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二氧化锰和食盐 | 观察颜色 |
B |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 闻气味 |
C | 比较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 | 用火柴梗迅速平放于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 |
D | 检验氢气纯度 | 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 |
鉴别物质 | 实验方法 | |
A | 二氧化碳、氮气 | 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
B | 水与酒精 | 分别闻气味 |
C | 呼出气体和新鲜空气 | 分别同速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
D | 蒸馏水与食盐水 | 分别取两种液体少量,加热蒸发 |
A | 蜡烛燃烧 | B | 实验操作安全常识 |
火焰三层﹣﹣外焰、內焰、焰心 温度最高﹣﹣外焰 熄灭蜡烛时的白烟﹣﹣石蜡 | 不可以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 不可触摸药品和品尝味道 停止加热时,要用嘴吹灭酒精灯 | ||
C | 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成功关键 | D | 加热时试管破裂原因 |
装置﹣﹣气密性好 药品(红磷)﹣﹣足量 打开弹簧夹时机﹣﹣装置冷却 | 加热前﹣﹣没有给试管预热 加热时﹣﹣试管外壁沾有水珠 加热后﹣﹣立即用冷水冲洗 |
【查阅资料】澄清的石灰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的浑浊物,实验室里常用于吸收和检验少量的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为了证实这个问题,该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锥形瓶甲和乙中盛放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某同学吸气时应将活塞 (填“打开”或“关闭”,下同),活塞。连续数次吸气后,观察到甲瓶中无明显现象。
【查阅资料】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属于(填“物理”或“化学”)性质,可用于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
将锥形瓶甲和乙中改为盛放适量的浓硫酸,由于澄清石灰水和浓硫酸都具有腐蚀性,丙瓶为安全瓶,其目的是为了。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Ⅰ |
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
石蜡浮在水面上,且石蜡块无明显变化 |
石蜡硬度 小,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 |
Ⅱ |
| 外焰处的铁沙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沙窗无明显变化 |
|
Ⅲ |
| 伸入焰心的导管引出白烟,且 | 焰心处有可燃物 |
Ⅳ |
| 澄清石灰水,硫酸铜粉末 |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
【查阅资料】①蜡烛不充分燃烧产生炭黑(即黑烟)。
②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猜想与假设】甲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是炭黑。
乙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是氧化铜。
丙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是炭黑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实验步骤和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 | 铜片变黑 | 可推知(填甲、乙、丙)的猜想都不正确。 |
实验二:取一试管,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 | 取下胶塞前的现象:。 取下胶塞后的现象:。 | 乙的猜想正确 |
实验一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热,目的是排除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