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咀嚼经典,在从容流淌的文字中,我们跟随严文井体会在diāo xiè①的花朵里永存的生命,探讨生命的意义;感受在父亲pán shān②的背影里那令人潸然泪下的父子情。吟诵经典,品味经典,我们高声赞美在tǎn dàng rú dǐ③的高原上倔强挺立的白杨树,渴望品尝昆明雨中味极xiān yú④的青头菌、牛肝菌……经典点燃我们的智慧,陶冶我们的情操。
名句梳理 | 抒发情致 |
常记溪亭日暮,①。[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流连忘返,忆旧时闲游之趣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②?[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 叠印时空,启岁月流转之思 |
③?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 日暮途远,抒怀人思乡之情 |
④,⑤。(王绩《野望》) | 萧瑟秋景,染孤寂苦闷之绪 |
金陵城上西楼,⑥。 ⑦。[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 暮色残阳,述国破家亡之痛 |
大漠孤烟直,⑧。(王维《使至塞上》) | 大漠长河,绘雄浑壮阔之景 |
【示例】朗格多格蝎:雄蝎找到一个雌蝎,邀请他去散步过程中雄蝎会用两只钳紧紧地抓住雄蝎,然后它的尾巴和雌蝎的尾巴紧联在一起,这个过程结束后,它去寻找窝,找到后,雄蝎把雌蝎带进窝里,在交尾后,雌蝎吃掉雄蝎。
豆包儿
肖复兴
①如今的豆包儿,很少有人在家里自己做了,一般都会到外面买。外面卖的豆包儿,馅大多用的是红豆沙,这种红豆沙,是机械化批量生产的,稀烂如泥,豆子是一点儿也看不到的,自然,红小豆的豆粒那种沙沙的独有味道也就大减,甚至索性全无。要想尝到那种味道,只有自己动手将红小豆下锅熬煮,不用说,这样传统的法子,费时费力又费火,谁还愿意做这种豆包儿?
②小时候,我吃的豆包儿,都是我母亲做的。那时候只有在改善生活的时候才能吃到豆包儿。春节前,必定是要包上满满一锅的,上锅之前,母亲还要在每个豆包儿上面点上一个小红点儿。【A】出锅的时候,豆包儿变得白白胖胖,小红点儿像用指甲草或胭脂花抹上的小红嘴唇,格外喜兴。豆包儿,便显得和节日一样的喜兴了。
③因此,每一次母亲包豆包儿,都会像过节一样。包豆包儿的重头戏,在于熬馅。我家有一口炒菜的大铁锅和一个蒸馒头的铝锅,熬豆馅必得用铁锅,至于什么道理,母亲是讲不出来的,只是说用铁锅熬出的豆馅好吃。说完之后,母亲觉得说得好像没有说服力,会进一步解释:你看炖肉是不是也得用铁锅?没有用铝锅的吧?这样解释之后,她觉得道理已经充足了。
④熬豆馅的重头戏,在于熬的火候。红小豆和凉水一起下锅,一次要把水加足。不能在熬到半截时看着水不够,一次次地加水逗着玩!母亲这样说的时候,同时把红枣下进锅里。那红枣是早就用开水泡好,一切两半,去核去皮。我老家是河北沧县,出金丝小枣,但母亲从来不会用这种金丝小枣,用的是那种肉厚实的大红枣。用小枣煮出的豆馅没有枣的香味,那种金丝小枣,母亲会用它来蒸枣馒头。
⑤水开之后,大火要改小火,还要用勺子不停地搅动,免得豆子巴锅。豆子不能熬得过烂,烂成一摊泥,豆子的香味就没有了。也不能熬得太稀,太稀包不成个儿不说,豆子的香味也就没有了。母亲包的豆包儿,馅一般会比较干,不会有那种黏稠的液体出现,开花之后的红小豆的颗粒感非常明显,咬起来沙沙的。豆子虽然被煮烂了,但是小小的颗粒还在,没有完全变成另一种形态,很实在的豆子的感觉和豆子的香味,会长久地在嘴里回荡,不像现在卖的豆包那样稀软如同脚踩在泥塘里的感觉。按照那时母亲的话说,那是把豆子给熬得没魂儿了!【B】按照我长大以后开玩笑对母亲说的话是,就像唱戏,那样的豆馅是属于大众甜面酱的嗓子,您熬的这豆馅属于云遮月的嗓子。
⑥豆馅熬得差不多了,放糖,是放红糖,不能放白糖。吃豆包和吃年糕不一样,吃年糕要放白糖,吃豆包必须放红糖。这是规矩,是母亲从上辈那里传下来的,是不能变的。只是,在闹灾荒的那几年,买什么糖都得要票,不是坐月子的或闹病的,红糖更是难淘换。没有办法,只好改用糖精,豆馅的味道差得太多,母亲嫌丢了自己的脸,那几年,豆包儿很少包了。
⑦我长大以后,特别是大学毕业之后,自以为见多识广,建议母亲再包豆包儿熬馅的时候加上一点儿糖桂花,味道会更好的。母亲不大相信,在她的眼里,糖桂花那玩意儿是南方货,包元宵和汤圆在馅里加一点儿可以,她包了一辈子豆包儿,从来没有加过这玩意儿。别遮了味儿!她摇摇头说,坚持她的老法子。我说不服她,由她去。
⑧如今,母亲去世多年,买来的豆包儿都会加有糖桂花,母亲包的没有糖桂花的豆包儿,却再也吃不到了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① | → | 凉水下豆 | → | ② | → | 小火熬馅 | → | ③ |
小贴士 生活美学即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是美而舒适的日常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精神食粮。 |
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汪曾祺《昆明的雨》
【材料一】“三道茶”以风枵茶、熏豆茶、清茶扬名于唐朝,是安吉农家独有的土特产品,逢年过节里往往被主人家用来招待宾客,“三道茶”也逐渐被国际茶道界所认可。“三道茶”按口感分为:甜茶,咸茶和清茶。
第一碗茶,是风枵茶,即甜茶。选用上好的太湖糯米纯手工摊制而成,配以白糖,再用沸水冲泡,口感清香润滑,含有丰富的铁锌等元素,易消化吸收。寓意甜甜蜜蜜。
第二碗茶,是熏豆茶,即咸茶。它以熏豆、胡萝卜丝、茶叶为主要原料,加白芝麻、香苏子、枸杞子等辅料配制,这碗咸茶一般喝10-20分钟,宾客往往要入乡随俗,以示融洽,将碗内主料、辅料一并吃掉,故名“吃茶”。寓意和谐美好。
第三碗茶是清茶。在瓷白的茶盅或透明的玻璃杯中放一小撮绿茶,先闻茶水的清香,然后慢慢品饮,宾主边喝边聊,亲情、友情、乡情不知不觉间融入清茶之中。寓意茶香情深。
【材料二】唐白居易《麴(qū)生访宿》诗云:“村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客来敬茶”在中国流传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客来敬茶,要体现出文明礼貌。应做到饮茶场所窗明几净,整洁优雅。泡茶的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主人应陪同客人饮茶。敬茶时,恭恭敬敬双手捧住茶托,举至胸前,轻轻道声“请用茶”,这时客人也应稍稍向前,道一声“谢谢”。通过敬茶,体现安吉人重情好客的礼仪。
泡茶时,不宜一次将水冲得过满,可分两次冲水。第一次冲至三分满,待几秒钟后,再冲至七分满,这叫洒下的是“七分茶”,留下的是“三分情”。送茶时,切不可用五指抓住碗口或杯沿提与客人,这样既不卫生,又缺少礼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客来敬茶的茶俗:
1.以茶代酒。安吉白茶自发现以来,无论谁家宴请贵宾,凡是遇到酒量小的或不会饮酒的,都允许以茶代酒。在安吉,这并不认为有损礼仪,反而有优礼相待之感。
2.捂杯不续。在安吉,当客人杯中的茶水仅留1/3时,就得续水。如果客人不想再饮,或想告辞,客人会平摊右手掌,手心向下,捂在茶杯之上。表示:谢谢,请不要再续水。主人见此情景,已经会意,便不再续水。用这种方式,有时比语言挑明更含蓄,更富有人情味。
3.茶食相融。茶不仅是饮料,也可掺入食物。唐代陆羽的《茶经》中,也提及“南方有蜀妪作茶粥卖”。这种茶食相融的遗风,如今依然随处可见。每逢佳节安吉人用熏豆茶相待,这种茶一经冲泡,饮起来甘醇之味一应俱全,吃起来鲜爽可口,又耐咀嚼,又能充饥饱肚。
【材料三】唐代陆羽,曾隐居长兴,被后人称为“茶圣”。他撰写的《茶经》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推动了茶的普及。他推崇长兴紫笋茶,将其视为茶中上品。
【甲】三月晦日偶题
[北宋]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
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
夏木阴阴正可人。
【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道者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丙】论修河第一状①(节选)
[北宋]欧阳修
臣伏②以国家兴大役、动大众,必先顺天时、量人力。谋于其始而审然后必行计其所利者多乃能无悔。伏见比年以来,兴役勤众,劳民费财,不精谋虑于厥初,轻信利害之偏说,举事之始,既已仓惶,群议一摇,寻复悔罢。臣不敢远引他事上烦圣聪,只如往年河决商胡③,是时执政之臣不慎计虑,遽谋修塞。科配一千八百万梢芟④,搔动六路一百有余州军,官吏催驱,急若星火,民庶愁苦,盈于道涂。或物已输官,或人方在路,未及兴役,遽已罢修。虚费民财,为国敛怨,举事轻脱,为害若斯。虽既往之失难追,而可鉴之踪未远。今者又闻复有修河之役,聚三十万人之众,开一千余里之长河,计其所用物力,数倍往年。当此天灾岁旱之时,民困国贫之际,不量人力,不顺天时,臣知其大不可也。
【注释】①北宋建朝以来,黄河灾患频发,此时朝中众臣提出“塞商胡,开横垄”的“修河奇策”,欧阳修为此上疏治河之状。状,文体的一种,用于陈述事件经过或人的事迹。②伏:多用于对皇帝陈述自己的想法时用的敬词。③河决商胡:黄河曾经在商胡(今河南濮阳)发生决堤,修塞治河,最终无效。④梢芟:树枝、芦荻之类的防汛护堤材料。
①三里之城 ②亲戚畔之
③是时执政之臣不慎计虑 ④遽已罢修
谋于其始而审然后必行计其所利者多乃能无悔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虽既往之失难追,而可鉴之踪未远。
【甲】诗后两句中,“①”字道出繁华似锦的春天即将逝去,“②”字道出人们对春将逝去的怅惘之情。有人认为本诗富有理趣,请结合全诗,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讲讲你的理解:③。
【乙】【丙】两文分别围绕“如何治国”和“如何治河”来进行说理,两者所持态度是相同的,都是儒家核心思想:④。
请仿照下面【乙】文观点的示例,简述【丙】文观点。
示例:【乙】文以战争为例,阐明了人心一致、内部团结比天气时令和地理形势更重要的道理。⑤。
请以“▲随▲而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