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两次发表研究报告,证实长江中游是世界稻作农业的摇篮。该研究可印证我国( )
图②
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依法而治,循法而行。”与这种观点一致的中国古代思想学派是( )
年,秦王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
郡名 | 建置时代 | 郡治区域 |
汉中郡 | 秦惠文王十三年(前312年) | 今陕西秦岭以南(辖12县) |
太原郡 |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 | 今山西太原市西南(辖21县) |
参川郡 |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 |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辖21县) |
邯郸郡 |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 | 今河北邯郸市西南(辖11县) |
图③
图④
材料甲 | 材料乙 |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汉]司马迁《史记》 |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南朝]沈约《宋书》 |
材料一 西周时,服饰以等级区分系统化,如系玉佩的作用是“节步”:身份不同,步伐不同。
天子、诸侯行走时,迈出的脚应踏在另一只脚所留的足印的一半之处,足见行动之缓慢;大夫的足印则一个挨着前一个,士行走时步子间就可以留下一个足印的距离了。
材料二 在春秋、战国之交,出现了上衣下裳互相连接的曲裾深衣,这种服饰是战国至西汉时广
泛流行的服装。战国中期赵武灵王曾推行“胡服骑射”,将上衣下裳改为裁剪紧身、便于骑行的上褶下裤。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孙机《华夏衣冠: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材料一 在春秋这个乱世里,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扩张和融合。主要参与者不断扩大自己的疆土,也不断地收纳本来不归属于他们的族群,融合为新的族群国家。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
图⑨ 春秋初期及春秋后期诸侯国分布对比图
材料二 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的国家治理基本模式。
——摘自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秦始皇 | 汉武帝 |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 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和度量衡 | 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
材料三 孝文帝(467年——499年)在位29年,是北魏改革最为频繁的历史阶段。对他的改革,史学界的评价,大致可分为三种观点:一是赞扬肯定①:二是褒贬兼有②:三是全盘否定③。
——摘编自叶言都《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北朝的遗产》等
图⑩ 北魏疆域(局部)、陶俑及孝文帝时期姓氏对应列表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公元前200年楼敬建议)“把汉朝公主嫁给 C 的冒顿单于,并多多配送嫁妆……刘邦听从了建议……后来惠帝、文帝、景帝继续执行……” ——张秀平、王晓明《古代影响中国的100次事件》(十五) |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夏天,武帝集结十万骑兵……又征调十万步兵转运粮草……此役,漠北 C 主力丧失殆尽,残兵败将远遁逃命不敢再战”。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
材料三 魏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改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四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