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下册 /第一单元 /3 *鸿门宴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必修下册语文3《鸿门宴》同步...

更新时间:2024-02-20 浏览次数:7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新)
  • 1. 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公,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也可作敬辞,尊称男子,文中的“沛公”指爵位。 B . 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曾被称为“天府之国”。 C . 相,是指在朝中的文臣,一般特指宰相,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 D . 山东,指崤山以东,泛指秦以外的六国,而现在的“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
  • 2.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A . 于是项伯复 B . 头发指,目眦尽裂 C .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 D .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
  • 3.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下列语句中,最有可能是出自鲁智深之口的一项是(    )
    A . 小人托赖相公的福荫,偶然侥幸,打死了这个大虫。非小人之能,如何敢受赏赐?小人闻知这众猎户因这个大虫受了相公责罚,何不就把这一千贯给散与众人去用? B . 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竭力施功,有何不美! C . 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我们都做个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却不好! D . “呸!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这个腌臢泼才,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回头看着李忠、史进道:“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
二、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文言文《鸿门宴》,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帏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节选自《鸿门宴》)

    1. (1) 下列选项中与所给例句句式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籍何以至此

      A . 沛公安在                   大王来何操 B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 夫晋,何厌之有             句读之不知 D .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不吾知也
    2.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伯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私情救张良,但他智短虑浅,头脑简单,在“信义”面前,他不明是非,最终被刘邦拉拢。 B . 刘邦与项羽的为人处世相反,在选文中,刘邦的“四问”非常高明,清楚地表现了他处变不惊、善于用人的性格特点。 C . 从项伯夜驰至沛公军、张良引项伯与刘邦相见可以看出,张良是这场宴会中刘邦阵营的总导演,是一个善于谋略的大智者。 D . 节选的第一段文字,虽然没有对项羽进行重点描写,但从“项王许诺”一句中可以看出,项羽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
    3. (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司马”,我国古代的官职名,战国时期“司马”为武职,专门纠察军队队列秩序。 B .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 . “再拜”是古代一种相对隆重的礼节,在表示郑重呈献某物或接待某人时,行多次的叩拜礼。 D . “参乘”又写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古代四匹马拉的车。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②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 ,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高祖常徭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蕲,至陈而王,号为“张楚”。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时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众立季为沛公。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北救赵;令沛公西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鸿门宴后,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汉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兵败身死。天下大定,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第八》,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汉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 B .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汉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 C .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汉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 D .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汉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常有大度                  度,然后知长短 B . 霸上                  晋函陵 C .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        沛公默 D . 运筹策帷帐之中          子哂之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季仁厚好施,心胸豁达。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概,不从事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普通事务,向往秦始皇出行时的大丈夫之举。 B . 刘季约法三章,受民拥护。入关后他宣布法令,百姓们欢喜争送酒食劳军,他表示军中虽然缺粮但不拿百姓的东西,于是更受拥护。 C . 刘季善于纳谏,集思广益。他听取张良、樊哙等人的建议,封府库,还军霸上;“鸿门宴”中,他也听取属下建议,最后死里逃生。 D . 刘季任人唯贤,知人善用。他在洛阳南宫设酒,宴请列侯将领时坦言,因为有张良、萧何、韩信等人的辅佐,自己才取得天下。
    4.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 (5) 综合本文及课文《鸿门宴》的内容,从项羽一方概括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阳武人陈平事项羽,殷王反,项羽使平击降之。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仗剑亡,渡河,归汉王于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 , 典护军。诸将尽讙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如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曰:“善!”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大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五月,将军纪信言于汉王曰:“事急矣!臣请诳楚,王可以间出。”于是陈平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楚因四面击之。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曰:“食尽,汉王降。”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去,令韩王信与周苛、魏约、枞公守荥阳。羽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已出去矣。”羽烧杀信。

    项羽自知少助,食尽,韩信又进兵击楚,羽患之。汉遣侯公说羽请太公。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楚归太公、吕后,引兵解而东归,汉王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从之。

    五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固陵,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信、越不至,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坚壁自守,谓张良曰:“诸侯不从,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齐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坚;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为相国,今豹死,越亦望王,而君王不早定。今能取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信家在楚,其意欲复得故邑。能出捐此地以许两人,使各自为战,则楚易破也。”汉王从之。于是韩信、彭越皆引兵来。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灭楚》,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B . 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C . 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D . 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2. (2)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与《鸿门宴》中“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中“参乘”意义相同。 B . 长者,文中指地位显贵的人。《齐桓晋文之事》中“为长者折枝”一句中的“长者”也是这个意思。 C . 大牢,即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文中“大牢具”是指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属待客的最高礼节。 D . 赐骸骨,亦称“乞遗骸”“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思是请允许我自己回老家安度晚年,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楚攻打荥阳时,汉军处于劣势,不得已选择割地求和,亚父看出这是进攻的最好时机,但项王仁义,不愿意趁人之危,没有听从,这让亚父非常愤怒。 B . 汉王把四万两黄金交给陈平,由他全权处理,不再过问金钱的支出问题,可见汉王对陈平的信任,陈平也不负所托,顺利离间了项羽和钟离昧等人的关系。 C . 在楚汉约定平分天下之后,项羽选择东归;汉王在属下的劝谏之下决定趁着楚军疲惫不堪之际,乘势一举夺取天下。 D . 事态紧急之时,纪信乘上了汉王的车子,诈称投降,楚人欢呼雀跃,以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不料汉王趁乱从西门逃走,项王盛怒之下烧死了纪信。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楚兵且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

      ②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③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5. (5) “纪事本末”与“纪传体”一样,也是一种史书体裁。参照选文内容与所学的《鸿门宴》,简要概括“纪事本末”与“纪传体”体裁的不同特征。
三、选择题
  • 7. 下列选项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距关,毋内诸侯              皆为龙虎,成五采 B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张良出,要项伯 C .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令将军与臣有郤 D .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沛公奉卮酒为寿
  •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B . 沛公居山东 C .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 . 财物无所取
四、语言表达(新)
  • 9. 结合《鸿门宴》的内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要求:参考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结构补写,所写句子能使语段意思完整,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字。

    《鸿门宴》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例如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则在劣势下忍辱负重高瞻远瞩①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随机应变项羽任人唯亲刚愎自用 , ②。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则有奸必肃,又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这样的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并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

  • 10. 《鸿门宴》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结合《鸿门宴》的内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要求:所写句子能使语段意思完整,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字。

    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见,① ;② ,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随机应变。项羽任人唯亲刚愎自用;③。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则有奸必肃,又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这样的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并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