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社会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

更新时间:2024-04-24 浏览次数: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2023八上·金东月考) 中国近代史上英雄辈出,与右图知识卡片内容相关的民族英雄是( )
    时间:1839年
    内容:查禁鸦片
              虎门销烟
    A . 林则徐 B . 李秀成 C . 左宗棠 D . 邓世昌
  • 2. (2023八上·金东月考) 1842年以前,香港岛的商人给清政府交税;1842年以后,他们却要给英国政府交( )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 中英协定了关税 B . 中英签订《北京条约》 C . 八国联军侵华 D .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 3. (2023八上·金东月考) 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采取的行动是( )
    A . 掀起瓜分狂潮 B . 扩大资本输出 C . 再次发动战争 D . 割占台湾岛
  • 4. (2023八上·金东月考) 关于圆明园遗址的简介,在“掠夺宝物、纵火焚烧”这一章节中,需要特别标注的罪魁祸首是( )
    A . 英法联军 B . 沙俄军队 C . 八国联军 D . 侵华日军
  • 5. (2023八上·金东月考) 林则徐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
    A . 火烧圆明园 B . 占领香港岛 C . 割占台湾 D . 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 6. (2023八上·金东月考) 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 . 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 7. (2023八上·金东月考) 容闳说:“干王(洪仁玕)居外久,见识稍广,故较各王略悉外情,即较洪秀全之识见,亦略高一筹。凡欧洲各大强国所以富强之故,亦能知其秘钥所在…”下列体现材料中“干王居外久,见识稍广”“略悉外情”的是他编著了( )
    A . 《海国图志》 B . 《天朝田亩制度》 C . 《资政新篇》 D . 《变法通议》
  • 8. (2023八上·金东月考) 1852年,南京城周边农民“早也盼,晚也盼,太平军来了穷人安。”1860年,他们认为“无论咸丰或天王做皇帝都没有关系,只要让过和平安静的日子就够了。”这一态度的转变反映了( )
    A .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B . “有田同耕”的生活已实现 C . 农民期盼咸丰当上皇帝 D . 洪秀全放弃建立天国的目标
  • 9. (2023八上·金东月考) 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时指出,如果仅从当前需要来看,自造轮船还不如雇买,但要“求其精、求其备,而尽其所长归之中土,相衍于无穷,非许以重资不可”。此话意在( )
    A . 重资购买外国轮船以归中国 B . 兴办民用企业弥补资金不足 C . 提高本土技术谋求长远发展 D . 发展远洋运输打破外国垄断
  • 10. (2023八上·金东月考) 李鸿章晚年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下列选项中,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 洋务运动没有学到西方先进技术 B . 洋务运动未改变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C . 洋务运动是完全失败的一次尝试 D . 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海军的快速发展
  • 11. (2023八上·金东月考)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鸦片战争
  • 12. (2023八上·金东月考)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主要原因在于( )
    A . 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海军 B . 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工业 C . 洋务运动派遣了留学生 D .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制度
  • 13. (2023八上·金东月考) 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
    A . 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B .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C . 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 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
  • 14. (2023八上·金东月考) 下图是1901年发表于西方杂志的一幅漫画《亚洲的潜在忧患》,画中:悬在列强头顶一把刀,刀上文字是“Awakeningofchina(中国的觉醒)”,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 . 列强组建联军入侵中国 B . 中国民族意识完全觉醒 C . 列强惧怕中国人民觉醒 D . 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
  • 15. (2023八上·金东月考)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掀起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等瓜分中国的狂潮。面对这一现状,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
    A . 发动新一轮战争抢夺地盘 B . 积极争取在华设厂的权利 C . 支持清政府反抗外来侵略 D . 提出“门户开放”的政策
  • 16. (2023八上·金东月考) 孙中山说:“因中国今日已为满洲人所据,而满清之政治腐败已极,遂至中国之国势亦危险已极,瓜分之祸已岌岌不可终日,非革命无以救重亡,非革命无以图光复也。”材料意在( )
    A . 号召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 . 批判戊戌变法的社会改良主张 C . 警示国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D . 倡导民主平等,实现民族独立
  • 17. (2023八上·金东月考) 1912年1月6日,《时报》发表了一幅名为《元宵庆贺灯》的漫画(如右图),其中一个灯笼上写着“总统万岁、共和万岁”。这是为了庆祝( )

    A . 同盟会成立 B . 武昌起义成功 C . 中华民国建立 D . 新文化运动开始
  • 18. (2023八上·金东月考) 下列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北洋政府的黑统治时期,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二次革命

    ②护国战争

    ③袁世凯称帝

    ④宋教仁遇刺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①③② C . ③①④② D . ②①④③
  • 19. (2023八上·金东月考) 如表中的两场战争反映的主题是( )
    名称领导人结果
    二次革命孙中山、黄兴等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护国战争蔡锷、李烈钓、唐继尧等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
    A . 袁世凯复辟帝制 B . 科学与愚昧的较量 C . 工人运动的发展 D . 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 20. (2023八上·金东月考) 据记载,1912年中华民国国会选举所登记的选民共有4000多万人,比1909年清末新政中咨议局选举时的170多万人增加了24倍以上。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民众的民主意识得到提高 B . 民族企业得到发展 C . 国人对民主形式完全赞同 D .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
  • 21. (2023八上·金东月考) 19世纪中期,中英两个东西大国发生了激烈的碰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材料二:1839年6月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材料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到了堡垒一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危害。
    2. (2) 材料二中的“运动”“战争”分别是指哪一事件。有人说,没看这场“运动”就没有这场“战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 22. (2023八上·金东月考) 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面对中外反动势力,奋起反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1年的一天,大清帝国统治下的广西,一个偏僻的小村镇,一群头缠粗布巾的人聚集在一起,历数着清王朝的腐败,他们与众不同的装束,与帝王统治格格不入的理论,预示着一场惊天动地的风暴的到来。

    材料二:终于到这天,天国城破!正所谓:“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材料三:悲怆的旋律——沉沦中的抗争。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他们的名字将永垂史册。

    图1 林则徐图2 左宗棠图3 邓世昌
    1. (1) 材料一中“惊天动地的风暴”反映的是哪一运动?之后中国农民阶级还发动了哪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农民运动的异同。
    2. (2) 材料二中的“煮豆燃萁”指什么事件,导致这场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除了“煮豆燃萁”之外,还有哪些因素。
    3. (3) 材料三中的人物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他们的英雄事迹。
    4. (4) 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中体现怎样优秀的品质。
  • 23. (2023八上·金东月考) 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三省就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于是英国要求租借威海卫和九龙及长江流域的优越权利,法国要求租广州湾及广东、广西、云南的优越权利,……这种瓜分运动就是甲午的败仗引起来的。

    ——摘编自蒋廷《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几个月内,八国联军救出了公使馆人员,帝国朝廷逃离首都。中国再次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和约,其条款包括进一步承认商业特许权和赔款33300万美元。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的败仗”后,中日签订的条约名称。并分析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2) 写出材料二中提到的“和约”名称,其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的是哪一条?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写出近代中国饱受屈辱、苦难的原因。
  • 24. (2023八上·金东月考) 面对国家危难,各阶层仁人志士纷纷探索救国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曾国藩故居内有如下事迹记载:

    1851年,洪秀全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3 年,奉旨办湖南团练,创建湘军
    1856 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1年,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5 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材料二: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最终也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曾国藩创办洋务企业的历史背景。
    2. (2) 结合材料二指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在哪一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 (3) 指出材料三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在西方学习方面的差异。
    4. (4) 从以上几个救国方案的结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 25. (2023八上·金东月考) “国父”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革命党人率队直入武昌,进攻总督衙门……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他们非常渴望和平,因此不顾孙孙中山的反对,情愿同袁世凯这种毫无原则的人进行妥协,而孙中山得不到多数人的支持,更被认为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 (1) 《民报》是哪一革命政党的机关刊物?从中可知孙中山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 (2) 这场革命的性质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帝国”变为“民国”?
    3. (3) 对照材料一,运用民国初期的史实反驳材料三中“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这一错误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