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下册(2024修订) /旧版目录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

更新时间:2024-02-19 浏览次数:8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小文搜集整理了一些体现中华美德的当代人物事迹,请你帮他检查其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有研究人员看不懂英文资料,彭士禄就以身作则 , 每天凌晨起来学习英语,并发动大家一起。这体现出他的责任与担当精神。 B . 大学教授邢斌经常劝勉学生,要有悲天悯人之心,关怀社会上有需要的人。他亲自跑外卖做调研,以个人体验和观察为依据为外卖小哥发声。 C . 邓小岚18年来坚持在北京和马兰村间往返,义务为马兰村没有音乐基础的孩子们教授音乐课程,体现了诲人不倦的精神。 D . 山路难行,抗洪救灾的战士们经过一路的颠沛流离 , 却没有一句抱怨,到达救灾地点后就迅速展开了搜救工作。
  • 2. 下列短语结构类型与“给予保护”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安排任务   刻苦勤奋   宽阔胸襟 B . 寄予希望   战胜挫折   追寻梦想 C . 忠肝义胆   面向未来   赏心悦目 D . 放松下来   倾盆大雨   天气晴朗
二、语言表达
  • 3.  小荣想用下面的词条拼贴成一副对联,作为鲁迅的颁奖词。上联已经拼接完成, 请你将拼接好的下联书写在横线上。

    上联:

    下联:

  • 4.  (中考新考法 - 提供导图支架) 三篇课文都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了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补全。 (要点: 细节描写)

  • 5. 主题情境 模拟人物颁奖晚会;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 离不开各行各业先集们的拼搏与付出。为此,班级准备模拟开展一场“杰出贡献人物颁奖晚会”, 请你参与。

    小宁负责策划本次模拟颁奖晚会, 下面是他设计的活动流程, 请你仿照示例, 将第三个环节补充完整。

    模拟“杰出贡献人物颁奖晚会"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致开场白

    二、班主任寄语

    三、给英雄人物颁奖

    ①科技强国·用心血铸就祖国富强之路

    ②革命报国· 

    ③文学救国·

    四、同学们交流活动感悟

三、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一)

    忆鲁迅(节选)

    郁达夫

    他的脸色很青,胡子是那时候已经有了;衣服穿得很单薄,所以看起来像是一个和他的年龄不大相称的样子。

    他的绍兴口音,比一般绍兴人所发的来得柔和,笑声非常之清脆,却很是可爱。

    他送我出门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北风吹得很大,他不晓说了一句什么笑话,我记得一个人在走回寓舍来的路上,满面还带着了笑容。

    鲁迅对于辞去中山大学教职之后,在广州闲住的半年那一件事情,也解释得非常有趣。他说:“A在这半年中,我譬如是一只雄鸡,在和对方呆斗。这呆斗的方式,却是振冠击羽,保持着一段相当距离的对视。因为对方的假君子,背后是有政治力量的,你若一经示弱,来加你以压迫。”

    (二)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B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

    鲁迅先生的原稿,在拉都路一家炸油条的那里用着包油条,我得到了一张,写信告诉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不以为稀奇。许先生倒很生气。

    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请客人在家里吃饭,鲁迅先生回身去拿来校样给大家分着,客人接到手里一看,拿着鸡吃,手是腻的。”

    (三)

    北京大学作为莘莘学子心中为之神往的“象牙塔”,妇孺皆知。但绝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北京大学校徽的设计者便是鲁迅先生。

    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的校长,因与鲁迅先生私交甚好,便邀请他为北大设计校徽,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部件——瓦当。

    图案主体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一个圆形,巧妙的是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重任”的想象。

    “北大”二字还有“脊梁”的象征意义,鲁迅希望北京大学的毕业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

    (摘编自网络,有删改)

    1. (1) 学霸、精英、纯真善良、爱国者……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标签”,这些“标签”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点。鲁迅身上有许多的标签,请根据内容,并说明理由。

      A.认真随和

      B.爱国者

      C.真的勇士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标签

      理由

    2. (2) 鲁迅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仿照示例,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 , 推测鲁迅在讲话时的神态,并说明理由。(可关注说话涉及的对象、情境等。)

      示例:擦一擦,拿着鸡吃,手是腻的。

      神态是热情诚挚的。本句的说话对象是家中客人,当鲁迅将校样拿给大家时,大家已有些吃惊,大家就更吃惊了。可平易近人的鲁迅并未觉得有何不妥,他十分替客人着想

      A.在这半年中,我譬如是一只雄鸡,在和对方呆斗。这呆斗的方式,却是振冠击羽,保持着一段相当距离的对视。

      B.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

    3. (3) 鲁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三则材料分别展示了朋友眼中的鲁迅、学生眼中的鲁迅和后人眼中的鲁迅,请结合《朝花夕拾》,并说明理由。
  • 7. 你所在的校报社拟进行“人物美德”专题报道,你需要根据下面这篇文章撰写报道内容,请你仔细研读文章并完成下面小题。

    李婶

    马鞍山吴利民

    ①一场雨,一阵风,在昨天午夜悄悄来袭。

    ②晨曦,打开窗户,满目凋零,落叶如赶趟儿的精灵,追逐着风。

    ③天微亮,楼下的李婶,穿上特制的工作服,匆忙洗漱,来不及用早餐,便急匆匆地下楼,志愿清扫马路上的落叶与尘埃。

    ④落叶像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与李婶手上的扫把捉着迷藏,一会儿东一会儿西。李婶却不恼怒,细心又认真地挥舞着手中的“神器”,一次又一次收拾并输送着一片又一片“淘气”的小可爱。

    ⑤李婶,八年前从单位退休,赋闲在家。勤劳大半生,依然保持着勤快的好习惯,她主动请缨参加社区环卫工作,而且不要报酬,志愿为小区服务。每天清晨,只要站在阳台上,就好像打开一幅流动的画卷,李婶充当了画的主题,仿佛一道亮丽的风景。画面中,只见她紧握扫帚的柄,用力地在地面上舞动着,宛如一名书法家在泼墨她的满意作品,即使大汗淋漓,还依旧保持着温和的笑容。

    ⑥“李婶早!”正要上班的小王和李婶亲切地打着招呼。

    ⑦“小王早,上班啊,开车注意安全哦!”李婶回应着,脸上好像盛开的花朵,美丽极了。

    ⑧每天都是如此。小区里的人都被李婶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着,谁看见李婶都要情不自禁地停下来和她道一声早安,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感恩的心有所表达。李婶在哪里,哪里就有洁净;李婶在哪里,哪里就有春天。无形中,李婶不仅充任着城市美容师 , 更是他们灵魂的高级美容师

    ⑨就这样,李婶一做就是八年,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⑩有人问过李婶,这样奉献傻不傻?李婶报之一笑:“只有这样做,我才心安。”

    ⑪李婶,接近古稀之年,却依旧目光炯炯,精神墨钰。在她38岁那年,丈夫不幸因肺癌撒手人寰,丢下她和10岁的儿子,以及治病时所借的债务。李婶原是一名普通职工,薪水不太高,丈夫的突然离去,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显拮据了。社区领导得知后,按照国家政策给予补贴,左邻右舍也时不时给予一些帮助,及时缓解了李婶的压力,让李婶阴郁的心里照进了阳光,内心充满了感激。

    ⑫退休后的李婶选择志愿参与环卫工作,以此种方式回馈与感恩社会。

    ⑬有一次同她闲聊中,她说,人不能忘本,要懂得感恩。大事做不来,但可以做点小事,我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

    ⑭有一次,在路边清扫时,李婶发现一个黑色塑料袋包裹着的东西,走近一看,像是一个皮包。她当时并没多想,赶紧放下扫地用具,迅速跑去派出所,交给了警察。后来失主找到她,说起这个皮包的重要性,接着千恩万谢,并要付酬金1000元,李婶连忙摇头摆手拒绝。她说区区小事,不足挂齿,换作别人也会这样做的。这件事,一度被传为佳话。

    ⑮时光荏苒,催老了李婶,可是她却依旧保持一颗热忱而淳朴的心。现在的生活于李婶而言,已经很知足。当年的苦难并没有消磨她的意志,反而更加激励她热爱这个世界。

    ⑯我也问过李婶,累不累,打算什么时候“退休”?她说,不累,就当是每天运动啊!而且,每天保持好心情,对健康也有很多益处呢!等到啥时候不能动了,才是“退休”时。

    ⑰若比鲜花,李婶应是那株永开不败的月季花,色彩浓淡相宜,每个季节都有她的身影,都有她留给世界的芬芳;或如一轮明月,一道日光,明净着世界,温暖着人心。

    (刊载于2023年6月21日,有删改)

    1. (1) 作为报社编辑,你需要将李婶的美德事迹汇编成稿,请你简要概括。
    2. (2) (中考新考法·做批注)研读过程中,你发现有些语句生动形象,表意丰富,准备在撰写报道时引用,于是你对原文做了批注。请将批注补充完整。
    3. (3) 有同学认为,文章第①段写的是李婶38岁时的事,应该放在报道开头。你不同意他的观点,请你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4. (4) (中考新考法·跨板块)报社准备给李婶写一封表扬信,将其附在报道末尾,请你将表扬信补全。

      表扬信

      敬爱的李婶:

      您好!

      xx中学校报社

      xxXx年xx 月 xx 日

  • 8. 提名角度四:平凡人物;平凡的人物身上也有耀眼的光辉。小诗推荐马三小为“最美中国人”,并向大家分享了下面这篇文章,请你阅读并完成小题。

    太行山上那片林

    谭国伦

    ①巍巍太行,铁骨铮铮,处处都是坚毅和刚强。

    ②马三小,一位无腿的退伍老兵,在太行山里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种树二十三年。他以坚强不屈的精神,为这座山增添了一抹抹新绿。

    ③夏季的太行山,阳光炽热,绿色鲜亮耀眼。我们一行人来到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秀林镇马峪村,拜访马三小。这位七十四岁的老人双腿装着假肢,银丝满头,脸上刻满多年风吹日晒的沧桑,眼中却闪动着坚韧而动人的光彩。

    ④马三小为何投身这场“战斗”?这要从他的军营生活说起。

    ⑤1969年秋天,马三小从家乡来到福建某部参军,因自己对蚂蟥咬伤处理不当,患上了败血症。1973年,就在马三小回到家乡准备大干一场时,他的病情恶化,又患上严重的脉管炎,右小腿被截肢。病魔无情,到了2004年,左腿也不得不被截肢。

    ⑥被病痛折磨多年的马三小痛苦彷徨,一度心情压抑。但他始终记得部队首长的一句话:“军人面前没有困难,只有战场,绝不能做逃兵!”对呀,他是退伍军人,也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他不能倒下,家庭需要他!孩子们需要他!他不能让一只蚂蟥打趴下!

    ⑦坚定了生活信心的马三小,找到了新的人生寄托——种树。2000年,马三小看到一则山东农民靠在山上种树致富的新闻。正发愁不知道干什么的马三小望着村前村后的大片荒山,内心被触动了:我身残志不残,当兵时练就一副好身板,克服困难去种树应该没问题。

    ⑧病情一稳定,他就找到村干部,希望义务看护村外一条沟渠,条件是可以在附近的荒山上植树。村委会答应,在不影响村民耕地的前提下,可以利用集体的沟边、路边、荒坡、荒滩种树。村委会的支持,让马三小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看到了美好生活的盼头。

    ⑨但是,家里穷得叮当响,买树苗的钱从哪来?马三小就去捡废品,五毛一块地攒起来,买了几十棵树苗运回来,托村里的年轻人帮忙扛上山。

    ⑩马峪村地处太行山腹地,举目四望,漫山遍野都是石头。在这样的石头山上挖坑种树,对健全人来说都是一桩辛苦事,更何况一位残疾人?刚开始,马三小还有一条好腿,在单拐的辅助下,还勉强可以。第二条腿被截肢以后,无腿的他看到三个孩子还没有成家,决心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他要用行动告诉孩子们:没有过不去的坎!

    ⑪就这样,马三小开始了他“无腿植树”的艰难历程。每天早上,马三小5点起床,装上假肢,在双拐上绑好撬棍、铁镐等总共几十斤重的工具,拄拐步行去植树点。到了上山的路口就要把这些工具卸下来,捆绑在后背上,开始“无腿的攀登”。

    ⑫种树要先挖坑。用镐先刨,再用锹一点一点往外铲,不好铲的碎石就用手挖出,要是碰到大块石头,就只能用钢钎一点点撬。辛辛苦苦挖一天,才能挖出三四个树坑。下雨天更难,山上无处避雨,下山回家躲雨得花一个多小时,怕是人没到家雨就停了。他索性冒雨接着干。

    ⑬靠着这满沟茂密的树木,马三小当初种树致富的理想实现了吗?

    ⑭2008年,马三小的故事被电视台报道,他很快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其中最受用的是县林业局免费提供的树苗。与此同时,他种下的第一批树也成材了。有木材商听闻后赶来收购,出价不低,马三小却给找上门来的人们一个相同且干脆的答案:“不卖。”

    ⑮为什么?马三小说:“因为这些树,我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关心,如果我再用它们给自己换钱,就太不应该了。退伍老兵的待遇也越来越高,我现在不愁吃也不愁穿,知足了。”他决定,以后要将树木全部捐献给国家。

    ⑯受马三小的精神鼓舞,当地居民、石家庄市民、年轻学生纷纷来到山里,挥起铁锹和镐头,把这一带的沟里沟外都植上苗木。马三小二十三年的个人植树行为,变成了当地群众的集体行动。生命之绿就这样溢满了太行山。

    ⑰我们离开时,车从马三小种下的林荫道穿过。车走老远,身后的马三小还在拄着双拐目送我们,坚定的身影挺立在太行山间。

    (刊载于2023年8月23日,有删改)

    1. (1) 文章围绕马三小退伍返乡后的经历写了哪些情节?请你梳理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参军后因病退伍返乡→①→找到新的人生寄托——种树→② →以残疾之躯坚持种树→③→他的行为影响并带动了周围的人

    2. (2) 根据括号内的提示,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这位七十四岁的老人双腿装着假肢,银丝满头,脸上刻满多年风吹日晒的沧桑,眼中却闪动着坚韧而动人的光彩。(从描写角度赏析)

      ②用镐先刨,再用锹一点一点往外铲,不好铲的碎石就用手挖出,要是碰到大块石头,就只能用钢钎一点点撬。(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 (3) 本文主要讲述马三小退伍返乡后种树的故事,第⑬~⑮段却讲马三小有没有发家致富,是否多余?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部分内容?
    4. (4)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生命之绿就这样溢满了太行山”这句话的理解。
    5. (5) 假如马三小被成功评选为“最美中国人”,请你为他撰写一段颁奖词。(不超过1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