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中山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

更新时间:2024-03-12 浏览次数:1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3八上·中山月考) 《南京条约》签订后,为了弥补战争损失支付战争赔款,清政府大幅提高税额,各种名目的附加税更是有增无减,民间流传着“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酷吏,何异虎狼”的说法。这表明鸦片战争( )
    A . 严重破坏了自然经济 B . 使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刷 C . 推动了税收制度的完善 D . 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 2. (2023八上·中山月考) 虎门公开销烟当天,林则徐发布《虎门销烟告示》,详细说明“海水浸化法”,并明确“一谕尔等沿海居民,在粤夷人,目睹此事,并引以为戒”等,借此宣传严禁鸦片和欢迎正当贸易的政策。这最能反映林则徐( )
    A . 放眼世界的开放精神 B . 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 C . 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D . 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 3. (2024九下·河北模拟) “一部分中国人透过弥没的硝烟,终于发觉自己面临的对手是完全陌生的。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的头脑里开始动摇了。”材料说明鸦片战争( )
    A . 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破产 B . 颠覆儒家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 . 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 D . 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由此开始
  • 4. (2024九下·肥西模拟) 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 . 通商口岸的开放 B . 小农经济的破产 C . 纺织工业的发展 D . 协定关税的影响
  • 5. (2024八上·潮南月考) 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
    A . 棉纺织品 B . 机器 C . 鸦片 D . 枪炮
  • 6. (2023八上·中山月考) 如图为《1842—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该图所示现象(   )

    A . 表明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 B . 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 C . 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缓慢 D . 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原因
  • 7. (2023八上·中山月考)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地理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延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等等。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 . 官方关注边疆危机 B . 地理学研究兴起 C . 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D . 学习西方成为潮流
  • 8. (2023九上·潜江期末) 根据下表一能够得出最恰当的结论是( )

    时间

    事件

    1858年4月

    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至白河口

    1858年5月

    英法联车攻陷大沽炮台

    1858年5月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总督率兵到达瑷珲,与中国签订《中俄瑷珲条约》

    1858年8月

    陈玉成、李秀成统领各路大军协同作战,一举攻破浦口,歼敌万余,再次击溃清政府的江北大营

    A . 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失败 B . 外国的侵略已经深入内地 C . 清政府面临外忧内患局面 D .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 9. (2023八上·广州期中) 李鸿章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官绅禁用洋人机器,终不得放手为之……文人学士动以崇尚异端、光怪陆离见责。李鸿章所述表明,洋务运动( )
    A . 获得广泛支持 B . 遭到彻底失败 C . 遭遇重重阻力 D . 抵制外资入侵
  • 10. (2023八上·中山月考) 电报线路的架设是洋务运动时期的重要成就。下面是八年级(1)班小明同学阅读书籍后根据摘录的内容制作而成的表格,据此推断( )

    洋务运动国内主要电线设立简表(部分)(1879—1894年) 长度单位:公里

    年份

    电线名称

    经过主要城市

    长度

    主办人

    1879年

    天津大沽线

    天津北塘—大沽

    40

    李鸿章

    1880年

    天津上海线

    天津—镇江—上海

    1500

    盛宣怀

    1886年

    台湾陆线

    基隆—淡水—台北—安平

    400

    刘铭传

    1894年

    新疆北路

    乌鲁木齐—伊犁

    650

    陶模、李鸿章

    A .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B . 为社会发展培养了近代化的人才 C . 学习西方技术而不变更封建制度 D . 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了抵制作用
  • 11. (2023八上·中山月考) 洋务派认为:“一旦海上有事,海程梗阻……而内地又无处采买……贻误军需。”因此,除了最早兴建的几个军工厂位于沿海外,后来兴建的绝大多数军工厂都选址内陆。军事工业布局的调整反映出洋务派( )
    A . 由“自强”逐渐转向“求富” B . 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C . 致力于平衡东西部工业发展 D . 寻求更加稳妥的国防战略
  • 12. (2024九下·三亚模拟) 1877年,李鸿章奏请总理衙门批准轮船招商局“任意沿海揽载”,总理衙门批复:“除承运官物外,该局华、洋商人货物,概不准在不通商各处起卸。”这说明洋务企业( )
    A . 市场经营受限 B . 已分洋人之利 C . 垄断海上运输 D . 冲击外资企业
  • 13. (2023八上·中山月考)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一项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C

    洋务运动

    使中国开始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

    《辛丑条约》

    清政府完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2023八上·东莞期末) 美国学者马汉在《海权论》中指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以下最能印证作者观点的事件是(    )
    A .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 《辛丑条约》的签订 C .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 . 武昌起义时列强企图干涉
  • 15. (2023八上·中山月考) 《倒下的巨龙》(如图所示)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华的写照,对该漫画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 列强要求资本输出和瓜分中国 C . 民族资本主义陷入崩溃和绝境 D . 农耕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
  • 16. (2023八上·中山月考) 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
    A . 舰船数量的劣势 B . 洋务运动的贡献 C . 甲午战败的原因 D . 维新变法的成效
  • 17. (2024八上·广州月考) 1872年到1875年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    )
    A . 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瓦解 B . 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 C . 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始 D . 加剧了中国的半封建化
  • 18. (2022八上·佛山月考) 近代中国某地的一份布告称:“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 灭 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份布告的发布时间最早应该 在( )
    A . 中英鸦片战争期间 B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 C . 《马关条约》签订后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
  • 19. (2022八上·佛山月考) “此次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亚洲霸主产生。触发当时在东亚地区角逐的英国和俄罗斯等帝国主义列强展开领土分割竞争的契机,因此具有世界意义。”材料表明(  )
    A . 清政府统治全面走向瓦解 B . 中国封建社会完全崩溃 C . 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降低 D . 中国被迫开始了近代化
  • 20. (2023八上·中山月考) 下表为梁启超于1896年所编《西学书目表》。据此推断梁启超此时主张(  )                                                                                            

    上卷:“西学”诸书

    算学、电学、化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动植物学、医学等

    中卷:“西政”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等

    下卷:“杂类”

    游记、报章、格致、西人议论之书、无可归类之书等5类

    A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 全面了解学习西方 C . 彻底否定传统文化 D . 民主革命实现共和
  • 21. (2024八上·期末) 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
    A . 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 . 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 . 维新变法推翻清朝 D . 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 22. (2024九下·秦安模拟)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据此可知,戊戌变法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
    A . 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 B . 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 C . 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D . 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 23. (2024九下·东莞模拟) 1900 年一名英军上校在日记中记载:“他们在训练上所缺少的东西,却由他们的勇猛来补足了。他们在优势的敌人面前表现出来的勇敢,不断地使我们相信,中国人并不像我们迄今为止相信的那样,他们很少怯懦,更多的却是爱国心和信念。”该日记描述的是(    )
    A . 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 . 太平军与洋枪队激战 C .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 .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 24. (2024八上·澧县期末)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以下能佐证此观点的史实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义和团运动 D . 武昌起义
  • 25. (2023八上·中山月考) 岁月沧桑,百年屈辱,下面这张合影拍摄于120年前的北京城。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再次签到不平等条约。这次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内容是(    )

    A . 巨额的战争赔款 B . 东郊民巷化为使馆界 C . 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斗争 D .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 26. (2022八上·佛山月考) 晚清时期的外交机构经历了从五口通商大臣到总理衙门,再到外务部的变迁,是社会急剧变化的缩影。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的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
    A .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 .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 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27. (2023八上·武汉期中)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艰难生存。西方列强在华取得的下列权益中,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
    A .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 《北京条约》的赔款额度大幅增加 D .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 28. (2023八上·中江期中)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中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这两种形势的是(    )
    A . 《南京条约》签订和义和团运动 B . 《马关条约》签订和瓜分狂潮 C . 《辛丑条约》签订和辛亥革命 D . 《马关条约》签订和新文化运动
  • 29. (2024九下·茂名模拟) 如题9表,关于义和团运动,亲历义和团运动的人们有不同的记载。这反映出( )

    时人眼中的义和团

    记载

    作者

    (义和团)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

    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

    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

    力主剿灭义和团的劳乃宣

    (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

    西什库天主教堂的樊国果

    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

    企图利用义和团的清朝大臣刚毅

    A . 由于作者立场不同对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记载 B . 历史记载都是客观真实的 C . 综合多个历史记载即可得出历史事实 D . 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可信度更高
  • 30. (2024九下·克拉玛依模拟) 某次论坛中“汽船的出现”“清朝的衰落和鸦片战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等短语,此论坛研究的主题有可能是(   )
    A . 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 . 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 . 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 D . 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二、非选择题
  • 31. (2023八上·中山月考) 严复,清末最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民风之腐,实乃色古未有之。即有改革,害之除于中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乙.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新乎?”。

    ——严复《候官严先生年谱》

    今吾国之所最患者,非愚乎?非贫乎?非弱乎?”则径而言之,凡事之可以痛此愚、疗此贫、起此弱者皆可为。”而三老之中,尤以痛愚(治疗愚昧)为最急。

    ——严复《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4

    材料二:严复生平

    时间

    严复的主要活动

    1867年(同治六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福州船政学堂1866年由左宗棠创办,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也是中国近代航海教育和海军教育的发源地。)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

    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主张武装抗击外来侵略。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

    1897年,严复等人创办《国闻报》,宣传变法维新,并将《天演论》在《国闻报》报上连续发表,在书中,他阐述了”优胜劣败、弱肉强存”也是人类社会的规律等思想,举国震动。

    1915年(民国三年)

    1915年,严复做了一件”惊骇”世人的事情,他被袁世凯聘为宪法起草员;8月23日筹安会宣布成立,严复列名为筹安会的发起人。他从开启民智的启蒙学者,变成了思想保守的守旧派,被国人痛斥为帝制”祸首”。

    1. (1) 阅读材料一,找出两则材料中可互相印证的严复的主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福州船政学堂设立的时代背景1895年哪一事件的发生,促使严复主张武装抗击外来侵略?
    3. (3) 严复提出的”优胜劣败、弱肉强存”这一观点来自哪位生物学家?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他在1897年发表这一观点目的何在?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4. (4) 1915年,严复做了哪件”惊骇”世人的事情?(不得照抄材料)你认为评价象严复这样的历史人物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 32. (2023八上·中山月考) 经济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渐多,其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这些埠口,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通过这些窟窿,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城乡社会的演变由此缓缓发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部分)(单位:万两)

    时间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年

    3281

    77

    969

    23

    1885年

    3071

    40

    3923

    51

    材料三:1895年7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确定了“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基本经济政策。1896年2月,总理衙门奏请准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显示“恤商之诚”“行护商之政”。1898年,清政府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又设农工商总局。1899年,清政府令在沿海省份设立保商局,保护回国侨商。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1. (1) 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发生的变化,并指出与这一变化有关的历史事件。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推动中国近代经济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 33. (2023八上·中山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绘制

    1. (1)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新文化运动的两个代表人物。
    2. (2) 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