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湘潭县湘潭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4-03-18 浏览次数:7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现代文阅读Ⅰ

    好学与成才

    ①成才,是人人梦寐以求的。而如何成才,更是一个被世人谈论争执了很久的话题。有人说,要靠天赋;有人说,要靠机遇;还有人说,要靠天时地利;而我却要说:只有好学,才能成才。

    ②让我们先来看看那些在人类历史上赫赫有名人物的成才史吧。

    ③我国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到35岁时,已读了古代医药书800多种,单摘抄下的笔记就装满了好几个柜子;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原是戏院门口的一个马车夫,他为了学习戏剧,一有机会就从门缝和小洞里窥看戏台上的演出;享誉文坛的作家杰克·伦敦总是把抄有好的字句的纸片放在口袋里,或是别在晒衣绳上,以便随时记诵……

    ④李时珍、莎士比亚、杰克·伦敦,他们都可以称得上是杰出的人才了。他们的成才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黑格尔说得好:“再伟大的天才如果朝朝暮暮躺在草地上,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会光顾他。”如果李时珍不博览群书,吸取百家之精华,又何来那本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如果莎士比亚没有日复一日不间断地学习,即使他有再好的天赋,恐怕终了也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马车夫。“好学是成才的必由之路”,探寻先人们成才的足迹,我们得到了这样一条真理。

    ⑤然而有人终日做着“成才梦”,却不愿付诸行动去学习,羡慕那盛开的艳丽的鲜花,却不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它,空把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想法,结果只是黄粱美梦一场空。也有的人总认为自己没有成才的天赋,便放弃追求,不再奋斗,终日自怨自艾。殊不知“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俗话说:“功到自然成。”如果能勤学好问,不懈努力,成功的大门会向每位好学者敞开。

    ⑥“只有好学,才能成才。”古今中外,无一例外。从“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从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到在国际奥林匹克大赛上载誉归来的少年英才们,有哪位不是踏着好学之径,叩响成才之门的呢?

    ⑦“自古英雄出少年”,年轻的朋友,今天,让我们在这多彩的年华里努力学习,奋发攻读;明朝,就让我们圆心中的成才之梦,做中华大地上的栋梁之材!

    (选自《说东道西》,有改动。)

    1. (1) 下列对选文主要观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好学与成才。 B . 只有好学,才能成才。 C . 天生我材必有用。 D . 自古英雄出少年。
    2. (2) 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通过“如何成才”这一争执已久的话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第③自然段列举李时珍、莎士比亚、杰克·伦敦的事例来证明好学是成才的必由之路。 C . 第⑤自然段告诉我们没有成才天赋的人,就应该放弃追求,不用再去奋斗。 D . 文章结尾处,作者呼吁大家要努力学习,奋发读书,圆心中梦,成栋梁材。
    3. (3) 下列材料不能印证选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 . 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点以前睡觉。 B .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C . 爱迪生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摘写了四万多页资料。 D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 2. 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四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2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0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93次飞行。至此,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实现30战30捷。

    (央视新闻客户端)

    【材料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有哪些特色亮点?一、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了具有对称之美的三舱三船组合体,即空间站三个舱段、两艘载人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二、相比长二F遥十六火箭,遥十七火箭共有25项技术状态变化,经过不断消除薄弱环节、优化技术状态,其可靠性评估值已提升至0.9896,大大提高了火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也有助于异常问题的快速及时处理。三、此次飞行任务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将把舱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四、神舟十七号与神舟十六号两个乘组胜利会面,不仅是空间站阶段第三次“太空会师”,也是在我国首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20周年之际的“太空会师”,还是我国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航天驾驶员首次在中国空间站同框,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

    (央广网客户端)

    【材料三】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10月26日发射升空。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外媒认为,这些展现出中国的太空雄心与迅速发展的航天实力。

    法新社称,中国稳步推进于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的主要目标,此次太空旅行累积了宝贵经验,标志着中国离实现“太空梦”更近了一步。

    美联社认为,中国已在太空领域取得长足进步,成长为可与美国匹敌的“竞争者”。……2003年,中国完成了首次载人航天任务,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利用自己的资源将一个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在10月2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欢迎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及地区与中国开展合作,一起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材料四】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他也是重返天宫第一人,还是目前为止执行两次飞行任务间隔最短的中国航天员。

    “英雄航天员”汤洪波2021年5月在他的母校湘潭市十二中所作的专题报告会上说,航天员训练是艰苦的,不断挑战生理和心理的极限。面对巨大挑战,他这样激励自己,“虽然我不是最聪明的,但我可以做最努力的。”“那些打不倒我们的,终将让我们更强大。”汤洪波说,10年的坚持,无数的汗水,静静的等待,是因为有航天梦在支撑。

    1. (1) 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 .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第二次载人飞行。 B .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是具有对称之美的三舱三船组合体。 C . 早在2003年,中国就已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利用自己的资源将一个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D . 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可能与外国开展合作,一起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这是因为中国的航天技术还不够成熟。
    2. (2) 神舟十七号与神舟十六号两个乘组在苍茫太空胜利会师。为助雅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要在空间站张贴一副对称性标语,上句是:华夏儿女问苍穹,步履不停。下句想请聪明的你补充完整。下句是:航天英雄聚太空,
    3. (3) 神舟十七号计划于明年4月返回地球,届时将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有关部门准备指派优秀的你代表“英雄航天员”汤洪波家乡的少先队员,去现场敬献鲜花,并发表简洁精当的讲话。现在请你将讲话内容写下来,60字以内。
  • 3. 现代文阅读Ⅲ

    祖父·后园·我

    萧红

    ①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②祖父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绝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

    ③一到后园里,我就奔了出去。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

    ④休息好了又是跑。

    ⑤樱桃树,没有结樱桃,就偏跑到树上去找樱桃,李子树是半死的样子了,本不结李子的,就偏去找李子。一边在找,还一边大声地喊,在问着祖父:“爷爷,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祖父老远地回答着:“因为没有开花,就不结樱桃。”再问:“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祖父说:“因为你嘴馋,它就不开花。”

    ⑥我一听了这话,明明是嘲笑我的话,于是就飞奔着跑到祖父那里,似乎是很生气的样子,等祖父把眼睛一抬,他用了完全没有恶意的眼睛一看我,我立刻就笑了。而且是笑了半天的功夫才能够止住,不知哪里来了那许多的高兴。我笑的声音不知有多大,自己都感到震耳了。

    ⑦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⑨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⑩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⑪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地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垅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⑫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⑬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⑭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⑮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

    ⑯“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⑰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⑱就这样一天一天地,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⑲……

    ⑳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依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节选自《呼兰河传》,有删改)

    【链接材料】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莫怀戚《散步》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本文主要写了“我”在祖父的后花园自由自在生活的经历,充满童真。 B . “我”的祖父很喜欢和小孩子开玩笑,比如那个摘帽、藏帽的游戏,他老是把帽子藏在同一个地方,小孩子都玩厌烦了,他却自得其乐,浑然不觉。 C . 这篇小说的叙事表层,采用的是儿童视角,但在其深层,却是“我”的成人视角。这一成人视角会在作品中情不自禁地发议论,流露真情实感。 D . 小说的主要环境是“后园”,它既是“我”童年玩乐的场所,同时也是自由、安全和开阔的心灵家园的象征,是“我”早年记忆中不可割舍的部分。
    2. (2) 后园是“我”的乐园,请帮“我”将快乐的往事补充上。

      欢快地奔跑→⑴→树上找樱桃→⑵→给祖父帽子插花

    3. (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4. (4)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祖父在“我”心中的形象。
    5. (5) 本文和《散步》的温馨亲情都藏在淡淡的字里行间,结合链接材料,分析两篇文章情感表达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
  • 4. 课内文言文阅读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 (1) 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学而时之       传不 B . 好之者不如之者      公大笑 C . 可以师矣            人谋而不忠乎 D . 三省吾身          中不至,则是无信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 (3) 请你结合学习实际,说说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 5. 课外文言文阅读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 , 因嫁女与焉。

    节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郗(xī)太傅:郗鉴,以儒雅著称,官至太尉。②王丞相:王导,东晋琅琊临沂人。曾任三朝丞相,在东晋政权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③信:使者,即上文中的门生。④矜持:庄重,拘谨不自然。⑤逸少:王羲之,字逸少,是王导的侄儿。

    1. (1) 用“/”为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郗 太 傅 在 京 口 遣 门 生 与 王 丞 相 书 求 女 婿

    2. (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3. (3) 你认为文中的王羲之是一个怎样的人?
  • 6. 古代诗歌鉴赏

    新 凉

    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____。

    【注释】①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②田畴:田地,田野,

    1. (1) 根据诗歌的意象,你判断此首诗写了季节的景物。
    2. (2) 根据此类诗歌的押韵规则,第四句应选下列选项中的( )
      A . B . C . D .
  • 7. 名篇名句默写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 (1) 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2. (2)  , 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3. (3)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4)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 (5)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6)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 解 体之时的哲理的诗句是:
三、语言积累与运用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语文是诗,又如画。这里,乌儿在春光里卖弄歌喉;那边,荷叶在急雨中,荫蔽着红莲。抬头,云雀忽然从草间直飞向云霄;俯首,江水映着高悬山头的半轮秋月,幽然地追随远行的诗………

    1. (1) 下列词语与“云霄”词性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秋月 B . 荫蔽 C . 春光 D . 语文
    2. (2)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鸟儿在春光里卖弄歌喉”中“卖弄”一词本意指夸耀、显露本事,此处是贬词褒用。 B . 古人交流常用敬辞与谦辞,“尊君”“惠存”“鼎力相助”是敬辞,“拙作”“敝帚自珍”是谦辞。 C . 朱自清的散文,朴素缜密,文笔清丽,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极富真情实感。他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D . “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的常用词语。“左迁”,表示降职之意。
  • 9.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a冬天,雨化了妆,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ì( )临人间。b人们受够了冷liè( )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温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c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d远远地望过去,收拾过的田野变得很亮。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

    (节选自刘湛秋《雨的四季》,有删改)

    1. (1) 上面文段中根据拼音写汉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 立 冽 duō qí B . 莅 冽 duō qi C . 莅 洌 duō wā D . 立 洌 duō wā
    2. (2) 下面的句子是从文段中抽出来的,放回原文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它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

      A . a处 B . b处 C . c处 D . d处
    3.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造访”拜访的意思,多用于书面。 B .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 . “远远地望过去,收拾过的田野变得很亮”中的“收拾”用得不是很妥当,应改为“收割” D .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很快地跑向教室,青年广场上顿时成了人迹罕至的地方。”中的“人迹罕至”一词符合句意。
  • 10. 综合性学习

    江声七年级30班正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 (1) 请你仿照示例, 再拟写一个活动形式。

      例:活动一:交友之道名家说

      活动二:历史好友故事会

      活动三:

    2. (2) 班委计划邀请心理老师在教室开展知识讲座,班长拟写了这封邀请函, 请你指出其中的三处不当。

      ①邀请函格式上有一处不正确,指出并改正:

      ②邀请函内容上有一处语病,指出并改正:

      ③邀请函有一处用语不得体,指出并改正:

    3. (3) 下列与交友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金兰之好、管鲍之交和生死之交都是交友的成语。 B . 10月16日,多国领导人抵京访华,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我们可以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达对客人们的欢迎。 C . 网络为人们交友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在网络上,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畅所欲言。 D . “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这句话告诉我们交友要交以心相待的朋友。
  • 11. 名著阅读
    1. (1)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①(体裁)集,原题是②《》。这部作品集共10篇。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③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④
    2. (2) 下面是对《朝花夕拾》主题的理解,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 . 表达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喜爱。 B . 表达对儿童天性被束缚的无奈和厌烦。 C . 揭露范爱农、庸医、衍太太等人在人性方面的丑陋。 D . 批判封建社会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
四、作文。
  • 12. 题目:最美的遇见

    要求:内容具体,语言通顺,适当运用抒情、议论,字数在600字以上,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班级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