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4-05-07 浏览次数: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3七上·微山期末) 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如图所示的文物主要可以用于研究( )

    A . 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 .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C . 早期国家的社会变革 D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2. 《三字经》有云: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这段话反映的主题是(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 . 早期国家的产生 C . 华夏认同观念的扩展 D . 早期文明的起源
  • 3. (2023七上·承德期末) “买”是会意字,甲骨文的“买”下部像个外壳,有用网捞取贝壳的意思。而据墓葬考古发现,商周时期人们以一种特定的海贝为货币用于商品交换,这表明甲骨文( )
    A . 最早运用于商业 B . 受到社会实践影响 C . 产生于商品交换 D . 为统治阶级所掌控
  • 4. (2023七上·微山期末) 《三字经》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A . 齐桓公魏国 B . 晋文公齐国 C . 齐桓公秦国 D . 楚庄王秦朝
  • 5. (2023七上·微山期末) 如图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 . 社会转型 B . 文明起源 C . 政权分立 D . 国家产生
  • 6. (2023七上·微山期末) 东郭子惠问于子贡,曰: “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夫子闻之,曰: “修道以俟天下,来者不止,是以杂也。”材料反映了孔子践行的教育宗旨是( )
    A . 有教无类 B . 教学相长 C . 因材施教 D . 仁者爱人
  • 7. (2023七上·微山期末) 秦末有一句流行谶语——“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秦帝国的横空出世和顷刻间灰飞烟灭的命运,似乎是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所主宰。最后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 )
    A . 项羽 B . 陈胜 C . 吴广 D . 刘邦
  • 8. (2023七上·微山期末)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以下关于时空观念说法正确的是( )
    A . 秦朝建立于公元前3 世纪初 B . 秦朝建立于公元前 3 世纪末 C . 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世纪初 D . 秦朝建立于公元前 2世纪末
  • 9. (2023九下·怀化期中)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材料中描述“政治结构”指的是 ( )
    A . 尧舜禹时期实行的禅让制 B . 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C . 秦朝实行的中央集权制 D . 西汉实行的刺史制度
  • 10. (2024·茂名模拟) 在陕西西安章台出土的秦朝地方官府向朝廷上奏文书时用的封泥(在捆绑简牍的绳端处封上粘土,上盖印章),其中有许多“上郡”“代郡”等郡名和“蓝田”“下邦”等县名。而《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据此可知秦统一全国后( )
    A . 诸侯受命管理土地和人民 B . 中央与地方组成政治联盟 C . 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 D . 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
  • 11. (2023七上·微山期末) 下列古代战役中,可以在《史记》中查阅到的有( )

    ①牧野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巨鹿之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2023七上·微山期末) 对历史的研究和认识离不开史料。下列选项对研究三国历史最为可信的是( )

     

    A . 三国吴简 B . 《三国演艺》 C . 《史记》 D . 官渡之战战场遗址
  • 13. (2024九下·兴宁模拟) 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段词描述了我国古代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 )
    A .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B . 交战双方为曹操军队和袁绍军队 C .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D . 导致了前秦的瓦解和北方的再度分裂
  • 14. (2023七上·微山期末) 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 . 史前时期——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 B . 夏商周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 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D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15. (2023七上·微山期末)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要求。下列表述属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是(    )
    A . 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B .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 C . 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孙权曾派卫温到夷洲 D . 三国鼎立是从混战到局部统一,是历史进步
  • 16. (2023七上·微山期末) 某中学七年级(一) 班拟定了主题为“古代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四个探究小课题,其中最切题的是 ( )
    A . 云冈石窟与雕塑艺术 B . 《史记》与体育运动 C . 司母戊鼎与古典音乐 D . 《论语》与佛教文化
  • 17. (2023七上·微山期末)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追求的核心素养之一,而“国家主权意识”又是“家国情怀”的主要内容之一。下列史实中,能体现当今“家国情怀”的“国家主权意识”的有( )
    A .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B . “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中,宋朝疆域最大 C . 氐族人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整顿吏治,厉行法治 D . 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推崇
  • 18. (2023七上·微山期末) 自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源于孝文帝时期( )
    A . 改鲜卑族姓氏为汉族姓氏 B . 鼓励与汉族贵族联姻 C . 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 D . 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 19. (2023七上·微山期末) 下列文化遗产中,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是 ( )
    A . 都江堰 B . 秦始皇陵兵马俑 C . 云冈石窟 D . 长城
  • 20. (2024九下·五华模拟) 有历史学家说,北朝的强盛来自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重新形成统一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他意在说明( )
    A . 北方的游牧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 B . 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 C . 南朝时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缩小 D . 民族交融为隋唐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非选择题: (第21题9分, 第22 题10分, 第 23题 11 分)
  • 21. (2023七上·微山期末) 中华优秀的思想文化积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凝结着丰富的历史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的起源】

    材料一:在商朝废墟中发现的复杂的表意文字,对中国和整个东亚后来的历史极为重要。它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这一点也可用来说明中国文明的连续性。

    【思想的激荡】

    材料二: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 .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理念的一统】

    材料三:

    【文化的传承】

    材料四: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 在发展中继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1. (1) 结合所学,你认为材料一中“在商朝废墟发现的复杂的表意文字”是指什么文字。根据材料一指出“复杂的表意文字”的出现有什么重要影响。 
    2. (2) 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家的思想体现了“民本思潮”? 哪一思想学派主张“专制主义”? 
    3. (3) 结合所学,你认为“汉代讲经图”中讲的经是哪一学派的思想? 请分析这一特点的形成得益于哪一重要思想举措的实施。 
    4. (4) 请根据材料四指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 22. (2023七上·微山期末) 中学历史课程将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历史解释】

    材料一: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唯物史观】

    材料二: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时空观念】

    材料三:如图。

    【家国情怀】

    材料四:

    丝绸之路遗址发现的《诗经》残片

    (现藏德国国家图书馆) 

    1. (1) 材料一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中“民勇于公战”的原因。 
    2. (2)  材料二中“这一时期”是哪一时期? 依据材料二,从消极与积极两方面客观评价“兼并战争”的影响。 
    3. (3)  结合所学,写出思维导图中①②分别代表的政权。
    4. (4) 有西方学者认为“儒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请结合材料四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 23. (2023七上·微山期末) 探究中国古代制度创新、经济发展、文明交流、兵戎相见、民族交融的历史,完成下列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后来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

    【经济发展】

    材料二:江南之国盛矣。……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 (安定) 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南朝·梁]沈约:《宋书》卷五十四传论

    【文明交流】

    材料三:“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 ·- 《汉书》

    【兵戎相见】

    材料四: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民族交融】

    材料五:(孝文帝)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北齐]魏收:《魏书》卷七《高祖纪》

    1. (1)  材料一中“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指的是什么体制? 秦朝在地方实行了什么制度? 
    2. (2)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 这对我们发展经济有何启示意义? 
    3. (3)  材料三“然骞凿空”指的是什么事件? 汉朝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 
    4. (4) 材料三中的“流亡政府”指的是哪一政权?这一政权以少胜多打败号称百万的前秦军的著名战役是什么? 
    5. (5) 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推行的什么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这些措施有什么历史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