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 /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选必修中册1.《社会历史...

更新时间:2024-02-23 浏览次数: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作文
  • 1.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风浪中团结战斗,在科学研究中相互切磋,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彼此激励,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请以“友谊”为话题写一个作文片段,200字左右。
二、小阅读
  • 2. 难点1  恩格斯是怎样分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复杂关系的?
  • 3. 请理解句子“可惜在德国,人们撰写科学史时习惯于把科学看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的含意。
  • 4. 如何理解“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这句话的含意?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辩证法也有几个原则,如下:

    一是矛盾对立的原则。演绎法立脚于事物的同一,不承认有矛盾。辩证法却以矛盾为出发点。世间事物本来自身含有矛盾,例如:生长和死亡互相对立,生物一天天生长,同时也就一天天近于死亡,生长的意义也要因了死亡才可思维理解。此外,如力学上的作用和反作用,数学上的正和负,都是矛盾和对立的好例。

    二是量影响到质的原则。一种事物因了量的改变,性质就会变化。例如:把水的温度增至摄氏百度以上就成汽,降至摄氏零度以下就成冰。又如:一张一元纸币在袋中是日常零用,把同样的一元积贮起来到某阶段,就会变成谋利的资本了。

    三是否定的否定的原则。世间事物的发展进步,必取否定的否定的顺序。例如:一粒谷子下土到发芽变禾以后,最初的一粒谷子已没有了,这是一个否定。禾到成熟的时候就萎去,所留剩的是一粒粒的新谷,这又是个否定。否定的否定,是事物发展进步的步骤,社会的变迁的情形也可用这原则来说明。这原则又叫“正反合”,两种互相正反的东西被统一为较高的东西,世间一切进步的根源就在于此。

    (摘编自夏丏尊、叶圣陶《议论文的推理方式》)

    请简要赏析“生长的意义也要因了死亡才可思维理解”。

  • 6. 阅读文章,完成相关题目。

    钱锺书的谦逊

    魏邦良

    文化大师钱锺书出生于无锡的一个书香之家。幼时抓周时抓得一本书,得名钟书;考大学时数学只有15分,却因国文英文成绩出色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后留洋深造,恣意读书,因用眼过度而患上头晕的顽疾。

    学成归国,钱锺书左手创作右手治学。一部《围城》,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神来之笔随处可见,风靡海内外,畅销几十年;一部《管锥编》,博大精深,振聋发聩,妙绝之论,震惊学术界,倾倒读书人。

    钱锺书著作等身,声名远播,却特别谦逊。

    对于年轻人,钱锺书一向以友相待,不摆长者和老师的架子。王水照是他指导的研究生,但他收到王水照寄赠的《唐宋文学论集》时,在回信中说:“吾友明通之识,缜密之学,如孙悟空所谓自家会的,老夫何与焉。”王水照曾师承钱锺书,不敢说自己的本领“如孙悟空所谓自家会的”。一次见面对钱锺书说:“我是您的学生,有‘文’可证。当年我的进修计划和您的审批意见俱在,白纸黑字。”钱锺书听了大笑:“给你写的题签,特地盖上我的印章,已经表示咱们的交情了。”但事后写信,钱锺书仍以平辈待之,称王水照为“贤弟”“贤友”“吾兄”。钱锺书把王水照这个弟子当作朋友,那是他的谦虚了。其实,他曾手把手教王水照写论文。王水照执笔写的《唐诗选·前言》全文一万多字,钱锺书为此写的审读意见有一千六百多字。王水照文章开头说:“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阶段,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诚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钱锺书以为不妥,指出:“首句‘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宜改为‘我国文学史’更妥,因‘诗歌’与其他文学体裁在语言上血肉联系,且唐诗至今还是有它不可磨灭的价值。此为开宗明义之句,应说得高瞻远瞩些。何况隔一句又说‘我国古代诗歌’,似不须重复如此。鲁迅语可引,但其意(‘到唐已被做完’)是绝后,而把它来承上句‘空前繁荣’,稍觉不贯,至少得说‘鲁迅先生还(甚至)说’这一类字样。”

    王水照文稿中还有这样一句:“在唐诗研究中,困难不在于描述唐诗繁荣的盛况,而在于正确解释繁荣的原因。我们下面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引起进一步的探讨。”“不成熟”三个字引来了钱锺书的批评:“‘不成熟’三字似可删,因主观上是‘成’而大成、‘熟’而烂熟,方敢提出公之于世。此序义非即席临时发言或考场试卷,无人催促,非急就章,如觉‘不成熟’,不妨再加深思熟虑。虽客气话,亦当切合体裁。”

    钱锺书的谦虚对年轻学者有极大的感染力。学者陆文虎有过这样的体会。陆文虎曾读到一篇讽刺自己的文章,他想到当前学界多吹捧少批评,就将此文收入自己编的一本文集中。钱锺书得知此事后很高兴,说:“欢迎批评的人是有力量的人,一是有实力,批不倒;二是有胸怀,经得起。”

    钱锺书1979年赴美返国后,美国多所大学邀他去讲学,但钱锺书对所有的邀请都一概婉拒,他在给夏志清的信中多次谈及此事:“Princeton,Chicago等来函,邀弟明年携眷来美‘讲学’,七十老翁,夜行宜止,宁作坐山虎,不为山林狼,已婉谢矣。”钱锺书的桌上堆满了国外的邀请函,他的外甥女曾问:“舅舅,难道你就从不考虑?”钱锺书答:“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我都没答应,还会答应其他人?”

    (本文有删改)

    三言两语话主题

    (思维提升)

    1.文章通过写钱锺书先生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大师风范以及的优秀品格。

    一枝一叶总关情

    (审美创造)

    2.画线句子用孙悟空的无师自通与王水照情况做,文笔古朴文雅,,别有情趣,形象地表达了钱锺书对王水照的之意和不以老师自居的之情。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共产主义者同盟这个在当时条件下自然只能是秘密团体的国际工人组织,1847年11月在伦敦举行的代表大会上委托我们两人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结果就产生了这个《宣言》,《宣言》原稿在二月革命前几星期送到伦敦付印。《宣言》最初用德文出版,它用这种文字在德国、英国和美国至少印过十二种不同的版本。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见《法兰西内战。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宣言》德文版第19页,那里把这个思想发挥得更加完备。)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同样也很明显,关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的论述(第四章)虽然在原则上今天还是正确的,但是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因为政治形势已经完全改变,当时所列举的那些党派大部分已被历史的发展彻底扫除了。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有删改)

    选文第一段主要论述的是《共产党宣言》的写作缘起以及出版情况,那第二段主要论述了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的?请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因此,这里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此外,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这些残余往往只是由于传统或惰性才继续保存着),当然还包括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而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不过这里有两点不应当忽视:

    (a)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例如,国家就是通过保护关税、自由贸易、好的或者坏的财政制度发生作用的,甚至德国庸人的那种从1648—1830年德国经济的可怜状况中产生的致命的疲惫和软弱(最初表现为虔诚主义,而后表现为多愁善感和对诸侯贵族的奴颜婢膝),也不是没有对经济起过作用。这曾是重新振兴的最大障碍之一,而这一障碍只是由于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把慢性的穷困变成了急性的穷困才动摇了。所以,并不像人们有时不加思考地想象的那样是经济状况自动发生作用,而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既定的、制约着他们的环境中,是在现有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在这些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正因为如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所谓伟大人物问题。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这一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

    1. (1) 下面对经济关系的分析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基础,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 B . 经济关系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科学技术也包括在内。 C . 经济关系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也决定着社会阶级的划分。 D . 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它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由历史沿袭下来的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以及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2. (2) 下面分析和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 恩格斯强调经济因素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批判了把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当作“经济唯物主义”的谬论。 B . 为了说清楚“反作用”是一种什么样的作用,恩格斯举例指出了上层建筑诸因素产生的方式和方法。 C . 恩格斯从广义上考察经济关系,把“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都看作是经济关系,这样地理环境、种族和一定社会的外部环境等都属于经济关系的范畴。 D . 恩格斯强调要把历史唯物主义当作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指南,不能简单化、教条化、庸俗化。
    3. (3) 恩格斯为何要“谈谈所谓伟大人物问题”?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总是从主观出发而不是从客观出发。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事件,说明历史的发展。这样做的结果,不是曲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恩格斯1883年在马克思墓前的这个讲话十分精辟地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科学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在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就会更加全面,更加客观,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智慧,更加接近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尽管诞生在一个半世纪之前,但由于它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理论,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选自蒋成会、张荣臣《历史唯物主义让我们行稳致远》,《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

    材料二:

    历史方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概念,标示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所处位置,发展状态和前进方向。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政治判断,是一项事关全局、着眼长远的战略考量,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历史内涵和实践内涵。

    从本质属性看,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境界的发展阶段。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其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其历史基点。新时代总体上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三者高度统一,互为规定,有机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

    从产生原因看,新时代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应运而生。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科学认识矛盾变化是发展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根据形势变化多次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科学判断,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深入发展。从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到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多方面美好生活向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成为新时代产生的根本原因。

    从意义影响看,新时代连接起民族和世界两个大局,对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前途命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天安门城楼两侧的巨幅横标,西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东侧是“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体现了我们党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和志存高远的世界眼光。新时代有力宣告了“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中国崩溃论”的破产,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开启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纪元。要倍加珍惜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胸怀“两个大局”,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栉风沐雨、勇毅笃行。

    从依靠力量看,人民群众是新时代的历史主体和实践主体,中国共产党是新时代的中流砥柱。任何一场伟大的社会运动,都是改造世界和改造自我的有机统一。新时代是千帆竞逐、百舸争流的时代,也是充分激发创造活力和奋斗热情的时代,人民群众是新时代的主体性力量,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拓者、建设者。面向未来,人民对党期待更高,要求更高,必须以守正创新的精神状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勇于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让党的领导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在新时代充分彰显,实现从大党、大国到强党、强国的根本转变。

    (选自钟纪言《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担当尽责》,《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

    材料三:

    《吕氏春秋》有言: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展望未来,中国正在不断崛起,走向世界,可是我们的很多制度建设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制度建设必须不断创新。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绝不是一成不变,僵化停滞的,而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这次全会重点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为了继续完善我们的制度,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把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出来。当今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绝不能僵化教条、一成不变。世易时移,没有一个制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永远行之有效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来说既充满机遇,也存在挑战。国际国内都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有些新问题、新情况对我们的制度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是充满敌意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继续创新,谋求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和研究对策。随着改革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宽,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今后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了,有些新情况、新问题,可能是我们过去从未经历过的,解决方法也没有历史可以遵循,只能依靠创新,以问题为导向,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和理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我们必须记住,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没有任何现成模式可以复制和借鉴,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

    (选自张美美《以制度建设点燃中国梦》,《新丝路》,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阐释上,马克思在批判继承主观主义等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学说。 B . 恩格斯认为,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不仅可以解释有机界的秘密,还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 C .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还运用其唯物史观提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政治判断。 D . 我们要紧跟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自身制度的根本原因是,我们需要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2. (2) 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尽管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并不代表不可以用发展的眼光解读马克思主义。 B . 新时代高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高度统一。 C . 作为新时代的中流砥柱,只有充分彰显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我们党才能更好地依靠作为新时代的历史主体和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力量。 D . 一方面发展道路上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方面又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新时代更需要创新与完善党的制度。
    3.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 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 B . 领导干部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制度的执行者,必须做好表率,当好示范,牢固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思想意识。 C .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D .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
    4. (4) 如何理解材料二开头一段所说的“新时代”的“政治判断”“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历史内涵和实践内涵”?
    5. (5) 请综合三则材料的内容,概括分析制度革新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四、语言文字运用
  • 10.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尊敬  资料  围绕  多愁善感 B . 贸易  障碍  唯一  奴颜婢膝 C . 偶然  成熟  领域  相互交措 D . 枯燥  撰写  按照  实用价值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业文明时代,绿水青山是真实的自然景观,金山银山则是悬设的物质财富梦想。虽然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但对农业文明时代的人们来说,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相关的联系。在这一历史阶段,绿水青山是人们栖息的家园,具有灵性色彩,仿佛就是人们生命的背景和底色,向人露出诗意的微笑。但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并非总是如此融洽。古往今来,各种自然灾害 。当 来临之际,千百万生命被无情吞噬之时,大自然对人类而言也会显露出极其狰狞的一面。只要生产力尚处在低下状态,人类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匍匐”着的命运就难以改变。

    工业文明时代,科技革命让生产力插上了翅膀,不但让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认识,也让物质财富快速积累。对自然的开发和征服,使自然景观与财富梦想的界限被打破了。绿水青山被的科学技术所征服,人们只要利用先进的现代技术手段,喊一声“芝麻开门”,大自然在人们面前仿佛就打开了无尽的宝藏。在经济利益的诱惑和驱动下,( )。如此一来,自然界便不可避免地褪去诗意的形象,沦为表现人的占有欲和征服力的主战场。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依山傍水  史不绝书  狂风暴雨  日新月异 B . 依山傍水  不胜枚举  五风十雨  瞬息万变 C . 一衣带水  史不绝书  五风十雨  日新月异 D . 一衣带水  不胜枚举  狂风暴雨  瞬息万变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科技革命让生产力插上了翅膀,不但让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变化,而且导致物质财富快速积累。 B . 科技革命让生产力插上了翅膀,不但让物质财富快速积累,也让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变化。 C . 科技革命让生产力插上了翅膀,不但让物质财富快速积累,而且导致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认识。 D . 科技革命让生产力插上了翅膀,不但让物质财富快速积累,也让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认识。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大自然被人们不惜掠夺式地进行征服和占有 B . 大自然被人们的征服和占有将会是掠夺式的 C . 人们对大自然的征服和占有将会是掠夺式的 D . 人们不惜对大自然进行掠夺式的征服和占有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____关心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共产主义者同盟在1852年宣告解散。马克思和恩格斯认真总结了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指出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加强国际团结,对抗联合起来的反动势力。为此,马克思、恩格斯同各国革命者保持着密切联系,帮助他们学习理论,推动革命的发展。到了50-60年代,随着一场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各国工人阶级运动又高涨起来,____成立了工人自己的组织。“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被更多的人接受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到这些,十分高兴。

           马克思一方面指导、关心工人运动,另一方面又加紧了他的巨著《资本论》的写作。恩格斯也常把有关资料寄给马克思,并且不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1867年4月初,当恩格斯得悉《资本论》第一卷写成的消息以后,马上写信说:“好啊!我终于看到白纸黑字,知道第一卷已经____了!就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欢呼声。”马克思把《资本论》第一卷的手稿交给出版商以后,曾到曼彻斯特恩格斯家中作客。两个人对下一步工作交换了意见,并且商定要在书的附录中做一点补充。恩格斯地____成了这部巨著的第二个校阅者。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了。它阐述了①(   ),揭示了②(    ),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强有力的武器。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非常  连续  脱稿  水到渠成 B . 尤其  陆续  杀青  自然而然 C . 非常  陆续  脱稿  自然而然 D . 尤其  连续  杀青  水到渠成
    2. (2) “近代社会的经济法则”“剩余价值学说”是从文中括号内摘出的语句,请根据文段将它们写在下列对应标号后的横线上,并说明理由。

      理由: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马克思一方面指导、关心工人运动,另一方面又加紧了他的巨著《资本论》。 B . 马克思一方面加紧他的巨著《资本论》的写作,另一方面又关心、指导了工人运动。 C . 马克思一方面加紧了他的巨著《资本论》的写作,另一方面又指导、关心工人运动。 D . 马克思一方面关心、指导工人运动,另一方面又加紧了他的巨著《资本论》的写作。
  • 13. 识记字音

    虔诚( ) 奴颜婢膝( ) 字斟句酌( )

    阐述( ) 轴线( ) 压轴( )

  •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对语言的积极影响,①____:一是语言创新空前活跃。在前互联网时代,语言创新活动主要以图书、报纸等为平台,这显然属于少数“社会精英”的专利,绝大多数普通民众很难(   )其中。互联网给普通民众提供了②____。人们只要有网络信号,只要有信息的发送或接收终端,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语言智慧。互联网让社会进入了“全民造句”时代,许多生动形象、极富表现力的新词、新语、新用法,都源自普通网民的创新活动。二是③____。在前互联网时代,新词、新语、新用法等出现后,主要通过图书、报纸等递相传播,时空上的阻隔无法(    )。互联网实现了即时传播、即时交流,时空阻隔被彻底打破,新词、新语、新用法等出现后可立马在全社会传播开来,且立马被全社会接受。这个改变,也是(    )的。正是基于这两个方面的改变,现今的语言生活空前(    ),新词、新语、新用法等不断涌现。

    1.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参与  避免  前所未有  繁荣 B . 加入  避免  千载难逢  繁华 C . 加入  回避  前所未有  繁华 D . 参与  回避  千载难逢  繁荣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人们只要有网络信号,只要有信息的发送或接收终端,都可以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语言智慧。 B . 人们只要有网络信号,只要有信息的发送及接收终端,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语言智慧。 C . 只要有网络信号,只要有信息的发送和接收终端,人们都可以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语言智慧。 D . 只要有信息的发送或接收终端,只要有网络信号,人们都可以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语言智慧。
    3. (3)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