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最早使用骨针缝制兽皮 ②饲养猪和狗
③制作精美的玉器 ④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更多国家的认可
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③“求同存异”方针获得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誉
④中法建交使中国逐步冲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
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增长率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单位%)
国家 | 经济增长率 |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
2013年 | 2021年 | 2013—2021年平均增速 | 2013年 | 2021年 | 2013—2021年平均贡献率 | |
中国 | 7.8 | 8.1 | 6.6 | 35.7 | 24.9 | 38.6 |
美国 | 1.8 | 5.7 | 2.0 | 16.1 | 23.0 | 18.6 |
日本 | 2.0 | 1.6 | 0.4 | 4.4 | 1.5 | 0.9 |
德国 | 0.4 | 2.9 | 1.0 | 0.7 | 2.1 | 1.8 |
英国 | 1.9 | 7.4 | 1.4 | 2.7 | 4.5 | 2.1 |
法国 | 0.6 | 7.0 | 0.9 | 0.7 | 3.5 | 1.1 |
注:根据2015年为基数的国内生产总值计算
①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②中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取得巨大成效
③发达国家失去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控制力 ④经济领域呈现出的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①致力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完善
②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③旨在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④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平台
①最初兴起于伊朗高原
②其首都曾经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
③扩张威胁到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
④解体改变了欧洲、亚洲和北非的政治版图
B. C. D.
材料一 春秋晚期出现的私学(与官学相对而言),为统治者培养政治家、战略家,孔子办学,为出身寒微的人才开辟一条从政之路,或许可以说是孔子最为了不起的成就。胡适说: “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 “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 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那就是“有教无类”, 而且教育的目标是“安人”、 “安百姓”, 把教育个人与社会贯连起来,也就是后来儒家之书《大学》里所说的“齐家”、 “治国”、 “平天下”。因为有这个使命,受教育的人,尤其是士大夫阶级,格外有一种尊严,愿意“杀身以成仁”。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皇帝是旧中国的政治中心。所以康有为的实际政治工作是从抓住皇帝下手。他在严重的国难时期之中,再上书给光绪皇帝,大讲救国之道。光绪也受了时局的刺激,很想努力救国。他先研究康有为的著作,后召见康有为。……从戊戌四月二十三日到八月初康有为辅助光绪施行了百日的维新。
—摘自蒋廷黻《近代中国史》
材料三 新加坡于 1965.年正式独立并很快发展成为国际性的石油加工业中心、海运业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按照新加坡的官方版本,这种供国人遵循的“共同价值观”包括“国家至上社会为先” “家庭为根社会为本” “关怀扶持同舟共济” “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等五项。奉行“亚洲价值观”的目的, 是“永远不希望新加坡成为一个西方式的、 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的社会”。……为了继承传统,儒学经典在新加坡学校都被列入必修课程。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育人和文化传承两个角度阐述“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的理由指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就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政体——立宪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或寡头)制(议会上院)和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其灵感的源头自然还是古希腊罗马的混合政体思想,形式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却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第二版)》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减免厘金,取消了清政府一些苛政,使社会上掀起一个振兴实业的热潮,大量实业团体涌现出来;随着民众参政热情的高涨,入党结社蔚然成风,各种政党和政治团体像雨后春笋般兴起。这些,都和晚清时期不同。人们热烈期待着中国进入一个和平建设的新时期。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第一卷)
材料三 当 1956年9月在11年的时期内第一次召开它的代表大会时,大会是以洋溢的自我庆贺和自我批评为其特征的。对1949年的胜利和对1955—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的确有充分的理由来庆贺。……但是党的领导人也认识到,它仍有许多任务有待完成,而且新制度中还存在缺点;所以这次党代会的特征是对政权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坦率得惊人然而又极为自信的分析。
—摘自[美]R·麦克法夸尔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结合所学,从国王与议会关系的角度概括“其实质内容却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材料一 对许多人来说, 中世纪就是“黑暗的时代”,是契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醉的, 可怕的时代, 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引自(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二
阅读材料一,并观察材料二中的四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 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欧洲中世纪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