等,皆足以自成一家之文,学者之所师归也。故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宜不能传也。文理义三者兼并,乃能独立于一时,而不泯灭于后代,能必传也。
吾所以不协于时而学古文者悦古人之行也悦古人之行者爱古人之道也。重其道,不可以不循其礼。古之人相接有等,轻重有仪。如师之于门人则名之,于朋友则字而不名。足下之书曰“韦君词、杨君潜”,足下之德,与二君未知先后也,而足下齿幼而位卑,而皆名之。韦践之与翱书,亟叙足下之善,故敢尽辞,以复足下之厚意。李翱顿首。
(选自李翱《答朱载言书》,有删改)
材料二:
李翱常谓史官纪事不得实,乃建言:“大氐①人之行,非大善大恶暴于世者,皆访于人。人不周知,故取行状②谥牒③。然其为状者,皆故吏门生,苟言虚美,溺于文而忘其理。臣请指事载功,则贤不肖易见。如言魏征,但记其谏争语,足以为直言;段秀实,但记倒用司农印追逆兵,笏击朱泚,足以为忠烈。不者,愿敕考功、太常、史馆勿受。如此可以传信后世矣。”诏可。
(选自《新唐书·李翱传》,有删改)
【注释】①大氐:大抵。②行状:事迹。③牒:书籍。
吾所以不协于时而学古文者悦古人之行也锐古人之行者爱古人之道也。
①韦践之与翱书,亟叙足下之善,故敢尽辞,以复足下之厚意。
②不者,愿敕考功、太常、史馆勿受。如此可以传信后世矣。
小店
钱载①
小店青帘又夕阳,儿童竿木也逢场。
丁丁弦响村风急,灼灼桃开水岸香。
富厚易传苏季子② , 是非难管蔡中郎③。
不成买醉欣然坐,摇鼓冬冬自卖糖。
【注释】①钱载,清代诗人、书画家,官至礼部侍郎,晚年生活清贫,安贫乐道。本诗作于诗人离开朝堂不久。②苏季子,即苏秦,战国时纵横家,说秦未果,穷困潦倒,回家后遭到亲人冷遇。后封武安君,佩带六国相印,亲人热情相待,有前倨后恭之典故。③蔡中郎,即东汉蔡邕,性至孝,是难得的学者和君子,但民间一直相传蔡邕抛弃原配赵五娘,入赘牛相府。
“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是江西临川县人,世称“汤临川”。临川是一块 ① 的风水宝地,培育出了汤显祖、曾巩、王安石等一大批杰出人物。
临川位于江西省东部,三面环山,地处武夷山和雩山相交的中部河谷盆地。临川者,临水之地也,有抚河流经,自古(甲)“襟领江湖,控带闽粤”,系赣中慧地。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是时代的 ② , 将中国戏曲带向了高深的哲学思考层次,享有一世盛誉,成为中国文学史、戏曲史上的经典作品。汤显祖因而成为中国戏剧史上那颗熠熠生辉的明星。
那年我在英国沃里克郡莎士比亚故居的花园里,见到了汤显祖塑像。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旗帜,汤显祖则是晚明思想异动中的文豪。两人同逝于1616年,成为十六、十七世纪世界戏剧的双子星,其成就垂范于东西方文明。(乙)跨越五百年和一万公里的时空,今天两位孕育了中西文化杰出晶体的巨匠,在埃文河畔的树荫里小憩,促膝长谈。
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在浙江杭州拉开帷幕, ① , 也是展示中华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
无论是“大莲花”“小莲花”“大玉琮”“杭州伞”等场馆造型,还是取材自钱江潮的“潮涌”会徽、融入良渚玉琮元素的“薪火”火炬、呈现杭州湖山景观的“湖山”奖牌和“青花瓷”礼服,在杭州亚运会已经释出的诸多设计理念中, ② 。尽管尚未开幕,杭州亚运会就已经展现出文化盛会的风采。
杭州亚运会将“智能”首次纳入办赛理念,亚组委围绕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科技创新融入到亚运的全流程、各环节。不论是向全球首创推出的“亚运数字火炬手”,还是打造了亚运会史上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或是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建设的亚运统一网管系统,通过多维度全方位打造“智能亚运”服务体系,能够擦亮“智能亚运”金名片,向世界充分展现“数字中国”建设的最新成效和最佳实践。
杭州亚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的盛会, ③ 。亚组委秉持“还馆于民”的理念,例如杭州亚运会56个竞赛场馆、31个训练场馆陆续向社会惠民开放,目前,海报、会徽和吉祥物等各类亚运元素已经“铺满”浙江各地,处处涌动着全民运动热潮。我们相信,在“亚运惠”的加持下,“全民健身”运动定将跃上新台阶,掀起新高潮!
材料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材料二:
从2012年到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走过了十一个年头,成果丰硕,惠及各国。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唯有携手前行,才能冲破迷雾。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呼吁的:“让我们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共同分享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历史机遇,为开创世界更加美好繁荣的未来共同努力。”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