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3-06 浏览次数: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题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2023高三上·怀宁月考) 统治集团的形成是和中央集权制的瓦解及庄园制的发展分不开的,他们在封建采邑的基础上,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统治国家。这一现象描述的是13世纪的( )
    A . 印度 B . 西欧 C . 朝鲜 D . 日本
  • 2. (2023高三上·怀宁月考) 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 )

    A . 王权演变 B . 教权演变 C . 贵族权力变化 D . 市民权力变化
  • 3. (2023高三上·怀宁月考) 明清时期,江南与外地交流的产品中量最大的单项产品,有稻米、大豆与豆饼、蚕丝、丝织品、棉花、棉布、铁与铁器、木材等。以稻米为例,明代时江南稻米仍向外地输出,但此时江南粮食供应已日趋紧张。到了清代,灾年调剂在江南稻米输入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同时,平时性输入已经成为稻米输入的主要形式。这说明江南(   )
    A . 自然灾害影响稻米产量 B . 农耕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C . 商贸利润促使经济转型 D . 经济地位已经有所下降
  • 4. (2023高二下·宜宾期末)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认为,一个怀孕的女奴如获得了解放,其子女出生天然就应当是自由的。未成年人应当处于监护之下……这些都应当反映在法律和政治生活上。其意在主张(   )
    A . 淡化奴隶社会的等级观念 B . 保护生命个体的人文精神 C .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D . 捍卫弱势群体的平权地位
  • 5. (2023高三上·怀宁月考) 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此外,制作大量珍贵的玉器、漆器、象牙器、陶器等所需的专业人员数量也很庞大。这主要反映出当时具备(   )
    A . 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B . 先进的手工业技术 C . 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 D . 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 6. (2023高三上·怀宁月考) 1961~1963年我国大规模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据史料记载,1961~1962年两年我国共减少职工1887万人,全国吃商品粮的城镇人口,从1961~1963年6月共减少2800万人。关于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分析最合适的是( )
    A . 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导致城市粮食供应紧张 B . 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 C . 险恶的国际环境迫使我们转移城市人口 D . 国民经济发展严重受挫
  • 7. (2023高三上·怀宁月考) 隋朝保留了均田制,但也做了一定的调整,不再给女性和未成年男性分配土地,相反,一夫一妻的家庭(户)成为均田制的基本财政单位。家中的男性主人承担起全国的赋税和劳役职责,隋朝对均田制的调整(   )
    A . 强化了父权的权威 B . 加强了对农民人身控制 C . 有效抑制土地兼并 D . 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8. (2023高三上·怀宁月考) 图2是漫画《战争病患者的末日(1937年)》,该漫画反映了(   )

    A . 正面战场日本侵略者的嚣张 B . 敌后战场军民团结抗敌的士气 C . 战争初期敌我双方力量悬殊 D . 中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斗志
  • 9. (2023高三上·怀宁月考) 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中说:“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为此(   )
    A . 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反抗北洋军阀统治 B . 无产阶级开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C . 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思想运动启蒙民众 D . 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 10. (2023高三上·怀宁月考) 1957年9月,中共中央指出,“调整社队规模,一般一村一社,作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生产队以20户左右为宜,十年内不予变动;社对队实行“包工、包产、包财务',超产提成,减产扣分;深远山区也可包产到组、到户”。这一指示( )
    A . 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进程 B . 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 C . 促进了农业持续快速发展 D . 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 11. (2023高三上·怀宁月考) 1927年11月,在临时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通过的《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指出:中国革命是无间断的革命,民主革命不能“自告一段落”,为了推翻豪绅地主阶级,必须同时推翻资产阶级。由此可见,该决议案( )
    A . 肯定了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和艰巨性 B . 丰富发展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理论 C . 适应了中国的国情和革命的实际需要 D . 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界限
  • 12. (2023高三上·怀宁月考) 公元前6世纪,希腊世界向东连接埃及、叙利亚、巴比伦等东方文明地区,更南通非洲,北出黑海,西及中欧、西欧内陆,远远超过爱琴海文明的规模。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 B . 爱琴海文明的民族认同 C . 海外殖民和商品经济贸易往来 D . 平民和贵族的长期斗争
  • 13. (2023高三上·怀宁月考) 五四时期,进步学生举行游行示戚、公开演讲、文艺演出,组建社团等爱国活动。在他们的带动下,工人,资产阶级、商人、教育界、新闻界甚至贩夫走卒也都参与政治请愿、抵制日货等行动,由此可见,五四运动( )
    A .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B . 表明民族意识的开始觉醒 C . 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 . 凝聚了各阶层的革命力量
  • 14. (2023高三上·怀宁月考) 右图为1920年发表于《新妇女》杂志上的一首题为《家庭》的诗。这首诗(   )

    A . 标志白话文诗成为诗歌主流 B . 成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开端 C . 是青年奋起反抗旧礼教写照 D . 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
  • 15. (2023高三上·怀宁月考) 董仲舒认为:对社会民众的教化直接影响到王朝的统治,故君王要通过学习儒家典籍,成圣成善,在此基础上施行王道教化;其次,各级官吏要上承君王,下启社会民众,通过施政和兴办教育等多种途径完成对社会民众的教化。材料表明(  )
    A . 儒家伦理提升了官吏执政能力 B . 社会教化拥有浓厚的政治内涵 C . 社会教化能够规范民众个人的行为 D . 社会教化的原则是三纲五常
  • 16. (2023高三上·怀宁月考)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提到:“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
    A . 当时士农工商的界限正在逐渐淡化 B . 当时通过经商致富的人比从事农业或手工业要快 C . 西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D . 表明当时政府税收主要来自于商业
二、材料分析题(52分)
  • 17. (2023高三上·怀宁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扬梦·乘风破浪】

    从永乐三年(1405)到宣德八年(1433年),他率领规模浩大的船队,跨越亚、非二洲,对占城(越南中南部)、真腊(柬埔寨)、遥罗(泰国)等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友好访问。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中国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巨大贡献。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梦碎·天朝之殇】

    1842年,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经过中英战争的激烈碰撞后,开始经历长达百年的屈辱。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寻梦·长夜星光】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说:“麦喀士(马克思),日耳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上提出“三民主义”。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29年,毛泽东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材

    【追梦·奔向富强】

    2022年,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成功举办了冬奥会,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顾满成功,疫情防控成绩斐然。我们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二十大”,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学习强国

    1. (1) 材料中的“扬梦”和“梦碎”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 (2) 根据材料“寻梦”,分析在寻梦路上我国众多仁人志士进行了哪些探索?
    3. (3) 从“扬梦→梦碎→寻梦→追梦”的曲折发展之路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 18. (2023高三上·怀宁月考)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清代官修《明史》载:“顺治三年六月,大兵克绍兴,以海(朱以海,即明鲁王)遁入海。久之,居金门,郑成功礼待颇恭。既而懈,以海不能平,将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中”。

    材料二:江日升在其著作《台湾外纪》中,引“野史”《明季续闻》道:“辛丑,(郑)成功迎(鲁)王归金门,仍奉供给。壬寅(1662年)五月初八日成功殆……(十一月)鲁王薨。

    注:江日升是为明末将领之后,自幼听闻父亲谈论明郑事迹,康熙年间恩科解元。

    材料三:1959年,明鲁王墓于金门重见天日,出土刻有墓志铭的石碑一块,上刻“监国鲁王讳以海……力图光复,虽末路养晦,而志未尝一日稍懈也……王素有哮疾,壬寅(1662年)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而薨”等字。

    1. (1) 指出材料一、二中对明鲁王的死因记载的矛盾之处。
    2. (2) 针对明鲁王死因,你认为上述两则材料何者可信?或你另有观点?说明理由。
    3. (3) 材料三对澄清明鲁王的死因有何价值?从史料的性质和价值的角度简述理由。
    4. (4) 综合上述材料,例举两项导致历史记载出现“矛盾”的原因,并指出破解这一“矛盾”的方法。
  • 19. (2023高三上·怀宁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4年,商部开始劝办商会,此后商会数量不断增加。在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引导下,商会是被动充当现代化动力的。1914年全国各商会代表在上海召开大会,宣告全国商联会成立,资产阶级走到了国家政府的前面。他们不仅大力从事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工商实业活动,而且积极参与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活动。因此,这一时期便成了中国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商会兴起的国内有利条件。
    2. (2) 根据材料,比较商联会成立前后资产阶级作为“现代化动力”的不同状态。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导致状态发生变化的国内外政治局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