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2-23 浏览次数:1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句子默写
  • 1. 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
    1. (1) 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2. (2)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3)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 (4) 崔颢在《黄鹤楼》中写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的诗句是:“”。
二、基础知识综合
  • 2.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参观伊通湿地公园后,小明撰写了一篇《在伊通湿地,看一场日出》的日记,以下是日记片段,请你阅读后完成有关题目。

    太阳从地平线缓缓升起,朝霞渐渐印染天空。活力四溢、喜悦流淌,那一刻,美得摄人心pò。破晓时分的伊通湿地上,一艘暂时搁浅的船儿,一棵棵高高耸立的白杨树天空中偶尔扑簌飞过的鸟……万物返归于纯真,天地此刻尤显得静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最美好的生活。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来伊通湿地感受日出时的蓬勃生机,享受这里恬静的浪漫吧!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心pò②返

    2. (2) 结合语境,修改画线语句,使其与前面画双横线语句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3.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从单句成分看,“太阳从地平线缓缓升起”中的“从地平线”属于状语部分。 B . 从短语类型看,“印染天空”属于动宾短语。 C . 从词性角度看,“天地此刻尤显得静谧”中的“尤”属于副词。 D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最美好的生活”,这句话主语是大自然。
    4. (4) 伊通楹联协会举办游玩湿地公园的征联活动,小明也积极报名参加。请你帮助小明,完善他的作品。

      上联:秋光绚丽,秀色旖旎,茵茵湿地花娇处。

      下联:,郁郁仙乡鸟乐园。

三、课内阅读
  • 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三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1)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朝代)地理学家。
    2. (2)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见曦月”中的“曦”,根据其偏旁是“日”,可推测其意与日光有关。 B . “沿溯阻绝”中的“溯”,通过勾连“溯游从之”中的“溯”,可理解为“逆流而上”。 C . “不以疾也”的“疾”,用成语“眼疾手快”来印证,可知其意为“快”。 D .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中的“肃”,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严肃”。
    3. (3) 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③段中,“清荣峻茂”这四个字极为精准,着重状写了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特点。 B . 第④段写三峡的秋景,以其代表性的动物“猿”来表现,先直述其声凄异,再引渔歌为证,情景交融,渲染了三峡秋天的凄凉萧瑟。 C . 文章结构严谨,语言凝练生动,行文富于变化,多采用四字句,又兼用散句。 D . 本文先总写三峡概貌,再分写季节,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顺序依次描绘三峡的典型特征。
    4. (4) 三峡的夏水与春冬之水各有怎样的特点?
    5. (5) 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四、课外阅读
  • 4.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 (1) 古时没有标点符号,称文辞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2处)

      每 至 夏 日 临 湖 赏 荷 便 欣 然 忘 食。

    2. (2) 文中“①”(原文)最能体现荷花的特点,文段抒发了作者②的感情。
五、现代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拥抱星辰拥抱你

    ①春节过去不久,我回到老家陪父母一起吃顿家常饭菜。酒足饭饱,父亲陪着他的小外孙坐在炕头上,一本正经地打起了扑克。有时为了一张牌,两人争得面红耳赤。看着一老一小盘腿坐在那儿的模样,我们时不时笑出了声。不知不觉,夜已渐深。

    ②母亲要去厢房取东西,我也下炕陪她。经过院子的时候,我看到不大的院子上方,无数颗星星亮晶晶地嵌在夜空上。那一刻,颜色深邃的夜空像极了幕布,它每一分钟上演的故事,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那一刻,我像个孩子似的,仰起头,与这些星星对话。于是,记忆里那一晚的夜色,隔着二十几年的旧时光,慢慢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无风、温和,干净、清凉。

    ③乡下的夜晚自带神奇的魔力,风清月明,很容易入睡。二十多年前的那一晚,蒙眬中我先是听到身旁窸窸窣窣穿衣服的声音,借着窗户透进来的夜色,我看到母亲不知何时已收拾妥当,准备出门。我连忙起身穿衣出门,把街门闩好,与母亲一前一后,投身到茫茫夜色里。

    ④连日干旱,太阳像个火球一样炙烤着脚下的土地,庄稼像打了败仗似的,成天蔫头耷脑。村子附近的几处大湾小河早就干涸,露出打着补丁一样的河底。哪里有水湾,哪里就有人眼巴巴地看守着。我家果园的旁边恰有一个不大的水眼,每天守在水眼处的人常常排着长队等候。这一夜,我与母亲打算趁父亲外出上夜班的时间,在水眼处守夜。

    ⑤走过夜路的人,对星光会有种莫名的亲近,因为它会指引你,给你力量,陪你一道穿过黑暗。去山上的小路,平日里坑坑洼洼,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刚出家门那会儿,内心对黑暗还有抑制不住的恐惧,隔着胸腔,我可以清晰地听到心脏怦怦跳动的声音。可是,当我仰起头,望着那满天亮晶晶的繁星,内心竟没来由地安定下来。有了星光相伴,走起山路来,也没想象的那么困难。

    ⑥夜,像一块很大的黑丝绒布,罩在离头顶不远的地方,仿佛一伸手就能触到。几颗星星如同钻石一般,零零散散地点缀在黑丝绒布上,发出耀眼璀璨的光芒。不同于白天的炽热与喧嚣,山路两旁蔫头耷脑的庄稼,同远处的山峦一起,被黑雾笼罩着,分不清远山还是淡影。眼前的世界,出奇地安静。

    ⑦庆幸的是,我们赶到果园旁边的水眼处时,没有人守着。

    ⑧此时,月亮已经爬上来了,母亲在水眼旁边找了一块石头坐下。我挨着母亲,抬起头,仰望着夜幕深处的星光。

    ⑨夜凉如水。半个多小时过去,水湾里的水从开始的黑咕隆咚,到明晃晃地透着亮光,越积越多。母亲弯下腰,把空桶摁到水湾底,再提上来,足有大半桶水。我与母亲分别提着桶的两侧,小跑着,脚底带着风,放低腰段,一边躲避着横七竖八的枝条,一边往果园深处跑去。我们来到一棵树下,“呼啦”一下子,把大半桶水全部倒到苹果树的树根旁边,再提着空桶小跑着回去。还坐在那块石头上,守着夜色,守着星辰,静待水湾里的水越积越多。叫不上名字的夏虫,在旁边的草丛里叽叽喳喳唱着欢快的歌谣。偶尔夹

    ⑩杂一两声蛙鸣,“咕嘎,咕嘎”,像故意捣乱似的,给夜色增添了一种涩涩的疼痛,就好像生活,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

    ⑪那个夜里,我与母亲不知疲倦地给果园里的苹果树挨个浇灌,一棵树、两棵树……一桶水、两桶水……安静的夜色里,我仿佛可以清晰地听到苹果树“咕咚咕咚”喝水的声音,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在这个夜晚,汇成一首动人的歌。

    ⑫后来,我不止一次怀念过那个夜晚,那淡淡的喜悦在我的心头萦绕,久久不散。

    ⑬为了找寻那夜的星光,我曾在城市里独自穿过有路灯相伴的小巷,开车穿梭在城里的大街上,有时也会把家里的灯全关掉,坐在阳台上望着窗外的灯红酒绿发呆。可是,城里的夜晚大多看不到星星,我再也找不到同那晚一样的星空,找不到同那晚一样温和、清凉、干净的夜色。

    ⑭我陪母亲从厢房回到院中。此刻,乡下的夜空如此亲近,仿佛一伸手就可以够到那颗夜空中最亮的星。我随口问母亲:“还记得那晚我们去给苹果树浇水吗?”母亲被问得没有防备,但马上回过神来,说:“怎么会不记得啊!那一夜,幸亏有你做伴。”

    ⑮我微笑着,用力抱了抱母亲。

    (选自2022年3月30日《齐鲁晚报》,作者高绪丽,文章有删改)

    1. (1)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将故事情节填写完整。

      仰望星空,引起回忆;星光相伴,;再望星空,

    2. (2) 阅读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结合语境,赏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

      可是,当我仰起头,望着那满天亮晶晶的繁星,内心竟没来由地安定下来。

      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

      我与母亲分别提着桶的两侧,小跑着,脚底带着风,放低腰段,一边躲避着横七竖八的枝条,一边往果园深处跑去。

    3.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和母亲守夜抢水、浇灌树苗的那个夜晚,我克服了对黑暗的恐惧。 B . “拥抱星辰拥抱你”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 C . 那个夜晚,我和母亲作伴,让两人关系更加亲密。 D . 作者之所以怀念那个夜晚的星空是因为城市的污染严重。
    4. (4) 文章写作者在城市看到的夜空,有什么作用?
  •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 (1) 从全文看,数字时代带给我们大脑的改变是的改变和的改变。
    2. (2) 第④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 (3) “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句子加点词语“过度”能否删去?为什么?
六、名著阅读
  • 7. 课外阅读时间,同学们纷纷来到班级“图书角”,朵朵找到了她喜爱的《昆虫记》,她的同桌华华则翻阅起《红星照耀中国》。
    1. (1) 华华对朵朵说:《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给很多的昆虫取了绰号,你知道吗?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昆虫记》里,作者给许多昆虫取了有趣的绰号,如 叫大自然的清道夫,夏日里的歌唱家是 ,美丽的杀手是。

      A . 蝉  瓢虫  萤火虫 B . 黄蜂  瓢虫  蜣螂 C . 蜣螂  蝉  螳螂
    2. (2) 朵朵也考起华华来。她说:“作家王立铭说过,更深刻的理解将带来更伟大的力量。我就来考考你。请从《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四部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书中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团结一致、相互扶持’的感受和理解。”
七、综合性学习
  • 8. 杭州亚运会期间,我校八(1)学生举行了“观看新闻,畅谈亚运”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也积极参与其中。根据要求,请你完成下面小题。
    1. (1) 午休时,校园频道播放了下面一则新闻,同学们正在认真参听,请你为这则新闻加个标题。

      今天早晨,2023年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赛艇项目在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全面开启,邹佳琪搭档邱秀萍在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A组决赛中,耗时7分06秒78强势夺魁喜获本届亚运会首金,亚军和季军分别归属乌兹别克斯坦7分16秒49与印度尼西亚7分17秒64。

    2. (2) 观看了亚运会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比赛项目,同学们想去采访获得冠军的运动员邹佳琪,已拟写了部分采访问题,作为本班的一名记者,请你补写其余的新闻采访问题,不少于3点。

      ①恭喜获得冠军,请说说你夺冠的感觉?

      ②你的夺冠你最想感谢谁?

    3. (3) 小明在观看亚运比赛时,他的母亲担心会影响学习,不许他看。请你帮组小明劝说他的母亲。
八、作文
  • 9. 题目:暖心的一幕

    作文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⑤不少于500字。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奥运赛场:她,一枪绝杀,逆转夺得首金;他,臂力千钧,举起大国荣耀;她们,轻盈一跳,成就完美;他们,千锤百炼,追求极致……

    防疫战场:她,两针疫苗,护你安康无恙;他,临危受命,扛起院士责任;她们,防护之下,一马当先;他们,生死关头,日夜奋战……

    洪灾现场:她,以命护子,彰显母爱伟大;他,拍车预警,劝人弃车逃生;她们,聚心协力,守护家园;他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

    不同的“场”,同样的精神;不同的“场”,同样的荣光!你的“场”在哪里,你又将如何面对?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温馨提示:①自定文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学校、班级、个人信息;②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