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南川区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4-02-26 浏览次数:7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共30分)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清(chéng)酝(liàng)蓄(chǔ)咄逼人(duō) B . (mì)黄(yūn)临(wèi)然大悟(huǎng) C . 巢(kē)蔽(yīn)确(záo)风流倜(tǎng) D . (jì)捻(chuō)争(zhì)人迹至(hàn)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惭愧   陵镜   鉴赏   截然不同 B . 决别   盔甲   蝉蜕   美不胜收 C . 分岐   匿笑   云宵   翻来覆去 D . 菡萏   感慨   轻捷   人声鼎沸
  • 3.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目前许多学生学得很死,读书不求甚解 , 死记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B . 这件事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了很多遍,但还是没有想出其中的道理。 C . 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男男女女悠闲惬意地漫步在华灯初上的观音桥。 D . 历史上曾人来人往的丝绸古道,如今已经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 4.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老师转身面向大家,他决定这课,____,____,____,____。

    ①他们才能理解并接纳这份爱,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也才能写出诚挚感人的作文

    ②不是具体地教孩子们怎样去写作文,也不是单纯地教他们怎样写自己的母亲

    ③他觉得唯有让孩子们理解了父母无私的付出

    ④而是启发孩子们,体会到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那背后的良苦用心和炽热的爱

    A . ②④③① B . ③②①④ C . ③④①② D . ②④①③
  • 5. 仿照划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藏一片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我原想亲吻一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雪原;

  • 6. 名著阅读。
    1. (1) 下列对《朝花夕拾》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在《琐记》中,衍太太怂恿“我”拿母亲的钱或变卖家里的首饰,“我”没有照做,不久就传我“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的流言。 B .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把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C .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孔乙己》等。 D . 《五猖会》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2. (2) 【阅·有思】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我”对她们的态度却完全不同,请任选一人,结合相关的一件事例,说说“我”对她态度。

      我选

      态度和事例:

  • 7. 综合性学习

    《诗经·小雅·伐木》言:“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鸟儿嘤嘤鸣叫,召唤伙伴呼应。小鸟尚且如此,人在社会中更需要友情的滋润。那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何为正确的交友之道呢?我校七年级(1)班将开展“交友之道”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为了探究交友的内涵,请你收集中国古代有关交友的一则名言警句、一个成语故事,填在下表的空白处。

      名言警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成语故事

      伯牙绝弦

    2. (2) 参照示例,围绕本次“交友之道”活动主题设计两个具体的活动形式。

      示例:举办“交友之道”黑板报比赛

      活动一:

      活动二:

    3. (3) 开学两个月以来,部分同学因缺乏正确的交友之道,没有很好的适应新环境。因此班级想邀请学校心理课杨老师参与到星期四下午第三节“学会交友”主题班会中来,给同学们答疑解惑。你自告奋勇代表全班同学去邀请杨老师,你会对杨老师说些什么?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5分)
  • 8. 默写填空。

    自然人文

    ①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月歌》)

    ,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思乡怀人

    ④我寄愁心与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⑤不知何处吹芦管,。(《夜上受降城闻笛》)

    胸襟情怀

    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观沧海》)

    ⑦在《次北固山下》,我们从日夜交替的景象中感受到新旧事物更替规律的诗句:

    求学之道

    ⑧学了《论语十二章》后,老师让同学们从文中选一句推荐给班主任作为教室标语,提醒同学们要把学习、立志、提问、思考作为求学之道,你会选择哪一句?

  •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未若柳絮风起( )

      ③太丘舍( )④元方入门不(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世说新语》中记录了东汉、魏晋时期一些儿童的智慧故事,可以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 B .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咏雪》出自《言语》篇,《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 C . 《陈太丘与友期行》选取了“无信”“无礼”的正面例子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人要讲信用。 D . 从“公欣然”和“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和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4. (4)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陈太丘与友期行》和链接材料,分析陈元方与王戎共同的性格特点。

      链接材料: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 诸儿竞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诸:众多,一些,这些。③游;玩耍。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竞:争着。⑦走:跑。⑧信然:的确是这样。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父亲陪伴的那个夏天

    胡炎

    ①那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一个夏天。

    ②我的高考成绩不理想,仅高出本科录取线3分。稍有闪失就会名落孙山。我的忐忑在暑热里不断发酵,我开始失眠,一点胃口也没有。不久,我就瘦得皮包骨头了。

    ③父亲长年在外,有一天,他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陪爸爸到乡下转转吧。”父亲说。

    ④我不大情愿,但又不愿让父亲失望。我们骑着车,一直到了郊区。父亲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总骑在我前面。后来,我们到了一条河边。说是河,水却枯了,裸露的河床是一片开阔的沙滩。对岸一片树林,蓊蓊郁郁的。父亲说:“咱们到那儿乘凉。”沙子被日头烤得炭一样烫,脚刚踏上去,就被烫得跳起来。

    ⑤我下意识地调转车头。父亲说:“都大男子汉了,还那么娇气?”说着,自顾自在前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我无奈地跟随,脚上的感觉渐渐只剩下了热。半个小时后,父亲上了岸,向我招手,给我加油。我也上岸了,一霎间,我有点想哭。

    树林的确是个好地方,而且有风,把疲惫一点点地舔了去。坐下来伸出双脚,才知父亲和我都有了轻微的灼伤。父亲说这算个什么呀,他小时候天天就这样光脚跑。但是他还是掐了一些草,揉碎了敷在我的脚上。过了会儿,父亲变戏法似的从沙子里扒出一颗花生来。这是农民收割遗留下的。轻轻一嚼,由于沙子的烘烤,竟格外香甜。

    ⑦我们不停地在沙土里翻拣着,找到了不少花生,品尝了一顿天然的美味。

    ⑧父亲说:“现在感觉怎样?”

    ⑨我笑了笑。我很久没有这么轻松地笑了。

    ⑩父亲说:“再难的事,一咬牙,也就挺过来了。”

    ⑪休息了一阵后,父亲还未尽兴。我们骑上车,又启程了。

    ⑫这次,我们进了一片农民收摘后的果林。父亲说:“这树上肯定还有果子,你能给爸爸摘一个解解渴吗?”我点点头。我很快发现一个果子,但长得很高。我爬到粗大的树杈上,再爬,树枝越来越细,心里越来越虚。这时,父亲在下边叫我:“下来吃果子啦。”我循声望去,父亲的手里竟托着好几个果子!我爬下树,心灰又自惭。父亲拍拍我的头:“长果子的树不止一棵,总有适合你摘的,人活着,怎么能一棵树上吊死呢

    ⑬我默然无语。

    ⑭第二天,父亲走了,我的心情却好了些。我开始冷静地想一些事情,比如落榜后该怎么走,理想的院校未录取该怎么办。我有了思路,心中渐渐踏实了。

    ⑮一段日子后,父亲又回来了。父亲拎着网,说:“咱们去河里捉鱼吧。”

    ⑯我们沿着过去经常捉鱼的河走着。该下网了,可父亲说:“往上游走。”这是我极熟悉的一条河,却又是我极陌生的一条河。人工的防护堤没了,代之以古朴的桑树、老槐。水清得像空气一样透明,螃蟹在临水的洞口和水中的石块上悠然地爬行……

    ⑰我有些沉醉了。

    ⑱父亲说:“多走几里路,不一样了吧?”`

    ⑲我使劲点点头。忽然,父亲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递给我。我接过来,意外的惊喜让我一下子痴得手足无措:我按第一志愿被录取了,幸运之神站在了我的身边!

    ⑳父亲说:“祝贺你,孩子!以后,还要走得再远一些,像这河,追求无止境啊。”

    (选自《今日文摘》2021年第18期)

    1. (1) 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的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夏天父亲陪我做的事

      我的心情变化

      穿过河床去树林乘凉

      从无奈到轻松

      在收摘后的果林找果子

      从惭愧到①

      从惊讶到③

      从惊喜到欣慰

    2. (2) 按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树林的确是个好地方,而且有风,把疲惫一点点地舔了去。(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父亲拍拍我的头:“长果子的树不止一棵,总有适合你摘的,人活着,怎么能一棵树上吊死呢?”(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3. (3) 请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形象。
    4. (4) 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⑳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以后,还要走得再远一些,像这河,追求无止境啊。

    5. (5) 文章中父亲教给了儿子很多的人生道理。阅读④-⑭段,请选择其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条,并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 11. 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材料一】

    新课标明确规定七至九年级课外的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四至六部文学名著,但目前初中生阅读名著的情况不容乐观,下面是红星中学所做的该校初中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

    初中生名著阅读困惑调查

    【材料二】

    快速阅读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地把握全书的内容。特别是像《海底两万里》这样的科幻小说,往往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有扣人心弦的悬念,读者很急切地想知道故事或者人物的结局,这时不妨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先把小说读完再说。

    速读可以从平时开始训练,做到以下几点:集中精力、专心致志;默读为主,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至少400字;读的时候视域要宽,不回视,眼睛扫视范围要随训练逐渐扩大;善于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取舍。

    ——《语文教材七年级(下)》(有改动)

    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的目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识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例如,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场面宏大,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就很值得精读。精读就要细读情节、精思原因、鉴赏人物。

    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一些不甚精彩的章节。如书中一些渲染夸张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与情节“游离”,可以略而不读。再有,书中少数降妖伏魔故事,套路雷同,情节简单,也可以跳过。

    在阅读一些长篇著作时可以将精读和跳读结合运用,抓住一部作品的重要内容、精彩片段,加以解读欣赏,忽略那些无关紧要或并不精彩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语文教材七年级(上)》

    【材料三】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

    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了解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但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各人天资习惯不同,你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我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不是一概而论的。你自己终究会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别人绝不能给你一个方法,使你可以依法炮制。

    ——朱光潜《谈读书》

    1. (1) 下列选项的表述,不符合上面材料意思的一项( )
      A . 从红星中学调查的结果看,目前该校初中生爱好读网络小说。 B . 速读训练得法,可以使扫视的范围越来越宽,速读快到每分钟读400字以上。 C . 阅读一些长篇著作,精读与跳读是可以结合起来交替使用的。 D . 朱光潜先生认为,读书就是要快读加慢读,要读两遍以上才行。
    2. (2) 根据材料一,说说红星中学的语文老师在名著阅读的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3. (3)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比较教材介绍的阅读方法与朱光潜文中谈到的读书方法有何异同?
    4. (4) 你的同学小王经常不能完成名著阅读的任务,他说:“学习本来就很忙,哪有那么多时间看名著?”你将怎样帮助他?结合材料给他两条具体的建议。
四、写作(55分)
  • 12. 写作。

    进入新学校,见到新老师、新同学,请你介绍自己成长经历,细说自己最受触动的事情。或是一次有趣的郊游,或是一次激烈的争执,或是一次难忘的生日宴会,或是一次失败的比赛……尝试去感悟成长经历事件的意义、人生的启示。

    请以“那次,我真”为题目,写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