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B | C | D |
剪纸 | 内画 | 抽纱 | 木雕 |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配制0.1mol·L-1 NaCl溶液 | 除去Fe(OH)3胶体中的NaCl溶液 | 实验室灼烧干海带 | 收集NH3并吸收尾气 |
选项 | 项目 | 化学知识 |
A | 工厂用铁罐车运输浓硝酸 | 浓硝酸见光易分解 |
B | 液氨用作制冷剂 | 极易液化 |
C | 往薯片包装袋内充入氮气 | 性质稳定,常做保护气 |
D | 将冰置于室温下,自动融化为水 | 冰融化成水时熵值增大 |
选项 | 陈述Ⅰ | 陈述Ⅱ |
A |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后无明显现象 | 稀硝酸有氧化性,只能将Fe氧化为 |
B | 已知反应 , 压缩体积可观察到体系颜色加深 | 改变压强可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
C | 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 | 熟石灰中含有 |
D | 用pH计测定相同浓度的、NaCl溶液,测得溶液的pH大于NaCl溶液 | 比较酸性: |
Ⅰ.金属与溶液反应
装置 | 序号 | 金属 | 现象及产物检验 |
ⅰ | 镁条 | 立即产生大量气体,溶液颜色变红棕色; 片刻后气泡减少,金属表面产生红褐色沉淀。 | |
ⅱ | 锌粒 | 开始时无明显气泡,半分钟后有气体产生,溶液颜色慢慢加深;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产生红棕色沉淀 | |
ⅲ | 铜粉 | 无气体产生,溶液逐渐变为蓝绿色; |
取红棕色溶液少许,加入 , 产生蓝色沉淀,推测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复分解 B.双水解 C.置换 D.氧化还原
已知:
①可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
②常温下,部分含钒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见下表;
物质 | ||||
溶解性 | 难溶 | 可溶 | 易溶 | 难溶 |
③+5价钒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与溶液pH的关系见下表;
pH | <6 | 6~8 | 8~10 | 10~12 |
主要离子 |
回答下列问题:
Ⅰ.合成甲醇:;;
Ⅱ.逆水煤气反应:;;
Ⅲ.成气合成甲醇:;;
回答下列问题:
①基态的3d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② , (用 , 表示)。
物质的量/mol | /℃ | /℃ | |||||
0 | 5min | 10min | 15min | 20min | 25min | 30min | |
8.0 | 3.5 | 2.0 | 2.0 | 1.7 | 1.5 | 1.5 |
①在℃条件下5-10min内,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Ⅰ已达到平衡
C.平衡时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反应Ⅰ的平衡正向移动
D.加入适当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
温度(K) | 催化剂 | 转化率(%) | 甲醇选择性(%) | 综合选项 |
543 | Cu/ZnO纳米棒材料 | 12.3 | 42.3 | A |
543 | Cu/ZnO纳米片材料 | 11.9 | 72.7 | B |
553 | Cu/ZnO纳米棒材料 | 15.3 | 39.1 | C |
553 | Cu/ZnO纳米片材料 | 12.0 | 71.6 | D |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相同温度下不同的催化剂对的转化为的选择性有显著影响,根据上表所给数据结合反应原理,所得最优选项为(填字母符号)。
①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
②选择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原因可能是。
已知:
序号 | 反应试剂、条件 | 反应形成的新结构 | 反应类型 |
a | 取代反应 | ||
b |
①从丁二醇出发,第一步的反应类型为。
②相关步骤涉及到酯化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③最后一步反应中,有机反应物为(写结构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