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语文11月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2-20 浏览次数:19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4·泸县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东坡论唐朝大诗人兼画家王维(字摩诘)的《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也。或曰:‘非也,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

    以上是东坡的话,所引的那首诗,不论它是不是好事者所补,把它放到王维和裴迪所唱和的辋川绝句里去是可以乱真的。这确是一首“诗中有画”的诗。“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可以画出来成为一幅清奇冷艳的画,但是“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二句,却是不能在画面上直接画出来的。好画家可以设法暗示这种意味和感觉,却不能直接画出来。诗中可以有画,像头两句里所写的,但诗不全是画。而那不能直接画出来的后两句恰正是“诗中之诗”,正是构成这首诗是诗而不是画的精要部分。

    然而那幅画里若不能暗示或启发人写出这诗句来,它可能是一张很好的写实照片,却又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品——画,更不是大诗画家王维的画了。这“诗”和“画”的微妙的辩证关系不是值得我们深思探索的吗?诗中有画,而不全是画,画中有诗,而不全是诗。诗画各有表现的可能性范围,一般地说来,这是正确的。

    中国古代抒情诗里有不少是纯粹的写景,描绘一个客观境界,不写出主体的行动,甚至于不直接说出主观的情感,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的“无我之境”,但却充满了诗的气氛和情调。唐朝诗人王昌龄一首题为《初日》的诗云:

    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

    王昌龄这首诗,使找想起德国近代大画家门采尔的一幅油画,那画上也是灿烂的晨光从窗门撞进了一间卧空,乳白的光辉浸漫在长垂的纱幕上,随着落上地板,又返跳进入穿衣镜,又从镜里跳出来,抚摸着椅背,找们感到晨风清凉,朝日温煦,室里的主人是在画面上看不见的,她可能是在屋角的床上坐着。

    门采尔这幅画全是诗,也全是画;王昌龄那首诗全是画,也全是诗。诗和画里都是演着光的独幕剧,歌唱着光的抒情曲。画里本可以有诗,但是若把画里每一根线条,每一块色彩,每一条光,每一个形都饱吸着浓情蜜意,它就成为画家的抒情作品,像伦勃朗的油画,中国元人的山水。诗也可以完全写景,写“无我之境”,而每句每字却反映出自己对物的抚摩,和物的对话,表出对物的热爱,像王昌龄的《初日》那样,那纯粹的景就成了纯粹的情,就是诗。

    但画和诗仍是有区别的。诗里所咏的光的先后活跃,不能在画面上同时表出来,画家只能捉住意义最丰满的一刹那,暗示那活动的前因后果,在画面的空间里引进时间感觉。而诗像《初日》里虽然境界华美,却赶不上门采尔油画上那样光彩耀目,直射眼帘。然而由于诗叙写了光的活跃的先后曲折的历程,更能丰富着和加深着情绪的感受。

    诗和画各有它的具体的物质条件,局限着它的表现力和表现范围,不能相代,也不必相代。但各自又可以把对方尽量吸进自己的艺术形式里来。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艺术意境”。

    (节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诗(文学)和画的分界》,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蓝溪白石出”一诗虽为好事者所补,但把它和王维其他诗作放在一起,亦可以假乱真。 B . “空翠湿人衣”虽不能在画面上直接画出来,但好的画家可以设法表现这种意味和感觉。 C . 王昌龄《初日》诗用“云发不能梳”暗示在晨光入户、杨花满地之景中有一位女子存在。 D . 诗画虽各有不同,但能把对方尽量吸进自己的艺术形式里来,扩展其表现力和表现范围。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苏东坡对王维《蓝田烟雨图》的评价引入话题,展开对诗与画关系问题的探讨。 B . 文章通过对王昌龄《初日》诗和门采尔一幅油画的对照分析,论证了诗与画的不同。 C . 文章举伦勃朗的油画和元人山水画的例子,意在论证画作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抒情的。 D . 引入论题后,文章先论证诗和画的同和异,最后强调诗画圆满结合是谓“艺术意境”。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描绘了一个客观境界,不写出主体的行动,甚至于不直接说出主观的情感,属于“无我之境”。 B . “巴山夜雨涨秋池”“月移花影上栏杆”中“涨”和“移”两个动词所涉及的时间变化是很难在绘画作品里直接表现出来的。 C . 诗中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生动,画中有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证明一流的诗人和画家是能够消除画和诗的区别的。 D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这句话同样可以用来论证绘画和诗歌的关系。
  • 2. (2024·泸县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的“三点半”放学现象,给家长带来了接孩子难的问题,有的还因此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增加了校外负担,导致发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共有10 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与此同时,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还存在着课后服务时间偏短、经费保障不到位、吸引力不够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摘自《教育部就“双减”答记者问: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中国日报网,7月24日)

    材料二:

    南都教育联盟日前发起了一项相关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如果校外培训机构假期或周末不开课,有近三成家长没想好怎幺办,剩下的超七成家长的安排有这些主要选择:超四成家长会选择为孩子报网课、36.64%的家长会让孩子参与校内课后的学科特色托管班等。

    至于为什么给孩子报培训班,调查结果如下:

    (摘编自睿艺《校内暑托还是校外培训数据里的民意是什么?》,《南方周末》7月14日)

    材料三:

    课后服务必须突出育人导向,提供丰富课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年级、分层次、系统性、个性化统筹开设课后服务课程。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积极争取退休教师、学生家长、高校优秀学生、体育教练、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此外,要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内容,征集和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免费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各级教育部门要主动抓好统筹协调,全面指导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制定课后服务费标准,做好教师课后服务绩效工资总量增核、完善教师合理取酬办法等有关工作。

    (摘编自《江苏教育报》,8月14日)

    材料四:

    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推出已两年多了,确实解决了一些家长的“三点半”难题,得到不少家长支持,但仍有担忧的声音存在:有人担心延时服务可能会变成变相的补课,也有人担心延时服务的质量不高。

    事实上,在过去的实践中,“费力不讨好”是一些学校课后延时服务面临的尴尬。一方面学校老师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开设课后延时班,为家长下班后接送孩子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学生家长却并不买账,有的嫌延长的时间还不够长,有的不认可延时服务的质量,仍然将孩子送去课外培训班或者托管班。

    (摘编自罗燕《课后延时服务咋能叫好又叫座?》,《民生周刊》,2021年第15期)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使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有助于缓解家长焦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B . 校外培训机构假期或者周末不开课,超过70%的家长给孩子安排了诸如网课、参与校内课后的学科特色托管班等内容。 C . 课后服务工作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一些学校在服务时间、经费保障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D . 各级教育部门要统筹协调,制定课后服务费标准,做好课后服务绩效工资总量增核、完善合理取酬办法等工作。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孩子放学早、家长不便接的“三点半”现象是困扰家长的难题,也是导致家长把孩子送去校外培训机构的根本原因。 B . 课后服务不必非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由家长及社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承担,以突出育人导向,为学生提供丰富课程。 C . 在假期给孩子报培训班,近六成家长是为孩子“培养特长与爱好”,近半受访者认为安排暑假培训班可“巩固学习成果”。 D . 课后延时服务不仅是学校的“服务”,同时也可争取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如果创造性地开展,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3. (3)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怎样才能使“课后延时服务叫好又叫座”。
  • 3. (2024·泸县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鹃为什么这样红 

    红边瑾

    过了三月,春风就开始为小兴安岭送暖,一点一点地化去树下的冰雪,一点一点地拂醒冬眠的树枝,于是,就有了报春的杜鹃花盛开满山了。

    是啊,这片土地曾经历过历史的寒冬,有一条红色的河流奔腾在白山黑水之间,那么悲壮不屈,气壮山河。

    记得,位于小兴安岭西侧的龙门石寨是抗战时期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的密营所在地,每一株杜鹃花里,都浸染着先烈们抗日救亡的铁血。

    1931年秋天,东北三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松江悲歌盘旋,辽河两岸人哭。眼看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个头不高的辽宁朝阳青年赵尚志,毅然肄业离开了远在广东的黄埔军校,返回家乡从事抗日活动。他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拥有了出众的军事指挥才能。1936年山菊花盛开的时候,赵尚志在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成立大会上被选为执行主席。省委确定了抗联第三和第六军扩大抗日根据地,向新区发展,向日伪统治薄弱的狭缝中突击的策略,提出了在北满通北、海伦一代开拓新的游击区、建立抗联后方基地的任务。

    比之南方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东北抗日联军的西征也很艰苦,因为他们要在林区高寒的无人区求生。1937年3月初,远征部队挺进到小兴安岭的通北林区,吸引了日伪军从各地调集来的8000多人对远征部队实施前堵后追,敌人意欲将三军主力一举歼灭。时至隆冬,许多战士被冻伤冻死。由于敌人严密的封锁,部队给养发生极大困难,粮食吃尽,只好宰食瘦弱的战马,马肉吃光了吃马皮,马皮吃光了就以橡子为食。当部队行至通北八道林子时,部队已经断炊数日,危机之下,赵尚志决定在这里埋伏狙击鬼子。

    部队在密林深处卧雪静等了两个多小时后,步行的一个营伪军和马爬犁拉着的100多名日本兵先后进入了伏击圈。赵尚志指挥部队放过伪军,一齐向日本兵射击。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日伪军措手不及,拉爬犁的马受惊扭头就跑,一时间人仰马翻。有的日伪军仓促抵抗,有的日伪军拼命外跑,趁着日伪军失去指挥、乱了阵脚的机会,赵尚志命令部队向敌人发起冲锋。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战斗,西征的抗联将士取得了首胜。赵尚志率领部队到达通北后,为扭转被围追堵截的被动局面,又打了一次“冰趟子伏击战”,部队又一次大获全胜。

    “八道林子阻击战”和“冰趟子伏击战”是赵尚志指挥抗联三军远征队进行的两次较大的战斗,也是抗联斗争史上敌众我寡、以少胜多的两次著名战例。

    抗联三军两次西征打下了稳固的群众基础,在通北林区南北河流域建立起了抗联后方基地,这一地区成为黑嫩平原游击战争的指挥中心,指挥北满抗联部队在大小兴安岭林区与敌人进行殊死抗争、浴血奋战,赵尚志、李兆麟、冯仲云、金策、许亨植、戴鸿宾、冯治纲、张兰生、王明贵、王钧、赵敬夫、高禹民、于天放、陈雷、郭铁坚、雷炎等留下了许多流血牺牲的悲壮故事。

    在抗联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李兆麟、于天放、陈雷以战斗生活为背景,一段一段写出了著名的歌曲《露营之歌》。这首歌,边写边改边唱,从西征开始,写到西征结束: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

    征马踟蹰,寒气侵入夜难眠。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战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

    伟志兮!何能消灭!

    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

    夺回我河山。

    其中,“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两句歌词的故事催人泪下。

    当时,部队露营在外,寒冷的天气里,抗联战士只能围坐篝火取暖。篝火燃烧,耗尽了周围氧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人睡着后,很容易吸进二氧化碳中毒昏迷,有的人昏倒在篝火里,等战友发现时人已经死去,更有甚者,有的被火烤焦了,烤干了,只剩下了半个躯体……

    杜鹃为什么这样红?我想,该是啼血的黎明和迎春的诗句吧?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写作时运用夸张的手法去凸显抗联战士们遭遇的困境,例如“许多战士被冻伤冻死”“部队已经断炊数日”。 B . 出身于黄埔军校的赵尚志,军事指挥才能出众,在省委确定战斗策略和提出作战任务后,他指挥了两次著名的战役。 C . 文章依次列出流血牺牲英雄的姓名,表现了作者对众多牺牲英雄的尊重,因为每个为国牺牲的英雄都值得被铭记。 D .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由抗联战士的悲惨命运生发开去,将“杜鹃为什么这样红”这问题置于读者面前,启人深思。
    2. (2) 作者看到小兴安岭的杜鹃花盛开满山,为什么会联想到龙门石寨?请谈谈你的看法。
    3. (3) 《露营之歌》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 4. (2024·泸县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莹字奉光,琅邪临沂人也。父懋,光禄大夫、南乡僖侯。莹选尚宋临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太子舍人,抚军功曹,散骑侍郎,司徒左西属。齐高帝为骠骑将军,引为从事中郎。顷之,出为义兴太守 , 代谢超宗。超宗去郡,与莹交恶,既还,间莹于懋。懋言之于朝廷,以莹供养不足,坐失郡废弃。久之,为前军谐议参军,中书侍郎,大司马从事中郎,未拜,丁母忧。服阕 , 为给事黄门郎,出为宣城太守,迁为骠骑长史。复为黄门侍郎、司马、太子中庶子,仍迁侍中,父忧去职。服阕,复为侍中,领射声校尉,又为冠军将军、东阳太守。居郡有惠政,迁吴兴太守。明帝勤忧庶政,莹频处二郡,皆有能名。甚见褒美。还为太子詹事、中领军。永元初,政由群小,莹守职而不能有所是非。莹从弟亮既当朝,于莹素虽不善,时欲引与同事。迁尚书左仆射,未拜。会护军崔慧景自京口奉江夏王入伐莹假节率众拒慧景于湖头夜为慧景所袭众散莹赴水乘榜入乐游因得还台城慧景败,还居领军府。义师至,复假节,都督宫城诸军事。建康平,高祖为相国,引莹为左长史,加冠军将军,奉法驾迎和帝于江陵。帝至南州,逊位于别宫。高祖践阼 , 迁侍中、抚军将军,封建城县公,邑千户。寻迁尚书左仆射,侍中、抚军如故。顷之,为护军将军,复迁散骑常侍、中军将军、丹阳尹。视事三年,迁侍中、光禄大夫,领左卫将军。莹性清慎,居官恭恪,高祖深重之。天监十五年,迁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丹阳尹、侍中如故。莹将拜,印工铸其印,六铸而龟六毁,既成,颈空不实,补而用之。居职六日,暴疾卒。赠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选自《梁书·卷十六》,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会护军崔慧景自京口奉江夏王/入伐莹/假节率众拒慧景于湖头/夜为慧景所袭/众散/莹赴水/乘榜入乐游/因得还台城/ B . 会护军崔慧景自京口奉江夏王入伐/莹假节/率众拒慧景于湖头/夜为慧景所袭/众散/莹赴水/乘榜入乐游/因得还台城/ C . 会护军崔慧景自京口奉江夏王入伐/莹假节/率众拒慧景于湖头/夜为慧景所袭/众散/莹赴水乘榜入乐游/因得还台城/ D . 会护军崔慧景自京口本江夏王/入伐莹/假节率众拒慧景于湖头/夜为慧景所袭/众散/莹赴水乘榜入乐游/因得还台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治民、进贤、决讼、检奸等事务,具有较高实权。 B . 服阕,指守丧期满,旧俗父母去世后,子女需要守丧三年,期间应停止娱乐活动。 C . 践阼,也称“践祚”或“践胙”,指走上阼阶主位,一般用于表示天子登上皇位。 D . 视事,指官员到地方任职之初,需考察当地政事和了解民俗民情,故称“视事”。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莹娶临淮公主后,历任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等职,在被提拔为从事中郎后不久又被委以义兴太守之重任。 B . 王莹曾因供养不足而被免职,过了一段时间才被重授官职,但未上任,直至为母亲守丧结束,才再次为官。 C . 王莹在任东阳太守和吴兴太守期间都有较好的评价;永元初,小人把持政事时,王莹忠于职守,针砭时弊。 D . 王莹在梁高祖时期,为官恭敬谨慎,深受高祖的器重,最后因为突然发病而死于任上,被追赠侍中等官职。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超宗去郡,与莹交恶,既还,间莹于懋。

      ②莹从弟亮既当朝,于莹素虽不善,时欲引与同事。

  • 5. (2024·泸县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秋夜

    白居易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注】①溶溶:宽广的样子。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之中诗人勾勒出了寂寞孤独的心境,这种心境与静谧的月夜在基调上是非常吻和的。 B . 颈联转写动物,描写塞外鸿雁急飞、邻家鸡啼,以反衬晚秋之夜的寒冷而漫长。 C . 此诗所写月夜的氛围是气势恢宏,色彩皎洁幽丽,用这种恢宏衬托个人的渺小。 D . 此诗语言浅淡:浅,就是浅显通俗,不饰典故,不用深奥之语;淡,就是轻轻入之,淡淡出之,不着浓彩,不用艳词。
    2. (2) 请结合颔联所写到的意象,赏析这一联写景的艺术效果。
  • 6. (2024·泸县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诗经·卫风·氓》中多次运用了比兴手法,其中“”两句以新鲜的桑叶来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2. (2) 《劝学》在连续列举出见者、闻者、乘者、渡者实现了自身本来难以实现的目的之后,紧接着得出了一个结论,即“”。
    3. (3) 陆游在《游山西村》中,以“”两句表现出自己在山行中看到了前途与希望,也悟出了人生困顿中的哲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2024·泸县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叶挺纪念馆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刚刚完成数字化展升级,展厅融合动态影像、三维数据采集和展示、雷达感应、互动触控、光影油墨等多种技术,打造由“无实物、场景化、重交互”的参观模式,引领人们(    )地回顾叶挺波澜壮阔、铁骨铮铮的一生。

    叶挺原名叶为询,广东惠州农家(    ),启蒙老师陈敬如为其取名“叶挺”,意为“人要上行、叶要上挺”,有挺身而出、拯救中华之(    )。

    1917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长信,抒发“振污世,起衰弱”之志。1924年,叶挺前往苏联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回国后,叶挺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后改任独立团团长,参加北伐战争。他带领独立团进攸县、打醴陵、克平江、夺汀泗、取咸宁、占贺胜、陷武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铁军”威名由此远播,“北伐名将”享誉中外。

    革命危急关头,1927年8月,南昌起义号角吹响,叶挺任前敌总指挥;同年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成为首位工农红军总司令。起义失败后,他漂泊海外。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党中央作出指示,叶挺亲自领导和组建新四军驰骋大江南北,再展“铁军”雄风。

    叶挺将军纪念园内,策马奋战、铁骨铮铮的将军雕像静静矗立,守望着祖国大好河山;铿锵有力的入党宣誓、(      )的家书朗诵、满腔热血的青春歌咏常常萦回于此。

    1.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如临其境    出身    期冀    饱含深情 B . 身临其境    出生    含义    饱含深情 C . 如临其境    出生    期冀    声情并茂 D . 身临其境    出身    含义    声情并茂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根据党的指示,叶挺亲自领导和组建新四军驰骋大江南北,再展“铁军”雄风。 B .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党中央作出指示,叶挺亲自组建和领导新四军驰骋大江南北,再展“铁军”雄风。 C .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根据党的指示,叶挺亲自组建和领导新四军驰骋大江南北,再展“铁军”雄风。 D .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根据党的指示,由叶挺亲自组建和领导新四军驰骋大江南北,再展“铁军”雄风。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 8. (2024·泸县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021年7月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首次完成出舱活动。(   )机械臂相当于空间站的左膀左臂,主要用来完成载荷搬运、大范围转移等任务,能够辅助对接实验舱和核心舱。

    作为我国首个可长期在太空轨道运行的机械臂,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肩部设置了3个关节、肘部设置了1个关节、腕部设置了3个关节, ① 。每个关节对应1个自由度,就如同人的手臂一般,具有7个自由度的活动能力。 ②  , 机械臂能够实现自身前后左右任意角度与位置的抓取和操作,为航天员顺利开展出舱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为扩大任务触及范围, ③ 。机械臂的肩部与腕部各安了一个末端执行器,配合各关节的联合运动,从而实现在舱体上的爬行转移。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机动灵活的机械臂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为这次出舱活动取得成功发挥了巨大作用。 B . 在这次出舱活动中,机动灵活的机械臂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了很多人关注的对象。 C . 这次出舱活动,很多人发现不仅航天员的表现可圈可点,机械臂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D . 航天员和机械臂是这次出舱活动的两大亮点,他们出色的表现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2024·泸县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毛泽东说:“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张伯苓说:“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

    蔡元培说:“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

    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人的体质,更能磨砺人的意志。体育精神激励人们不断超越自我,突破极限,是时代不可或缺的主流精神,值得传承与弘扬。红旗中学计划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校园活动。对此,学生、家长和老师各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高中生应以学习为主,体育锻炼浪费时间;有的人认为体育锻炼太辛苦,没有必要天天锻炼;还有人建议这一小时可以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上自习……

    面对这些不同的声音,学习组织了一次讨论会,邀请部分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参会。你作为学生代表,在讨论会上发言。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