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人教版(2024)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

更新时间:2023-12-27 浏览次数:34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航天科学技术测得,金星表面大气层中含有一种碳的氧化物三氧化二碳(化学式为C2O3),它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同,则有关C2O3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 能够点燃生成CO2 C . 能够将氧化铜还原为铜 D . 碳元素的化合价为+3
  • 2. 下列对干冰的解释,恰当的是(    )
    A . 干冰就是冰的一种 B . 干冰是较为干燥的冰 C . 干冰泔水凝结而成的冰 D .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
  • 3. “跳跳糖”是一种有娱乐性质的休闲食品,“跳跳糖”的内部,含有很多“小气泡结构”,里面“封装”着二氧化碳。“跳跳糖”放在嘴里遇水后会释放出二氧化碳,就会在舌头上噼啪作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跳跳糖”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 “跳跳糖”一定要密封保存 C . “跳跳糖”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无色、有气味 D . 儿童不宜过量食用“跳跳糖”
  • 4.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 紫色石蕊试剂 B . 澄清石灰水    C . 蒸馏水 D . 蜡烛燃烧试验
  • 5. CO是一种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的有毒气体。有科学家利用一种复杂的金属复合物研制出新型高灵敏度的CO探测器,它能通过颜色变化来探测空气中是否含有CO。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都是CO的物理性质 B . CO探测器用于空气质量监测,可以让人们及时了解空气质量状况 C . CO有毒,是因为其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液对氧气的输送 D . 发现有人CO中毒时,应将病人迅速转移到清新的空气中
  • 6. 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白膜

    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人体呼出的气体后,石灰水变浑浊

    ③为了使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晾干,在室内生一盆碳火,开始墙壁反而潮湿,之后变得又干又硬

    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7. 用玻璃管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里吹气,过一会儿再给试管加热,则试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是(  )
    A . 紫色→红色→紫色 B . 紫色→蓝色→红色 C . 蓝色→红色→紫色 D . 红色→紫色→蓝色
  • 8. 下列关于温室效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温室效应会使地球温度升高,有利于人类生存 B . 目前,地球表面的温室效应不断加剧 C . 温室效应的加剧,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 D . 温室效应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
  • 9. 现在有两组气体,分别是N2和CO2、O2和CO2 , 你怎样将它们区别开来(    )
    A . 分别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 B . 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D . 分别通入水中
  • 10. 张大娘由于煤气中毒被送往医院,经大夫全力抢救,生命无忧。煤气中毒的原因是(    )
    A . 二氧化碳中毒 B . 冷空气刺激呼吸道 C . 氧气含量过低 D . 一氧化碳进入体内与血红蛋白结合,血液失去输氧能力
二、填空题
  • 11. 二氧化碳燃烧,燃烧,也供给呼吸。
  • 12. 目前,温室效应情况比较严重,因此,发展经济,提倡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 13.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只占,但它是绿色植物进行作用中并不可少的原料之一。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色 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变成固体,俗称 

  • 14.

    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依次通过右下图所示的装置,写出A、B两装置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得出的结论。

     

    A装置:现象 ;验证的性质

    B装置:现象 ;验证的性质  。


  • 15. 将木炭和氧化铜混合均匀放在试管中加热,可以看到色的氧化铜最终变成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该反应中木炭的作用是作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 17. 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CO2排放,实现CO2“零排放”。
    1. (1) “碳”排放:减少CO2排放,你还有哪些做法:(写一种)。
    2. (2) “碳”吸收: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CO2

      ①绿色植物通过吸收CO2。 

      ②海水吸收二氧化碳会生成(写名称)。 

      ③风化的岩石如CaCO3粉末可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转化为Ca(HCO3)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碳”利用:

      ①超临界CO2是指温度与压强达到一定值时,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研究发现超临界CO2流体和水相似,溶解能力强,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关于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它是混合物

      B.它的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

      C.它的分子不再运动

      D.它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②我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氢气为原料,通过反应制得淀粉[化学式为(C6H10O5)n],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二氧化碳、氢气、淀粉三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关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能够消耗二氧化碳,将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b.能够合成淀粉,将有利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 18. 如图是碳与碳的氧化物之间的转化示意图

    1. (1) 图中的几种物质中,能够燃烧的是
    2. (2) 写出物质转化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如果在煤炉上方看到浅蓝色的火焰。这说明
    4. (4) 煤气中毒实质是中毒。
五、实验探究题
  • 19. 实验室按如图所示装置制取CO2 , 并验证实验CO2的性质。回答以下问题。

    1. (1) 用装置A来制取CO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若要用装置B检验CO2 , 在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若要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烧杯D中放燃着的蜡烛如图所示,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证明CO2具有的性质。
  • 20.

    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教材用如图I实验介绍这一知识.

    1. (1) 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 木炭呈块状,实验时要先将木炭研细,再与CuO粉末混合均匀后使用.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3. (3) 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时

    4. (4)

      为了提高成功率,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中  方案进行实验.【装置改进】稳定的高温时本实验成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图装置将卧式装置改为直立式装置.实验时,将反应混合物夯实于试管底部,调节酒精灯是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你认为该设计是否更好?(填“是”或“否”);理由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