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下册 /第二单元 /6 *哈姆莱特(节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哈姆莱特》同步...

更新时间:2024-02-21 浏览次数:9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新)
  •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读书的乐趣很难和他人分享,因为读书更多的是获得一种心照不宣的快乐,安静地读,安静地体会,才更有收获。

    ②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③作家刘慈欣创作的长篇小说《三体》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科幻佳作,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当之无愧。

    ④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有那些繁文缛节。

    ⑤现在许多年轻人急公好义,不愿踏实学习和工作,希望参加各类电视选秀,以达到快速成名的目的。

    ⑥为了破解乡镇企业发展的难题,有关部门组织经济学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参加座谈,有人提到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

    A . ①③④ B . ①④⑤ C . ②③⑥ D . ②⑤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莎士比亚

    格林布拉特

    宏程心路

    1587年左右,莎士比亚来到了当时英国最大的城市——伦敦。据说莎士比亚最初几年的职业是当杂役,在剧院门口为观众看马。后来,在剧院里当上了勤杂工。在工作过程中,导演发现他口齿伶俐,头脑灵活,就让他在幕后给演员配台词,当戏中的配角不够时,也让他上台跑龙套。渐渐地,在跑龙套的过程中,莎士比亚的戏剧才能得到了发挥。莎士比亚本来就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又加上长时间在剧院里工作,再配上他的戏剧天分,不久,他便开始了剧本的写作。

    剧团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剧院,就得不断有新的剧目上演,莎士比亚的创作才能正好有了用武之地。很快,他创作的《亨利六世》终于在伦敦上演,观众蜂拥而至,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从此,他成为一名当时少见的靠写作剧本就能生存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收入也日渐丰裕。

    慧眼识英杰

    有一天,正在台上演出的莎士比亚引起了一位贵族的注意,他就是南安普顿伯爵。虽然伯爵当时还不满20岁,却已成为伊丽莎白时代最高贵的望族。伯爵是个戏迷,他发现今天这出戏有一位陌生的男演员,并有些特殊的东西吸引着他。经打听,伯爵发现这名普通的小演员竟能写出诗歌,便请团长引见了莎士比亚,并邀请他到自己的府上参加文学聚会。

    就这样,莎士比亚成了南安普顿伯爵家里的常客,伯爵的家和他与这些贵族青年的聚会,似乎成了一所“学院”。在这里,他不仅受到艺术的熏陶,还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为他以后作品中对贵族生活生动的描绘奠定了基础,这对莎士比亚后来的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 

    “一只暴发户式的乌鸦”

    到1592年的时候,莎士比亚在伦敦的戏剧界已经小有名气了。因为他所取得的成就引起了大学才子罗伯特·格林的嫉妒。格林在《千悔换一智》中有这样一段话:

    “别相信他们(指演员们),因为他们当中有一只用我们的羽毛装饰起来的暴发户式的乌鸦,用一张演员的皮包藏起他的虎狼之心。他写了几句虚夸的无韵诗就自以为能同你们当中最优秀的作家媲美。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打杂工,却恬不知耻地以为英国只有他才能震撼舞台。”

    格林的这段话是在影射莎士比亚。格林称莎士比亚为“暴发户”,说明当时莎士比亚在剧坛上已经很引人注目了。“一只用我们的羽毛装饰起来的乌鸦”,说明莎士比亚在创作中大量汲取了前人创作的营养。“用演员的皮包藏起他的虎狼之心”,说莎士比亚有“虎狼之心”,恰恰反映了莎士比亚在创作上坚持自己的风格,敢于同对手抗衡。说莎士比亚是个“打杂工”,反映出他的多才多艺,既当演员,又当剧作家。“恬不知耻地以为英国只有他才能震撼舞台”,这句话是直接影射莎士比亚,因为莎士比亚(Shakespeare)这个姓的前半部分(Shake)有“震撼”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在“大学才子”停止创作之后,莎士比亚真的成了唯一能震撼英国舞台的人。

    悲剧不悲

    1601年,莎士比亚清楚地看见了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创作历史剧和喜剧积累的丰富经验又使他有足够的艺术功力去反映现实,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他开始转向悲剧创作。

    虽然莎士比亚的悲剧人物的结局最终都是死亡,但这并不意味着莎士比亚已经放弃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在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英雄人物身上,都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精神和乐于助人、善良真诚、勇于牺牲的美好品德。莎士比亚对美好的人性并没有失去希望,仍对人类前途充满信心。

    完璧微瑕

    莎士比亚有代表作《哈姆莱特》,剧中丹麦国王的弟弟以水银灌入国王耳中将他毒死,从而引出王子复仇的动人故事。莎翁在这里有个小小的错误:水银不会置人于死地。一般所说的汞中毒是指汞化合物或汞蒸汽的中毒,能由耳道灌入的微量水银在常温下绝不会蒸发出足以致命的汞蒸汽。

    在《裘里斯·凯撒》中,凯撒问勃鲁托斯:“现在几点钟啦?”勃鲁托斯回答说:“已经敲过8点了。”可是敲点报时的钟,是在凯撒被刺约1400年后才发明的。

    (节选自《莎士比亚新传》,有删改)

    【相关衔接】

    他通过具有强大艺术力量的形象,从他的那些典型的、同时又具有鲜明个性的主人公的复杂的关系中,从他们的行动和矛盾中去揭示出他们的性格。戏剧中放射出的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其意义早已超出了他的时代和国家的范围。

    (选自《莎士比亚戏剧集·序》)

    1. (1)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莎士比亚之所以能写剧本,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戏剧天分,二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三是长时间在剧院里工作。 B . 莎士比亚的成功离不开南安普顿伯爵,他的演出引起了伯爵的注意,所以邀请他到自己的府上参加文学聚会,为成功打下基础。 C . 南安普顿伯爵的聚会就像“学院”一样,使莎士比亚受到了艺术熏陶,并且参加聚会的贵族给莎士比亚的创作提供了很多帮助。 D . 人无完人,莎士比亚因为一些相关知识的欠缺,致使他的剧作创作中出现了一些失误,这也影响了他戏剧方面的成就。
    2. (2)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 因为莎士比亚最初几年的职业是当杂役,在剧院门口为观众看马,后又在剧院里当上了勤杂工,因此他口齿伶俐,头脑灵活,于是导演就让他上台跑龙套。 B . 当年的伦敦为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提供了用武之地,他的天赋得到了发挥,最终他成为一名靠写剧本就能生存的剧作家,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 C . 莎士比亚的成功引起了“大学才子”格林的嫉妒,所以格林直言不讳的指责莎士比亚,但这并未阻挡莎士比亚的成功,最终格林只能停止创作。 D . 莎士比亚创作历史剧、喜剧之后,又开始创作悲剧,主要是因为在创作历史剧和喜剧时,他积累了很多创作经验,此外就是他对社会的黑暗和罪恶有所认识。 E . 本文重点介绍了莎士比亚在戏剧和诗歌方面创作的成就,他的戏剧放射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具有超时代的意义。小标题的形式简洁、凝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
    3. (3) 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方面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题目。

    今人作文,皆不足为文,大抵专务节字更易新好生面辞语致说义理处又不可分晓观前辈欧苏诸公作文何尝如此?圣人之言坦易明白,因言以明道,正欲使天下后世由此求之。使圣人立言要教人难晓,圣人之经定不作矣。若其义理精奥处,人所未晓,自是其所见未到耳。学者需玩味深思,久之自可见。

    (节选自朱熹《文论》)

    1. (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大抵专务节字更易新好生面辞语致说义理处又不可分晓观前辈欧苏诸公作文何尝如此?

    2. (2) 与朱熹同为“程朱理学”代表人物的“二程”分别是谁?
    3. (3) 作者认为今人作文怎样才能“足为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 (4) 下列各项中,叙述有错误的两项是
      A . «三国演义»中关羽抵达古域见到张飞,无奈张飞认定其降曹背义。适逢官操部将蔡阳杀至,关羽斩蔡阳明志,关张和好。刘备从袁绍处脱身,三兄弟得以在古城再聚义。 B . «哈姆雪特»中皆欧提斯临走时告诫奥菲利娅不要放纵爱情,不许她和哈姆雷特说话, 而波洛涅斯却提醒女儿应该抬高身价。 C .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句话:“譬流驾马并麒麟,寒鸦配鸾风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 说此话的入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D . «哈姆雷特»中国王安排剑术高超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让雷欧提斯偷偷换上利剑,并且准备好毒酒庆祝哈姆莱特胜利,双管齐下,确保杀死哈姆莱特。 E . «三国演文»中赵云本是袁绍部将,见意绍无忠看救民之心,弃袁结而投了公孙瓒,但在公孙瓒手下也没有发挥才能,后来见到刘备,相见恨晚,赵云便离开公孙瓒而投靠刘备。
    5. (5) 简答题:《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与蒋干“两过江东”大有关系,请简要分析。
四、选择 简答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百多年前的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如突兀异峰崛起于英国文坛。这位伟大的剧作家,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艺术技巧征服了众多当时和后世的读者。《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传世剧作,( )。尽管人们对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的 是谁莫衷一是,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人物形象蕴含着无尽的意义,其一生都伴随着成长的痛楚。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亲情的背离、爱情的无望、重整乾坤的责任和凡夫俗子的矛盾都体现得 。哈姆莱特始终没有满足于个人的复仇,而是在与社会邪恶和自身人性弱点的斗争中,追求社会正义的实现和自身人生的完美。最后,莎士比亚让他在比剑中结束了他 的一生。哈姆莱特虽然倒下了,但了与邪恶斗争到底的榜样。从此,乾坤巨人与凡夫俗子的结合体——哈姆莱特在不同的读者心中获得了新的生命!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形象之一就是主人公哈姆莱特,他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B . 主人公哈姆莱特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形象,他早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C . 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形象之一就是主人公哈姆莱特,世人关注的焦点也是他 D . 主人公哈姆莱特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形象,世人早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他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原型 淋漓尽致 悲壮 树立 B . 原形 淋漓尽致 悲壮 竖立 C . 原型 酣畅淋漓 悲凉 树立 D . 原形 酣畅淋漓 悲凉 竖立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五、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 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文段一

    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节选自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注:克劳狄斯一伙密谋试探哈姆莱特是否真的发疯,然后躲了起来;哈姆莱特随即登场,道出这段独白。

    1. (1) 根据文段一,下列对哈姆莱特以上独白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生存还是毁灭”,哈姆莱特不确定哪一种选择及行为更高贵。这段独白既体现了哈姆莱特审慎多虑的特点,又体现出他具有高度的理性。 B . “默然忍受”意味着无法立刻清算罪恶,还要忍受人间的鞭挞和讥嘲、凌辱和冷眼、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小人的鄙视。 C . “挺身反抗”意味着不再踌躇顾虑,而是立刻行动去扫清罪恶,消除内心的痛苦以及各种不可避免的人生打击,即使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D . “生存还是毁灭”这段独白展现了哈姆莱特的内心冲突,哈姆莱特渴望挺身反抗,却又担心复仇行动一旦失败将给国家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
    2. (2) 文段二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
      ……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


      根据文段二,下列对以上《红楼梦》节选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通过众人之眼,从整体上描写黛玉的言谈举止、气质态度给人的第一印象。 B . 作者通过王熙凤对黛玉的“细细打谅”,凸显黛玉的外貌气质与贾母十分相像。 C . 作者从宝玉的视角,突出描写黛玉的眉眼和神态,透露出黛玉多愁善感的特点。 D . 作者没有从单一视角描写黛玉,而是从不同人物的视角刻画黛玉与众不同的美。
    3. (3) 王熙凤初见黛玉说的一番话,体现出王熙凤怎样的心理以及个性特点?
六、简答题组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今天还读《哈姆莱特》?换言之,读这部剧对于我们自己的人生和对世界的理解有何益处?

    首先,哈姆莱特在遭遇突然的家庭变故后是一个坚定的思想者。一个风华正茂、____①____的大学生,父王暴死,叔父继位,母后改嫁叔父,可以说,他的世界彻底颠倒。他需要重建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在颠倒的个人世界里,他看到了颠倒的乾坤和____②____处境。剧中的其他角色都在按照各自的身份地位道白表演,哈姆莱特却不为表象所遮蔽,总能够____③____,道出表象背后的实质。

    其次,当身处于危险的境地时,他是一个审慎的求证者。为了探寻父亲的死因,他在深夜等候与亡灵对话,佯装疯癫,应对大臣的刺探,甚至对自己心爱的人出言不堪,以掩饰情感。他步步惊心,审慎求证,理清了真相,决定了行动的方向。

    再次,在明白真相之后,他是一个果断勇敢的行动者。待明白了自己的使命所在的地方,置身险境时,果断处理了两个国王派出和他一道去英国的使臣,只身返回祖国。在恋人的礼上,与恋人的哥哥冲突之后,勇于迎战。在决斗中了断一切,结束纷乱局面。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概述后三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整句,语言流畅,不超过60个字。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七、名著阅读
  • 7.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老人与海》中老人历尽艰险,终于在第八十五天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在此之前,他也曾独自一人逮住过两条这么大的鱼。 B . 《欧也妮・葛朗台》中,仆人拿侬,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劳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得到了一只旧表,那是她从葛朗台那收到的唯一礼物。 C . 《哈姆莱特》中,父亲死后哈姆莱特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他对生活经历了由充满信心到迷茫到再次坚定,最后他决心奋起复仇,哪怕以生命为代价。 D . 《家》中鸣风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性情刚烈,敢于大胆地打破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以一个丫头身份去爱一个“少爷”,最终勇敢地为爱情献身。 E . 《狂人日记》中,狂人因为踹了赵贵翁的陈年流水簿子一脚,而心怀惴惴,反复思虑, 在翻查历史时从字缝里发现了旧时代“吃人”的真相。
  • 8. 下列对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三国演义》中,曹操虚心纳贤,求贤若渴,如赤壁之战前阚泽替黄盖献诈降书,曹操得书后大喜,毫不怀疑,急忙与阚泽商议相关接待事宜。 B . 哈姆雷特看到福丁布拉斯的军队后,说“从这一刻起,让我摒除一切疑虑妄念,把流血的思想充满在我的脑际”。这是他性格的转折点,是从延宕转入行动的关键。 C . 《边城》中,老船夫的洒葫芦被顺顺借去了,没想到送还酒葫芦的人居然是二老,遗憾的是当时翠翠并没有认出二老,只是感觉眼熟。 D . 《老人与海》中,老人在与鲨鱼搏斗时,曾有过短暂的犹豫甚至畏惧的心理,这样的描写虽然使老人这个形象更丰满、更真实,但大大削弱了老人的“硬汉形象”。 E . 《茶馆》中,逃兵老陈和老林交钱保住了性命,说媒拉纤的刘麻子被抓砍头,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黑暗势力蛮横霸道,社会秩序混乱。
八、选择类
  • 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孔乙己》描写了科举考试失意者的命运。作者对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和因窃书而被赶出鲁镇的悲惨遭遇,寄予了同情。 B . 已知杀父娶母的实情却迟迟不采取复仇行动,这一情节构成《哈姆莱特》中著名的“延宕”,体现了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心理。 C . 宋词至苏轼,让人耳目一新,苏轼拓宽了词的题材,提升了词的格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开创了具有革新意义的豪放词派。 D . 意识流小说以心理时间作为叙述的主要时序,代表作品有《墙上的斑点》《追忆逝水年华》等。斯特林堡的《半张纸》也有一点意识流的味道。
九、小阅读-课内
  • 10.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戏剧作品《窦娥冤》中 、《雷雨》中、《哈姆莱特》中 ,这些都是悲情人物“有价值的东西”,也都遭遇了现实的摧残和毁弃。阅读这样的悲剧作品,常常会引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悲伤、哀痛乃至愤懑,激发我们对良知的坚守、对道义的追求。
  • 11.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哈姆莱特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人物形象。如歌德把他复仇的延宕归结为他的懦弱无能、多愁善感;柯乐律治认为是敏感与过多的思考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请结合全剧,说说你心中的哈姆莱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观点一 哈姆莱特是一个有思想的王子。他目光敏锐,思想深刻,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当他父亲的灵魂揭发了事情的真相后,他马上意识到一切反常现象的根源在于时代的颠倒混乱,自己不仅要为父报仇,而且要重整乾坤。“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担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观点二 哈姆莱特是一个快乐的王子。他在国外留学,接受了人文主义教育,对人生、世界都有新的看法。他是一个有着美好理想的青年。

    我的观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