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4-03-06 浏览次数:17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 1. (2023八上·茂名期中) 《南京条约》签订后,为了弥补战争损失支付战争赔款,清政府大幅提高税额,各种名目的附加税更是有增无减,民间流传着“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酷吏,何异虎狼”的说法。这表明鸦片战争(    )
    A . 严重破坏了自然经济 B . 使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 C . 推动了税收制度的完善 D . 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 2. (2024八上·福田月考)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地理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延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东三省舆地图说》,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薛福成的《滇缅划界图说》等等。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 . 官方关注边疆危机 B . 地理学研究兴起 C . 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D . 学习西方成为潮流
  • 3. (2023八上·防城期中) “作为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纵横十数年之后失败了。但它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大海波潮,潮来潮去之后,许多东西都会改变旧日模样。”此历史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三元里人民抗英 C . 太平天国运动 D . 义和团运动
  • 4. (2023九上·南海月考) 如图所示为1881年开平矿务局发行的黄色横版股票,这说明该企业( ) 

    A . 在民间的信誉极高 B . 招股过程较为顺利 C . 经营方式的近代化 D . 发展势头十分良好
  • 5. (2023九上·南海月考) “这次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亚洲霸主产生。触发当时在东亚地区角逐的英国和俄罗斯等帝国主义列强展开领土分割竞争的契机,因此具有世界意义。”材料表明当时( )
    A . 清政府统治全面走向瓦解 B . 中国封建社会完全崩溃 C . 东亚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D . 中国被迫开始了近代化
  • 6. (2023九上·南海月考) 有学者认为:康有为意识不到,激进的变法实际上是对整个儒家统治的国家和社会的一场战争,包括危及满族八旗特权在内的改革,只会激起来自多方面的强烈反对。上述材料旨在分析戊戌变法
    A . 改革的背景 B . 失败的原因 C . 改革的性质 D . 改革的影响
  • 7. (2023八上·南海期中)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发布上谕称:“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执干戈以卫社稷,……人人敢死,张我国威。”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 . 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B . 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C . 得到清政府一贯支持 D . 使变法图强成为共识
  • 8.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里说道:“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出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这种局面始于签订了(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9. (2024九下·岳麓模拟) 据表中的内容可推知,创办《民报》旨在宣传( )

    《民报》第一期的四幅图画名称

    第一幅

    《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

    第二幅

    《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

    第三幅

    《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

    第四幅

    《世界第一平等博爱大家墨翟》

    A . 自强与求富 B . 维新变法 C . 民主与科学 D . 三民主义
  • 10. (2024九下·连云模拟) “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时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孙文自序于上海。”材料抨击的主要问题是( )
    A . 列强瓜分中国 B . 袁世凯复辟帝制 C . 军阀割据纷争 D . 国民政府腐败
  • 11. (2023九上·南海月考) 有学者认为,文明的产生只有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最早的文明产生于旧大陆的大河流域,这不是偶然现象。该学者意在强调( )
    A . 大河文明是世界文明的源头 B . 文明的发展具有偶然性 C . 文明产生需要一定经济条件 D . 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类型
  • 12. (2023九上·南海月考) 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个公民都是城邦的一部分。在教育儿童时,先把功夫用在他们的习惯方面,再及于理性方面,训练其身体,然后启发其理智。这一教育理念( )
    A . 利于雅典民主政治完善 B . 继承了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 C . 强调了公民地位的平等 D . 利于城邦不断进行疆域扩张
  • 13. (2023九上·南海月考) 有学者认为,亚历山大的胜利很容易被视作是昙花一现,但他带来的影响绝不是转瞬即逝的:它们翻开了地中海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这片地域的历史新篇章。该学者意在强调亚历山大东征( )
    A . 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帝国 B . 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 C . 缺乏强有力的凝聚核心 D . 开启了东西方的商业贸易往来
  • 14. (2023九上·南海月考) 如图是对古代某一帝国特征的描述。该帝国是( ) 

    ①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②奴隶制社会空前繁荣

    ③法律建设成就斐然

    ④与中国有直接商贸联系

    A . 波斯帝国 B . 亚历山大帝国 C . 罗马帝国 D . 阿拉伯帝国
  • 15. (2023九下·湘潭期中) “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仪式应出现于( )
    A . 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B . 7世纪的日本 C . 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 D . 9世纪的西欧
  • 16. 《骑士时代:中世纪的欧洲》中写道,“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毫无疑问,经常出现在他头脑中的是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由此推断,阿布拉黑的身份可能是(    )
    A . 庄园佃户 B . 庄园领主 C . 城市商人 D . 行会学徒
  • 17. (2023九上·浏阳期末) 一位生活在12世纪的英国伦敦市民曾赞叹:“我爱伦敦,我可以在此享受着新鲜的空气,笃行着基督的教诲,它拥有坚固的城防以及自然优美的环境,女人含蓄有礼,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的市长。”据此推知,西欧国家( )
    A . 城市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 B . 封君封臣制度趋于瓦解 C . 基督教会的地位得以提高 D . 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约束
  • 18. (2023九上·南海月考) 《查士丁尼法典》确立了“儿童不可预谋犯罪,未满七岁儿童的行为不认为是犯罪”的原则;认为不存在天生的坏儿童,也没有不可挽救的儿童;规定男性刑事责任年龄为14岁、女性刑事责任年龄为12岁。这说明《查士丁尼法典》( )
    A . 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B . 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C . 加强对儿童的法律教育 D . 利于减少儿童犯罪行为
  • 19. (2024八下·历下期末) “倭国”自知落后,深慕中华文明,引颈向望,欲移为己用。于是,便不惜万般艰辛,选渡重洋,学习中国文明。使日本渐为文明先进之国。”材料评述的是(    )
    A . “大化改新” B . 幕府统治 C . “明治维新” D . “大陆政策”
  • 20. (2023九上·南海月考) 在穆斯林统治的几个世纪里,各大城市经常就学院和图书馆的数量和质量展开竞争,后伍麦叶的统治者经常派人去亚历山大、开罗、巴格达等图书市场收集并购买珍本。据说一次购书不下40万册。这一现象说明阿拉伯帝国( )
    A . 全面继承欧洲文化 B . 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 C . 积极吸收域外文明 D . 加紧了对外扩张步伐
  • 21. (2023九上·南海月考) 1467年,美第奇里昂分行的存款账户显示,平均每人存款超过20埃居。从16世纪意大利和西班牙国家保存下来的公共银行账目来看,许多小商人都在地方银行开有活期存款账户,因此许多地方交易中的款项支付也可以通过转账来进行。西欧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 推动了整体世界形成 B . 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C . 揭开了殖民扩张序幕 D . 受到理性主义的影响
  • 22. (2023九上·南海月考) 如图反映的是欧洲近代某历史现象。该现象最有可能是( ) 

    A . 文艺复兴的传播 B . 科学中心的转移 C . 政治改革的扩展 D . 地中海贸易扩大
  • 23. (2023九上·南海月考) 传统观点认为,达•伽马首航所获利润是航行成本的60倍。而今有的学者通过史料查证以及比较当时商品价格,认为去掉远航成本、船员船只损失,实际利润只有成本的6倍左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 . 旧有历史研究失去价值 B . 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的真相 C . 立场差异造成认识不同 D . 史料的拓展助于形成新的认识
  • 24. (2024九上·东莞期末) 《近代英国史》中说:“到1688年……,历史的钟摆才又摆了回来,找到了一个新的重心。此后历史就以这个新的重心为基点,开始向前发展。”导致这个“新的重心”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 . 工业革命 B . 光荣革命 C . 《权利法案》的颁布 D . 处死查理一世
  • 25. (2023九上·南海月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期,人人心中逐步形成一种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而且是必须的。另一方面,有一个贤明善良的君主仍被认为是人民的幸福。英国人民这种矛盾的心理( )
    A . 是实行君主立宪不容忽视的因素 B . 造成了政治革命后政局长期不稳 C . 是导致资产阶级革命曲折的根源 D . 导致议会与国王的权力界限不明
  • 26. (2023九上·南海月考)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革命派报刊《波士顿公报》全文刊登了英国《权利法案》等法令。许多读者来信赞美《权利法案》是“英国宪法美丽而强大的顶梁柱……它肯定并维护人的自然权利,明确提出人与生俱来的任何权利都不应该受到侵犯,如自由、财产等原则。”这说明( )
    A . 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B . 北美意图照搬英国政治制度 C . 英国殖民体系逐步走向瓦解 D . 报刊成为独立战争主导力量
  • 27. (2023九上·雷州期末) 麦迪逊声称,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建立的政府既非纯粹的“联盟”,也不是纯粹的“全国性政府”,而是一个混合政府——既带有“全国性政府”的性质,也有“联盟”的性质。这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 )
    A . 强化了州政府的自主权 B . 注重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 C . 背离联邦制的基本原则 D . 践行三权分立的治国理念
  • 28. (2023九上·南海月考) 18世纪后期,法国城市居民有了独立获悉公共事件的新渠道,那就是观点鲜明、话题性十足的小册子。1787年一共发行了217种,1788年发行了819种,到1789年至少发行了3305种。由此可知,这些“小册子”的发行( )
    A . 进一步丰富启蒙思想内涵 B . 打破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束缚 C . 为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D . 鼓舞人民开展民族独立斗争
  • 29. (2023九上·南海月考) 1798年拿破仑入侵埃及,按资产阶级的方式组建行政机构,并在埃及历史上实行了第一次无记名投票。这表明拿破仑( )
    A . 完全控制了埃及经济政治大权 B . 促进埃及民族独立运动发展 C . 客观上推动了埃及政治民主化 D . 领导埃及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 30. (2023九上·南海月考) 近代以来,英、美、法三国通过资产阶级宪法的颁布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如表),这反映出( ) 

    国家

    宪法

    确立政体

    英国

    《权利法案》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美国

    美国1787年宪法

    民主共和制

    法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民主共和制

    A . 政治文明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B . 暴力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唯一手段 C . 欧美主导世界政治的发展方向 D . 共和体制的确立是人类历史的必然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 31. (2023九上·南海月考) 广东,开近代中国风气之先,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不约而同地与“广东”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东近代历史遗迹与名人故居(部分) 

    ​广州三元古庙

    广州万木草堂

    ​广州黄花岗72烈士墓

    ​广州邓世昌故居

    ​江门梁启超故居

    广州詹天佑故居

    材料二:广东为泰西入中国之孔道,濠镜(澳门)一区,自明代已为互市之地,自香港隶属于英,足迹益繁,故广东言西学最早,其民习与西人游,故不恶之,亦不畏之,故其国民之性质,有独立不羁气象者,惟广东人之最。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近代革命历史遗迹是中国人民百年反帝反封建伟大革命精神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历史遗迹主要以革命纪念馆、战场遗址以及革命领袖生活斗争遗址等形式存在,其区域分布受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及重大革命活动影响较大。它们既具有文物所共有的价值,也具有其他历史文物所不具有的特殊革命历史价值。 

    ——刘禄山《近代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利用》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任选两处历史遗迹或名人故居,为其撰写简介。
    2. (2) 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广东能够开近代中国风气之先的原因。
    3. (3)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保护历史遗迹和名人故居的意义。
  • 32. (2023九上·南海月考) 人类对于世界的探索总是满怀激情,近代以来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在不断丰富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世界=欧亚大陆、北非与印度洋 

    第二世界=哥伦布探险后发现的南北美洲大陆与大西洋 

    第三世界=麦哲伦航海后至18世纪之间发现的大洋洲与太平洋 

    材料二: 

    ​大西洋示意图

    位于第二世界的大西洋曾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之洋”“罪恶之洋”“智慧之洋”“贸易之洋”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大西洋历史的不同理解。

    材料三:如果按照传统的习惯将世界史看作以“第一世界”为中心不断向周围扩大的过程,也就是看作欧洲不断扩张的过程,世界史会显得缺少生气。而将由道路网和海上道路网连接起“第一世界”、“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的过程看作一个漫长的时间跨度,三个世界都经历漫长的时间形成独特的世界,并且相互影响,这才是生动地理解历史的试金石。这三个世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依靠“海上航线”相互连接,最终逐渐形成现在的人类社会。 

    ——(日)宫崎正胜《从航海图到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诞生于第一世界的上古文明成就。
    2. (2) 请从材料二中选择关于大西洋的一个称呼,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合理解释。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对世界史所持的观点,并表明你对该观点的态度,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 33. (2023九上·南海月考) 艺术往往会被时代的精神烙下深深的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艺术家身份的转变是西方艺术史发展的重大突破。古希腊时期,从事绘画和雕塑的艺术家通常被视为卑下的体力劳动者,因而遭到社会精英的鄙视。在中世纪,艺术家一般与鞋匠、面包师、理发师等手艺人为伍,即便杰出的艺术家也只被视为技艺熟练的匠人。从14世纪开始,艺术家的价值和尊严得到确立,博学多识的“自由艺术家”与“诗意的艺术家”取代手艺人成为艺术家的典范,甚至还被视为天才。 

    ——摘编自刘君《艺术家身份与形象建构》

    材料二: 

    ①《米洛斯的维纳斯》

    古希腊,约公元前150年。作品中的维纳斯面容平静,体态优美,神人合一。

     

    ②《宝座上的圣母子》

    中世纪希腊,约1020年,教堂镶嵌画。作品以宗教为题材,色彩灰暗,圣母衣着包裹严实,表情僵硬。

    ③《岩间圣母》

    意大利,15世纪。作品中圣母的手抚摸着耶稣,作品构图符合黄金比例,色调柔和,充满温情色彩。

    ④《马背上的克伦威尔》

    英国,1657年,克伦威尔在推翻英国封建专制的政治斗争中,建有功勋。画作着重凸显他的勇敢、刚毅与坚强的气质。

     

    ​⑤《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

    美国,1776年华盛顿率士兵强渡特拉华河,向大英帝国军队进攻。这幅作品被视为美国人民不畏挫折的象征。

    ⑥《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

    法国,1805年。作品描绘了拿破仑越过圣伯纳隘道进入意大利的情景。阴沉的天空、奇险的地势加强了作品的英雄主义气势。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艺术家身份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社会因素。
    2. (2) 从材料二中选择至少三幅作品,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