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

更新时间:2024-04-09 浏览次数: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范文澜说:“这一伟大行动,是以林则徐为代表,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少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辱。”作者旨在说明( )
    A . 林则徐坚决反对封建统治 B . 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 . 官吏腐败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 D . 清政府闭关锁国造成了巨大危害
  • 2.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给当时的统治者当头一棒,为中国社会掀开了沉重的一页,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材料中“重要的转折点”指的是鸦片战争(  )
    A . 使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斗争 B . 引起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C . 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D .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 3. (2024八上·福田月考)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躲在避暑山庄的咸丰帝,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的赔款,却认为外国派人驻北京“最为中国之害”。这说明咸丰皇帝( )
    A . 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图强 B . 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 C . 支持洋务运动抵抗西方侵略 D . 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 4. 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范文澜分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
    A . 影响 B . 爆发背景 C . 性质 D . 失败原因
  • 5. 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并不是以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别置一新物,可以称为布新而不除旧。“不除旧”的后果是(  )
    A .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 .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C . 完全因内部掣肘而失败 D . 维护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 6.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广州、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甲午战争后,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这表明( )
    A . 列强的侵略由沿海向内地深入 B . 清朝放弃闭关锁国主动开放 C . 外来侵略阻碍近代城市的发展 D .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 7.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变革,改革措施中能够推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是( )
    A . 设铁路矿物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 B . 改用西洋军事训练,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枪炮等 C . 拆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D .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 8.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严格说来,义和团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蒋廷黻意在说明(   )
    A . 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B . 义和团具有盲目排外的特点 C . 义和团把反帝作为主要斗争目标 D . 义和团不了解列强侵华的特点
  • 9. 下列是部编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某单元的目录,该目录所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20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24

    第6课 戊戌变法⋯28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32

    A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B .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 . 清朝政府对国家机关的改革 D . 各阶级反抗西方侵略与探索国家出路
  • 10. 对下表人物评价正确的是( )

    1894年

    1905 年

    1912 年

    1913年

    1924年

    创办兴中会

    建立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

    时大总统

    发动二次革命

    创办黄埔军校

    A .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 . 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C . 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D . 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
  • 1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这些规定( )
    A . 鼓励人民参政议政 B .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C . 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D . 打击帝国主义势力
  • 12. 下面对“二次革命”主要要素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
    A . 导火索—宋教仁被杀 B . 优势—国民党力量强大且团结 C . 结果—革命成功 D . 领导者—由蔡锷和黄兴领导
  • 13.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14. 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之处的讨论,正确的是( )
    A . 经历了长时间的准备 B . 学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C . 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 .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 15. 1920年,先进的知识分子陆续创办了《劳动者》《劳动音》等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帮助工人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这些刊物的创办( )
    A .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 . 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C .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D . 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
  • 16. 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 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其中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 )
    A . 新文化运动 B . 五四运动 C .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D . 中共二大召开
  • 17. “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
    A . 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C . 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D .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 18. 1929 年 12 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这次会议( )
    A . 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B .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C .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D . 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 19. 由于李德、博古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以上材料反映了红军长征的( )
    A . 原因 B . 经过 C . 结果 D . 路线
  • 20.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 . 西安事变 B . 七七事变 C .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D .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 21. 下列一组图片体现了( )

    A . 中国内战爆发 B . 敌后战场的抗战 C . 片面抗战路线 D . 正面战场的抗战
  • 22.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充分表现出政治中的成熟,能够顶住来自各方面的狂风恶浪,具有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材料旨在说明( )
    A .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B .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 . 抗日战争是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D . 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 23. “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是毛泽东经典的战略思想之一,以下军事行动能够充分体现该战略思想精髓的是( )
    A . 转战陕北 B . 解放南京 C . 孟良崮战役 D . 长沙会战
  • 24. 1948年,东北野战军“关门打狗”,歼敌 47 万,解放东北全境。这描述的是(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 25. 1914—1918 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获得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 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 .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鼓励发展实业 C . 企业家主张实业救国,纷纷投资近代实业 D .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 题12分,第27 题12分,第28 题 16分,第29 题10分,共50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ion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如图(圆明园)

    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英国人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1. (1) 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2. (2) 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你有何感悟?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自强运动含有两层意思。一就阶级意义而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下,王朝的自我振兴。二就民族意义而言,它所寻求的是在“船坚炮利”的外国侵略者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至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

    ——《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材料三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领导人林伯渠曾经说过,“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乔晓阳《辛亥革命与民族复兴》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场“自强运动”的名称。 分析“自强意识”觉醒的背景。 

    1. (1)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 请用史实说明“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 
    2. (2) 据材料三,概述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革命还留有什么遗憾?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恐怖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摘自人教版《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 (1) 在图一的游船上,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图二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 (2) 材料三的诗词所反映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这一历史事件途中确定毛泽东在中共中央领导地位的是哪次会议?
    3. (3) 材料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哪次重要战役?这场战役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材料二 在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有力地遏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

    材料三 抗战时期,全国各阶层民众团结一致,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洪流中。民族企业家、科学家、文化教育界、画家、音乐家、海外华侨等都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抗日,为抗日战争胜利而共同斗争。

    据材料一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1. (1)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 1938 年在正面战场和 1940 年在敌后战场各发生的一次著名战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