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吉安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

更新时间:2024-09-30 浏览次数:2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2分*20=40分)
  • 1. 历史学教授张锋在《石灰吟》中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这表明(    )
    A . 张教授对化石情有独钟 B . 化石像人一样是有生命力的 C .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 D . 古代神话传说多来源于化石
  • 2. 下面这些对北京人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一群北京人用石块打下树上的果实充饥 B . 一个青年在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C . 大家钻木取火把得到的猎物烤熟了食用 D . 大家把吃剩下的野兽放在陶罐中保存起来
  • 3. 《白虎通》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下列早期人类与材料中的“神农”最有可能同处一个时期的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河姆渡人
  • 4. 习近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观念,中国最早体现民主的选举制度是禅让制,它的选举标准是看(    )
    A . 财富多少 B . 品德才能 C . 年龄大小 D . 地位高低
  • 5. 《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童蒙读物。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你认为“寻根问祖”应追溯到什么时期(    )
    A . 元谋人 B . 尧舜禹 C . 炎帝黄帝 D . 夏商周
  • 6. 同学们在国学经典诵读中阅读了《礼记·礼运》,其中记载道:“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这一记载反映了分封制的对象是(    )
    A . 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B . 灭商后的商朝旧部贵族 C . 周朝地方的奴隶主 D . 立有不同功劳的新贵族
  • 7.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四个选项中,哪个事件发生在图①所示朝代(    )

    A . 郡县制度的确立 B .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 . 司母戊鼎的铸造 D . 诸子百家学说兴起
  • 8. 《左传》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下列哪位统治者的结局可以有力证明这一观点(    )
    A . 盘庚 B . C . D . 周武王
  • 9. (2024九下·巧家月考) 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商朝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 司马迁所著纪传体通史《史记》 B . 电视剧《封神演义》 C . 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 D . 某同学编写的历史剧本《盘庚迁殷》
  • 10. 下图是商代铸造的两件著名青铜器,这直观展现出商代青铜器的特点是(    )
    A . 用途广泛 B . 工艺高超 C . 规模宏大 D . 种类丰富
  • 11. 下面是《中国通史》的部分目录,由图可知这部分目录的主题应该是(    )

    齐鲁长勺之战  263

    秦晋韩原之战  264

    秦晋崤之战  268

    勾践灭吴  271

    A . 西周社会 B . 春秋争霸 C . 战国纷争 D . 秦灭六国
  • 12. “春秋之初,楚国是中原诸侯国里的南方蛮夷.到楚庄王时期,楚国文化正潜移默化地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楚人已经完全接受了中原文化,与中原人无异。”材料说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
    A . 严重破坏了人民的生产生活 B . 加快了国家走向统一的步伐 C . 帮助楚国最终称霸中原 D . 有利于各民族的文化交往
  • 13. 下图是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其中①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 . 李冰修筑都江堰 B . 社会生产力发展 C . 齐桓公称霸中原 D . 商鞅变法
  • 14.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周天子失去了政权 B . 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C . 诸侯完全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D . 周王室衰微,统治力大大降低
  • 15. 秦在战国初年,旧贵族势力较强,阻碍了历史的前进。到孝公时,秦还是“君臣废法而服私,是以国乱,兵弱而主卑”,受到魏、楚两国的侵迫。秦在各国中地位不高,不能参与中原各国的盟会,各国常以“夷狄遇之”。材料展示的是商鞅变法的(    )
    A . 背景 B . 目的 C . 内容 D . 影响
  • 16. (2023七上·顺德期中) “在缺乏现代科学的春秋战国时期,其工程设计精巧、布局合理,成功解决了鱼嘴分水、飞沙堰泄洪排沙、宝瓶口引水等许多复杂的水利工程问题。"材料意在强调该工程(    )
    A . 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B . 是一座综合性的大型水利枢纽 C . 充分发挥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D . 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了起来
  • 17. 如图是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时做的学习摘要。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摘要一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摘要二   各国变法

    摘要三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摘要四   百家争鸣

    A . 早期国家的产生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 .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D . 民族关系的发展
  • 18. (2024七上·攸县期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战国时期与这一理念最为相近的学派及其思想主张是(    )
    A .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B . 儒家,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C . 墨家,提出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D . 法家,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等
  • 19.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各个学派彼此对立,互不相容 B . 是一百位思想家的争论 C . 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D . 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 20. 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 . 分封创立,控制诸侯 B . 学派林立,繁荣学术 C . 中央集权,创新制度 D . 削藩推行,消除叛乱
二、综合题(10分+10分+12分+8分=40分)
  • 21. 远古时期,我国境内生活着众多的原始人类,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他们又创造了怎样的远古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五蠹(dù)》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yuè)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五蠹》

    材料四: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骨耜耕地,种植水稻。河姆渡居民住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会挖掘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了。他们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半坡原始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打猎捕鱼……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他们能够制造色彩鲜艳的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半坡居民已学会纺线、织布、制衣。

    1.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材料一描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材料二证明了什么?
    2. (2) 材料三反映了原始人类的生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哪一原始人类生活的时期出现了这种变化?
    3. (3) 结合材料四回答材料所述的两个地区原始居民的生活有哪些共同特点?(答出两点即可)
  • 22. 国家的形成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材料三:

    1. (1) 材料一中所说的“选贤与能”指的是哪一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所说的“小康”是从哪一朝代开始?
    2. (2) 根据材料二回答,诸侯对周天子要承担哪些义务?(答出两点即可)材料反映出分封制有什么特点?
    3. (3) 结合材料三,从夏、商、西周亡国的共同原因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 23. “变则兴,不变则衰;变则活,不变则亡。”某班历史活动小组的同学对中国古代史上的“改变”做了一次探究学习,请你参与。

    板块一  图片中的历史

    板块二  歌谣中的历史

    歌谣1: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歌谣2: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

    板块三  史料中的历史

    材料1: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2: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恨者。……孝公逝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 (1) 板块一是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你从中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2. (2) 板块二两首歌谣所反映的事件分别发生在什么时期?
    3. (3) 结合材料分析齐桓公能成为“第一霸主”和“战国后期秦最强”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 (4) 据板块三中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答出两点即可)
    5. (5) 据板块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6. (6) 学习认识感悟:结合上述问题的探究,请你谈谈对改革的认识。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

    材料三:……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经济、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的抵制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 (1) 材料一、二中提到的“秦王”“秦皇”指的都是谁?请问,两位诗人对他的评价是否一致?为什么?
    2. (2) 材料二中“防胡万里城”的诗句反映了哪一史实?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具体史实,从经济、文化方面说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