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梁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02 浏览次数: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 1. (2022八上·梁平期末) “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十室之邑,必有烟馆。”这说明清朝(  )

    A . 吸食鸦片现象普遍 B . 军民体质下降 C . 林则徐禁烟无成效 D . 白银大量外流
  • 2. (2022八上·梁平期末) 如图所示起义的发动者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发动这次武装起义的背景不包括(  )
    A . 鸦片战争失败加深了清政府统治危机 B . 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C . 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 D . 洪秀全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国政权组织
  • 3. (2024九下·赣榆模拟) 洋务运动中,“新型的工业和企业造就了新型的职业人士如工程师、经理和实业家,那些出洋留学的人士归国后,也成为陆军、海军、学堂和外交机构中的领头人”。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 . 培养了近代化人才 B .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 . 巩固了清政府统治 D . 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 4. (2022八上·梁平期末) 如图是戊戌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纸,其宣传的主流观点是(  )

    A . 有田同耕 B . 自强求富 C . 维新变法 D . 扶清灭洋
  • 5. (2022八上·梁平期末)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其中,“民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在“民权”方面,孙中山主张(  )
    A . 驱除鞑虏 B . 恢复中华 C . 创立民国 D . 平均地权
  • 6. (2023八上·邵阳期末) 某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自古以来,皇帝被看做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这说明辛亥革命(    )
    A .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 . 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C . 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 . 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 7. (2022八上·梁平期末) 下表是中华民国颁布的一些法令条例,据此可推断民国政府(    )

    法令条例

    出处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未去辫者……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以违法论

    《剪辫令》

    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

    《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A . 废除了科举制度 B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 推动近代化进程 D . 封建残余思想已被清除
  • 8. (2022八上·梁平期末) 20世纪初期的中国,造成以下表格各个项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时间

    变化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 . 自然灾害 B . 农民起义 C . 列强侵略 D . 军阀混战
  • 9. (2023八上·双峰期中) 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

    A . 戊戌变法 B . 新文化运动 C . 五四运动 D . 北伐战争
  • 10. (2024八上·常宁期末)  习总书记曾这样寄语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919年就是这样的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指的是(  )
    A .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 . 民主共和时代 C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 11. (2022八上·梁平期末) “七月南湖水涟涟,烟雨楼台雨如烟。云将收,雾将散,湖面上升起引航的帆,引航的帆,啊……该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 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B . 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 .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 .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12. (2022八上·梁平期末) 在中国近代,国共曾有过兄弟般的合作.下列图片对应的历史事件中能体现这种合作的有(  )
    A . B .
    C . D .
  • 13. (2022八上·梁平期末) 如图是中国近代某一事件发生地的形势图,据图所知,这一事件(  ) 

    A . 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 .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 . 表明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D . 推动抗日战争转入了反攻阶段
  • 14. (2024八上·期末) 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 壮大抗日力量 B . 打倒北洋军阀 C . 改善农民生活 D . 消灭地主阶级
  • 15. (2022八上·梁平期末) 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下列文化名人与其作品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B . 鲁迅--《阿Q正传》
    C . 老舍--《骆驼祥子》 D . 齐白石--《愚公移山》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 16. (2022八上·梁平期末) 阅读材料后判断。

    以下观点或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填“A”;违背了上述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填“B”;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填“C”。
    1. (1)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
    2. (2)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总体上来说行业或地区不平衡。
    3. (3)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4. (4) 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使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凋谢萎缩。
    5. (5)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过了“短暂的春天”后,摆脱了落后局面。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0分)
  • 17. (2022八上·梁平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海鹏教授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描述到:“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到一片光明……”某中学溯源史学社的成员们据此绘制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如图): 

    ​ 
    材料二:在溯源史学社成员们绘制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中的C段,发生了许多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大事。下列五幅图片是该中学教研组王老师收集整理的有关中共革命进程的示意图。 

    1. (1)  材料一中的A段呈现出从“开始下降”到“降到谷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以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事件及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对这种趋势进行解读。
    2. (2)  材料一中从B段转为C段的历史性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说说C段中1945年哪一事件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并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这一事件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3. (3)  结合所学知识观察材料二的图1、图3、图4,分别说明该示意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
    4. (4)  材料二中的图5是图2的放大图。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该会议召开地点是图5中哪一处(填写对应字母)?根据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红军长征在行程上呈现的特点。
  • 18. (2022八上·梁平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帝国主义以各种方式入侵,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的历史灾难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军事上,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政治上,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反抗;经济上,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索取赔款,抢掠财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中国的经济命脉。文化上,在传教的名义下,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二:清中叶以后,封建制日趋衰落。腐朽的清王朝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总是把防止人民的反抗放在首位,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以后危及自身的统治,常常压制、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导致反侵略斗争失败。进入近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而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局面没有改变,而这又使中国在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列强。这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列强在侵华方式上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3. (3)  在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中,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许多损害中国主权和利益的不平等条款,并制造了许多泯灭人性的屠杀事件。观察如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将不平等条款与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用连线连接起来。 
      不平等条款侵略战争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鸦片战争

      允许该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第二次鸦片战争​

      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进行反帝活动    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 (2022八上·梁平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影响,中国、日本、韩国三方从各自立场提出了不同看法。 
    材料一:中国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这次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的感情和抗议,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变法;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 
    --改编自《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材料二: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即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的战争。明治维新后,日本认为自身的文明程度已大大提高,而清朝依然守旧落后。 
    --改编自《日本人眼中的甲午战争: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材料三:韩国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围绕着控制朝鲜展开的战争,战争导致清朝失去了对朝鲜的控制权,而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不仅把朝鲜变为其殖民地,还对中国进行殖民扩张,成为东亚霸主。 
    --改编自《韩国人眼中的中日甲午战争》
    1. (1)  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的主要观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观点(或独立提出观点)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