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
②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同时与世界人民的梦息息相通
③中国实现国家发展和稳定,本身就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④中国梦的实现对于世界的发展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①降低医疗消费负担→扩大医疗消费需求→推动制药产业发展
②形成合理收入分配格局→调动社会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③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维护居民合法权益→稳定社会生活秩序
④优化基本医疗药品供给→满足患者医疗需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①坚持人民至上,持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②坚持全能服务,避免错位、缺位和越位等现象
③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府职能权责科学化法定化
④坚持效率优先,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①美国总统在某些重大事务上受国会制约
②美国两党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不可调和
③美国两党分别代表该国不同阶级的利益
④利益集团已深深地渗入美国的政治生活
①总统并无实质权力,形式上有权任命总理
②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③总理直接行使最高行政权力,对总统负责
④内阁总揽行政权力,对选民负责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天下惟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①运动是物质唯一特性
②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
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①对事物价值的评判有客观标准,人们对标准的把握常常有差异
②事物的复杂多样会导致对其性质的真理性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受到人的自身经历、情感、立场等因素影响
④意识有自觉选择性,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直观的、有选择的
①实践的每一次进步都推动着真理超越自身
②科学发展使人类得以逐步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人类的生存需要是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只有正确改造主观世界才能改造客观世界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正确的能动的反映
②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推动认识的发展
④实践活动是获得首个抗病小体认识的来源
①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是由人的目的和动机决定
②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④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③文艺创作者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行文化创造
④我们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①深化文化传承交流,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②美美与共,彰显文化的交流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推动文化与科技完美融合,彰显中华文化自信自强
④丰富中华文化内涵,高擎中华民族精神火炬
①创新文化的物质载体,是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所在
②以“科技+文物”的传播方式,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③向社会提供高品质文化产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④通过资源、技术、确权管理的协同创新,推动数字产业发展
①丰富了传承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
②意在展现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胸怀
③有利于赓续民族血脉,增强文化软实力
④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需求可能进一步波动收缩。特别是某些国家试图通过脱钩断链、打压企业等方式极限施压,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和结构升级,对全球总供需平衡产生重大冲击。从国内看,近来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亟待从供需两端发力。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是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的长久之策,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的原因。
2023年1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毕谷云去世,享年93岁。毕谷云出生于1930年的上海,12岁就开始跟随京剧名家赵云卿练功,之后为了寻求进步,陆续拜师徐碧云、荀慧生、梅兰芳等人,毕谷云也是梅兰芳的最后一位弟子,在拜过这么多师父后,他将各个派系演绎得惟妙惟肖,吸取百家所长,逐渐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风格。在之后的日子中,毕谷云一直活跃在京剧最前线,组建了属于自己的京剧团,名下也收了不少弟子,好让自己的风格得以延续。他还从舞台走向荧幕,录制了《贵妃醉酒》《绿珠坠楼》等《红娘》等与京剧相关的电视片。其中的《绿珠坠楼》,还被中国唱片公司出版录音带,在国内外发行。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锤炼,毕先生以他精湛的技艺深深打动了无数观众,百姓戏迷都青睐他的表演艺术。毕先生自身艺术不凡,还带教了一批学生,弟子遍及国内外,本溪、阜新、沈阳、大连、上海、江苏以至中国台湾及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都有毕先生的学生。2010年,毕谷云先生被本溪市政府聘为本溪形象大使,以本溪形象在全国各大院校讲学,与国内外的艺术朋友进行文化交流和表演艺术切磋。
早在2005年,习近平就基于浙江发展形势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浙江开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提供了理论遵循。2015年,习近平在出席联合国大会时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两山论’的全球语境和国际表达”,他以更独特的眼光、更宽广的眼界、更博大的胸襟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两山论”上升到全人类的高度。2022年,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习近平对“两山论”的系列阐述,揭示了“两山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体现了“两山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道出了“两山论”博大精深的内涵。
有人说,“两山论”的产生和深化过程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的发展。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模式表现出“非此即彼”的对立性,在工业化进程中忽视资源粗放利用、自然过度开发、污染治理不力等带来的后果,虽然创造了丰裕的物质财富,但是无可避免地造成了环境破坏、生态危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千年智慧,又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科学认识。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巨大成效,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