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2...

更新时间:2024-01-18 浏览次数:1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2023高二上·绵阳月考)  为避免同姓通婚可能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破坏,西周王室不仅将同姓不婚的习俗发展为以法律强制维护的礼制和社会规范,还进一步规定凡同姓不问远近亲疏、相隔几代,均不通婚姻。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 . 保持稳固的政治格局 B . 维护王室的血统纯正 C . 形成开放的治理结构 D . 明确诸侯承担的义务
  • 2. (2023高二上·绵阳月考)  “县官”一词,传世文献中先秦时期仅有两例。秦汉以后文献中则大量出现“县官”一词,如《史记》中含注共出现36次,《汉书》中含注共出现82次,《后汉书》中含注共出现28次。这一变化( )
    A . 说明中央官制日趋完备 B . 折射出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 C . 表明地方监察体系健全 D . 主要得益于史学著作的涌现
  • 3. (2023高二上·绵阳月考) 汉代画像石题材丰富,多为表现人们生活的画面,其中,牛耕图在农业生产活动画面中占有较大比例,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十三幅,其中包括两幅壁画(见下表)这说明此时(    )

    出土省份

    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2)、西安、陕北

    山东

    腾县(2)、邹城

    山西

    平陆

    内蒙古

    和林格尔(2幅壁画)

    江苏

    泗洪、睢宁

    A .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趋于成熟 B . 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逐渐推广 C . 各地经济的发展程度基本持平 D . 牛耕的推广促使经济重心南移
  • 4. (2023高二上·绵阳月考)  唐朝租庸调制之下,岭南地区的农民只需交纳稻谷;被征服的突厥人则输送羊和硬币;作为商业中心,扬州的大部分赋税是用钱币而不是用粮食和丝绸来支付;而成都作为手工业制造的中心,它应承担的赋税则统统是用丝绸来缴纳的。这( )
    A . 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 推动了地区经济均衡发展 C . 有利于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D . 促进了民族间文化的交流
  • 5. (2023高二上·绵阳月考)  宋朝时期铜钱因正常贸易或走私向外输出极多,以致国内铜钱流通不足,发生钱荒。史载南宋时有大臣认为“藩舶巨艘……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贵之操柄。所得几何,所失者不可胜计矣”。这表明当时( )
    A . 海外贸易直接推动纸币的产生 B . 外贸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受到关注 C . 走私活动成为钱荒的主要原因 D . 铜钱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国际货币
  • 6. (2023高二上·绵阳月考)  明初买行“里老人”理诉制度。乡里推选德高望重之人担任“里老人”,以“礼”为断案准则,对不遵圣贤之礼的乡民予以说服感化、道德惩戒,使其内心受到触动,从而化解纠纷,平息矛盾。明初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 . 规范地方行政 B . 推动礼法结合 C . 维护基层稳定 D . 完善司法体系
  • 7. (2023高二上·绵阳月考)  清朝《钦定台规》规定,各地巡视御史自命下之日起,在门上大书“回避”字样,不许见客、不收书、不赴钱送宴会,且限领救后三日出京,沿途不准停留,到境后不受私书私馈等。这一规定( )
    A . 扩大了巡视御史的权力 B . 提升了地方监察的效度 C . 使官员的管理有法可依 D . 提高了官员的道德水准
  • 8. (2023高二上·绵阳月考)  1864年,京师同文馆聘请的英文教习丁韪良翻译出版了惠顿的国际法著作。当时正值普丹战争中,普鲁士军舰在渤海湾扣押了一艘丹麦船,清政府按照惠顿著作中提到的关于领海的规则,向普鲁士提出抗议,并使该船获得释放。这反映了清政府( )
    A . 具有一定近代外交意识 B . 抛弃了传统夷夏观念 C . 开始接受国际交往原则 D . 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
  • 9. (2024高一下·红河月考) 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上述言论目的是(    )
    A .   总结历史上变法的经验教训 B . 推进洋务运动的开展 C . 为戊戌变法的实施提供指导 D .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 10. (2023高二上·绵阳月考)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1931年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各级苏维埃政府广泛吸收工农群众代表参加政权管理;抗日战争时期,在政权建设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
    A . 国共两党阶级斗争推动 B . 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 C . 抗日根据地的日益扩大 D .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认识
  • 11. (2023高二上·绵阳月考)  1958年,毛泽东根据我国农民群众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当时的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水平,提出了“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八项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简称“农业八字宪法”。作为宣传“农业八字宪法”的宣传画,下图( )

    A . 旨在说明劳动妇女的生产热情 B . 折射出农业领域的“左倾错误” C . 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 . 刻画了个体家庭的劳动场景
  • 12. (2023高二上·绵阳月考)  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缅甸总理时说:“我们过去曾说过建立‘一条线’的反霸统一战线,现在不搞那些……国际上一切和平力量都是我们的朋友,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也不搞集团政治,不依附于任何集团。”这表明中国( )
    A . 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B . 重点巩固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C . 外交受改革开放影响 D . 以自身利益作为外交的唯一标准
  • 13. (2023高二上·绵阳月考)  在古代雅典,每个官员任职前必须宣誓他将公正、依法从政。雅典人视法律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违法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包括十将军在内。公元前5世纪,雅典许多显赫的政治家、军事家因触犯法律或遭流放,或被罚款,或被处死。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 . 重视构建平等公正的政治生态 B . 法律面前都做到了人人平等 C . 政治精英在引领民主政治发展 D . 民主政治借助宣誓的形式实现
  • 14. (2023高二上·绵阳月考)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建于1600年,是一家由100多个持股人组成的股份公司。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垄断“东印度”贸易的特权甚至为了利益发动战争的权利。由此可见东印度公司( )
    A . 是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 B . 对外贸易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C . 体现了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 D . 在政府主导下建立并进行经营活动
  • 15. (2023高二上·绵阳月考)  1863年,英格兰足球协会建立,越来越多的男性群体特别是工人阶层开始关注足球。城市交通的改善特别是蒸汽火车的出现,使这项运动得以推广和普及。由此可见,足球运动的发展( )
    A . 缓和了阶级矛盾 B . 得益于社会转型 C . 依赖于交通变革 D . 推动了工业革命
  • 16. (2023高二上·绵阳月考)  下图是对2009-2019十年间世界各国政府新出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和贸易自由化措施项目数量统计的结果。据此可知( )

    A . 发达国家竖起了贸易壁垒 B . 国际贸易总量呈下降趋势 C . 南北经济发展日益不均衡 D . 全球经济活跃度亟需提升
二、非选择题(共3个大题,共52分)
  • 17. (2023高二上·绵阳月考) 【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材料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形势的发展对于干部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党决定将210万野战军变成工作队。1949 年,毛泽东指出,军队就是一个学校,军队干部应当全体学会接受和管理城市,懂得在城市中对付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善于领导工人、动员组织青年、管理工业和商业、管理学校、报纸、通讯社和广播电台。此后,解放军所到之处,大量官兵被留在地方工作,大量干部人才前往东北、西南和西部地区支援党的解放与建设工作。

    材料二:

     如表,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相继颁布多项文件加快干部培养教育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新中国干部制度:

    文件

    对干部工作的相关规定

    《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1949年)

    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领导下工作,建立党内监督机制

    《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1951年)

    党在学习问题上的任务,就是彻底纠正任何忽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危险倾向,领导全体党员在统一的制度下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有系统的学习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奖惩暂行条例》(1952年)

    条例包括总则、奖惩种类、奖惩办法、奖惩权限、奖惩程序以及附则共6章42条

    《关于政府干部任免手续的通知》(1953年)

    今后凡属中央人民政府或政务院任免范围的干部,在中央人民政府或政务院任免之前,仍需按党内管理干部的规定经过审批

    《关于 1953—1954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1953年)

    全党主要干部要有系统地了解苏联实现国家工业化、农业合作化和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以便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根据国家具体情况正确利用苏联经验

    ———摘编自陈凤楼《中国共产党干部工作史纲(1921—2002)》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新中国成立前后干部队伍建设的变化及其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初期干部队伍建设的特点。
  • 18. (2023高二上·绵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末的英国,越来越多曾被视为“奢侈”的商品和服务进入中等阶层生活,甚至社会下层也通过各种渠道渗入到奢侈消费中来,奢侈消费日益成为“没完没了争论的话题”。在大讨论过程中,“有益的奢侈”理论承认在所有社会等级中追求生活舒适和便利,同购买生活必需品一样有益。曼德维尔(1670-1705)更是将这场大讨论推向了高峰,他将奢侈品宽泛地定义为“一切并不直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东西”,公开反驳所有对奢侈的指控,认为奢侈是一项公共福利,奢侈品能够满足人们追求快乐的心理需要,人们沉溺于奢侈品能够推动商业的扩展和穷人就业。这场大讨论使人们不再从道德角度来看奢侈消费的问题,开始关注中等阶层甚至劳工的消费动机和消费实践。大讨论也使人们意识到,奢侈消费为产品革新和时尚与设计的变化提供了大量机遇。

    ——摘编自李新宽《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大讨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洋货凭借其质量与价格的吸引力,在市民追求社会地位与时尚潮流的过程中,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然而热衷于选购国货,并希望借此实现国强民富的观念也长期影响消费潮流。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积极举办国货展览会,并严令各省市总商会,国货商品必须冠以国货字样;社会上也出现了要求商店销售国货并禁售洋货的呼声;与此同时,中华总商会以及各地商会纷纷颁布有关国货销售的章程;当时的新闻媒体也在积极宣传国货;1932年,国民政府宣布将次年定为“国货年”。国货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对普通民众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的转变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摘编自谭玉秀、范立君《消费行为下的家国情怀——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货运动再思考》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7-18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消费观念的转变及其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20世纪30年代国货运动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英中消费观念转变进程中得到的启示。
  • 19. (2023高二上·绵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人类历史发展成世界历史的漫长过程中,包含着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是指人类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各地区间由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成为整体的过程。纵横两方面发展的共同基础和最终推动力量是物质生产的进步。

    ——摘编自《吴于廑学术论著自选集》

    请以“历史的纵向发展”或“历史的横向发展”为主题,任选其中一角度,自拟论点,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