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寒假作业(九)

更新时间:2024-01-07 浏览次数:14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3八上·玉州期中) 19世纪末,中国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此事件是( )
    A . 公车上书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广州起义
  • 2. (2023八上·玉州期中) 李鸿章认为:“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基于这一认识,李鸿章主张( )
    A . 创办军事工业 B . 发展铁路交通 C . 创办近代海军 D . 兴办新式学堂
  • 3. (2023·崇左) 下表是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从表格内容可知( )

    A . 日本政治制度优于中国 B . 日本海军实力强于中国 C . 中国经济水平弱于日本 D . 中日海军力量旗鼓相当
  • 4. (2023八上·乐平期中) 在云南昆明,因为护国运动中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组织护国军北上,这里留下了护国桥、护国路和护国门等纪念工程。材料中的护国运动主要是为了( )
    A . 反对国民党组阁 B . 推翻封建帝制 C . 阻止袁世凯称帝 D . 支持辛亥革金
  • 5. (2023八上·乐平期中) 1895年5月10日《申报》:“昨接京电悉,公车孝廉(指参加会试的举人)千余人,上书二万言,力拒议和,叩求都察院代奏”。该文描述的历史事件( )
    A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 .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 . 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D . 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
  • 6. (2023八上·南城期中) 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体的变化。下列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中国各报刊上的词汇有( )
    A . 民国、孙文、共和 B . 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 C . 军阀、实业救国、鲁迅 D . 革命、中国共产党、抗日
  • 7. (2023八上·武汉月考) 林则徐到广州后,公开劝诫洋人呈缴鸦片,认为“我中原数万里版舆,百产丰盈,并不藉资夷货”,但如果停止外贸,则会断了“各国生计”。同时,林则徐“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这反映林则徐( )
    A . 利用经济封锁来禁烟 B . 积极应对西方的挑战 C . 具有正直清廉的品质 D . 强调鸦片泛滥的危害
  • 8. (2023八上·武汉月考)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曾用“冲击——反应模式”来解释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他认为,中国社会是一个长期停滞的惰性社会,缺乏发展的内生动力,需要外部力量的推动。因此,中国的近代化是由更强大的西方文明入侵推动的,西方规定了中国近代史的全部主题。如果要论证该观点合理,可以援引的史实有( )
    A . 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B . 甲午中日战争——公车上书 C . 第一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D . 清朝剥削加深——金田起义
  • 9. (2023八上·武汉月考)  据 19世纪后期上海《申报》中洋商军械广告投放数量的统计表,可知当时( )

    A . 中国边疆危机逐渐缓和 B . 清廷注重学习西方内政 C . 洋商善于利用政局牟利 D . 农民战争威胁清朝统治
  • 10. (2023·崇左) “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以上史实反映的是( )
    A . 军阀割据 B . 救亡图存 C . 军队建设 D . 国家统一
  • 11. (2024八上·蓬江期末) 若将图中的小车看作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其整体趋势是向着民主共和的方向前进,行驶过程中遇到了障碍物,即使紧急制动也由于惯性继续向前,甚至越过障碍物。这可以用来解释( )

    A . 洋务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B .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原因 C . 北洋军阀混战带来的影响 D .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后果
  • 12. (2019八上·富平期末) 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喊出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最能反映运动性质的口号。下列口号所体现的性质与之相同的是:(    )
    A . 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B . 打倒军阀,打倒列强 C . 实业救国,振兴中华 D .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13. 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框中的内容是他们收集到的资源。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歌曲:国民革命军军歌

    照片:《北伐誓师大会》

    文献:《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

    A . 国共第一次合作 B . 国共十年内战 C . 全民族抗日战争 D . 人民解放战争
  • 14. (2024九下·鞍山模拟)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

    A . 发动武昌起义   B . 领导南昌起义 C . 发动秋收起义 D .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 15. 1935 年5月,苏联《布尔什维克》杂志刊登了《在中国红军的前线》一文,首次报道了红军自苏区出征至1935年3月的情形,并指出长征是“真正革命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气概的卓越范例”。下列有关长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长征的原因是因为博古、李德的右倾错误导致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B . 红军渡过金沙江,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 . 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 D . 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 16. (2019八上·云安期末) 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说:“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根据这一说法,中国抗日战争应始于(    )
    A . 七七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卢沟桥事变 D . 九一八事变
  • 17. (2018八上·市北区期末) 1937年12月,马保三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的名义,宣布武装起义。同时,正式通知国民党县长宋宪章,要求联合抗日。能够从这段史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是(  )
    A . 国共合作尚未开始 B . 台儿庄战役胜利结束 C . 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 D . 工农红军完成改编
  • 18. 毛泽东说:“我军打仗,不在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为此,中共中央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 )
    A . 设伏平型关 B . 转战陕北 C . 强渡大渡河 D . 翻越雪山
  • 19. 纪念碑是为纪念已故人物或重大事件而建立的石碑,它是无言的历史,是沉默的缅怀。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序性参观下列纪念碑,正确的先后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④③①② D . ④②①③
  • 20. 2016年3月25日晚,广东大型原创音乐剧《烽火·冼星海》在北京首演,该剧再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留学归来后用音乐作为战斗号角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光辉历程。下列音乐作品中属于他创作的是( )
    A . 《义勇军进行曲》 B . 《黄河大合唱》 C . 《国际歌》 D . 《英雄交响曲》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3·崇左) 侵略与反侵略,寻求国家的独立与富强构成了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的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的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材料二 ① ;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三 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涌现出无数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

    材料四 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主义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大帝国”注定最后被打垮的理由。
    2. (2) 请将材料中①的内容补充完整。材料中的条约,被清朝一些官员称为“万年和约”,幻想这个和约可保万年和平,但历史无情地击碎了这一梦想。请列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
    3. (3) 上图是八年级(1)班同学编写中国近代反侵略英雄的手抄报,收集了三位人物图片,请你完成①②③空白处的简介。
    4. (4)  材料中的“改良主义”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它们最终未能成功的共同原因。指出哪一理论的出现给中国提供了前进方向?
    5. (5)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历史思考和启示。
  • 22. (2022八上·惠民期末) 诗歌和家书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四:2015年清明节前后,央视新闻连续播出《重读抗战家书》栏目:

    材料五:“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四万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哪两次武装起义?
    3. (3) 导致材料三诗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中召开的一次转折性会议是什么?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 (4) 结合材料四,中华民族抗战能够实现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家书的内容集中体现了以什么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5. (5) 根据材料五说出“百万雄师过大江”指哪件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有何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