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 | 望族公卿子弟占比 | 小姓子弟占比 | 寒素子弟占比 |
唐朝 | 71% | 13.1% | 15.9% |
①造纸术的改进促进藏书量增加 ②雕版印刷的发明推动文化兴盛
③抄书之风兴盛有利于文化传承 ④私人藏书增加适应了科举需求
“北方少数民族活跃”“与这一时期的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
材料一 秦国始置丞相……自秦帝国建立之初至汉武帝,丞相行事的标准:“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董是非
——龚延明《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 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
——白寿彝《中国通史》
以下为《南京条约》部分条文: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三、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大清钦差大宪等……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银元偿补原价。
五、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且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洋银三百万银元,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为偿还。
六、……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银元,大皇帝准为偿补八、凡系大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所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清大皇帝准即释放。
九、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俟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御旨,誊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
十、前第二条 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十一、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监察院是颇具特色的独立监察机关,它直接源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在近代中国,基于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和源自西方的议会监察制度互相竞争,经过民国初年的探索与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的实践,1946 年《中华民国宪法》将美国式的参议院制度与中国传统监察制度融于一炉。这种中西合璧的制度探索在当时受到很多批评,但这并不构成废除独立监察制度的理由,源自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至今仍有重大价值。
——摘编自聂鑫 《中西之间的民国监察院》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不断高涨,我国监察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由先期试点到全国推行,提高了监察机关的地位和独立性,实现了监察的无死角、全覆盖,整合了监察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反腐败合力,这是我国反腐败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一次重大变革。
——摘编自李凌云 《新中国监察制度七十年的嬗变》
奇迹
材料一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毛泽东判断:“长期抗战中最困难问题之一,将是财政经济问题。”从1938年12月起,毛泽东反复强调经济建设的问题:“以后会有那样一天,没有钱,粮食困难,怎么办呢?不饿死不解散就得要生产。以后我们要自己解决物质上的供应。”
——摘自宫正《简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材料二 毛泽东认为,根据地人民负担一定要有个限度,只有自己动手搞生产是最靠得住的办法。1939年1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第一次参政会上发出“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的号召。1940年2月10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要求各部队“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朱德提出了屯田军垦的构想,发现了适于垦荒的烂泥洼,并取名南泥湾。1941年春,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鼓舞下,王震率359旅进驻南泥湾,上至旅长下至伙夫,都编入生产小组开荒种地,养猪种菜。到1943年,359旅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完成了王震提出的“二人一猪、一人一羊、十人一牛”的指标,初步实现了不要政府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的自给自足目标。
1941年12月12日的《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号召边区军民积极实行南泥湾政策,毛泽东亲自题词称359旅是“发展经济的先锋”。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也以身作则,亲自种菜、种粮、纺纱、织布等。全边区机关、学校的大生产运动,满足了自身大部分需要,丰衣足食的美好蓝图也渐成现实。大生产运动中,不仅涌现出一大批劳动英雄,而且以英雄为楷模的劳动竞赛也在边区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使劳动英模运动走向民主化、法制化、规范化。
如果说,遵义会议在政治上开创了中国共产党走向独立自主的道路,那么,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则使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中也踏上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道路,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
——摘编自于隶群、张廷建《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实践与创新》
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以“奇迹”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