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尾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1月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4-09-30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战国时期,职业军官队伍逐渐形成,“官分文武”,即使像秦赵长平之战那样规模的大战,双方国君都没有亲临前线,而是交由国君任命的统帅指挥。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
    A . 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血缘政治 B . 争霸战争转向兼并战争 C . 皇帝制度建立强化军政集权 D . 仁政思想影响日益广泛
  • 2. 西晋末年至北魏初年,中原地区经济遭到空前破坏。北魏中期以后,北方农业生产技术却有了很大的提高:《齐民要术》中提到的蔚犁以及用于播种的耧,都是当时先进的生产工具;果木栽培及保墒技术等,在当时也是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这主要归因于北魏中期以后( )
    A . 建立起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B . 经济重心逐渐移向南方地区 C . 抑制了大规模的土地集中现象 D . 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的封建化
  • 3. (2024高三下·湖北模拟) 武则天曾向唐高宗建议科举加试《老子》,她说老子李耳是李唐皇室的始祖,《老子》是“圣教”。武则天改唐为周后,令贡举人学习她自己编撰的《臣轨》以明儒家君臣规范,并下令科举考试停试《老子》。这一变化反映了武则天意在( )
    A . 选拔最优人才 B . 复兴儒学地位 C . 巩固统治根基 D . 完善科举制度
  • 4. (2024高三下·高州模拟) 史载,宋真宗对宰臣王旦等说:“民间乏炭,秤二百文。令三司出炭四十万,减价鬻(卖)与贫民,非惟(为)抑高价,且以济民。”该史料可作为直接证据,用于研究( )
    A . 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统治思想 B . 重农抑商思想影响朝廷经济决策 C . 当时政府掌握资源进行社会救济 D . 南宋城市人口激增带来燃料危机
  • 5. (2024高三下·广东模拟) 忽必烈曾派专使探察黄河源头,并指出:“(河源之地)汉唐所不能悉其源,今为吾地,朕欲极其源之所出。”专使一行对黄河源头进行全面的国土资源调查,包括地貌、气候、动植物、人口聚落等,都作了详尽记录,记载在国史中。这表明元代( )
    A . 就空前辽阔的疆域更新了地理认知 B . 专制皇权高度重视水利工程治理 C . 延续了前代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 D . 统治者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 6. 明代驻军的军粮主要来源于军屯和商屯。军屯即戍卒屯田,战时征讨,闲时耕种。商屯是政府鼓励商人运送粮米到边塞,并发放商人“盐引”,到食盐产地支盐售卖。明代中后期,军屯和商屯制度均遭到了严重破坏。为此,明代中后期,朝廷( )
    A . 变革土地制度缓解统治危机 B . 扩大边境贸易补充军粮不足 C . 厉行闭关自守政策强化统治 D . 面临严重的财政和边防压力
  • 7. 1903年,山西某乡村知识分子在日记中写道:“校士(考评士子)皆以策论考试,所最重者外洋之法……故当时人士俱舍孔孟之学而学西人之学,以求速效。间有讲求孔孟之道,谨守弗失不肯效俗趋时者,竟呼之为‘顽固党’。”这一记述表明当时( )
    A . 作者认同西方物质文明 B . 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C . 洋务运动取得重大成就 D . 革命浪潮影响内地乡村
  • 8. 1923年,国民党颁布《中国国民党宣言》,宣称中国已陷于“列强殖民地之地位”,国民党必须“力图改正条约,恢复我国国际上自由平等之地位”,最终实现“内以促全国民族之进化,外以谋世界民族之平等”。这一言论( )
    A . 得益于北伐战争的节节获胜 B . 来源于三大政策的指引 C . 彰显了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 . 契合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
  • 9. 下面所示为某时期少数民族民歌。这些民歌( )

    “羊角花儿四李开,红军大队来羌塞。打倒土豪分田地,各寨成立苏维埃。”

    ——四川羌族民歌《各寨成立苏维埃》

    “纳西人跟着闹革命,管理江山来做主。”

    ——云南纳西族民歌《红旗浸天舞》

    “红军北上打日本,阿伦盼望早程,解救各族受苦人。”

    ——贵州伦佬族民歌《红军阿鱼水情》

    A . 抒发了全面抗战时少数民族的同仇敌忾 B . 体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群众基础 C . 承载着红军战略转移过程中的历史记忆 D . 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得人心
  • 10. (2024高二下·六安期末) 1983年,新华社发表《服装样式宜解放》的评论,称服装应该解放些,提倡男同志穿西服、两用衫,女同志穿旗袍、西装裙子,服装款式要大方,富有民族特色,符合中国人的习惯。这一评论体现了当时( )
    A . 服装样式变迁成为社会共识 B . 市场经济推动服装潮流变化 C . 思想解放仍有待进一步深入 D . 服装工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 11. 大约公元前2600年,一份记录提及了埃及一次40艘船只托运雪松木的商业活动。哈特谢普苏特女王陵墓中的壁画描绘了埃及大型船只在出发时装满了珠宝、工具和武器,船只返回时满载奴隶、猩猩、猴子、狗、豹子和没药树。这些信息显示出当时( )
    A . 尼罗河流域的跨区域贸易繁荣 B . 地中海成为当时世界经济中心 C . 已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 D . 已形成了严密的商业法律体系
  • 12. 有学者指出,“热那亚人哥伦布如果不为西班牙女王服务,也会心甘情愿地为英国的。或者法国的,或者葡萄牙的国王效劳。佛罗伦萨人维雷扎诺携带法国国旗去美洲大陆。葡萄牙人麦哲伦是由西班牙雇佣去航行的”。该学者意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 .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 . 得益于专制君主的支持 C . 建立起世界各地的直接联系 D . 更新了欧洲人的世界观
  • 13. 下表可用于解释( )

    生产和出口货币金属的地区

    货币金属

    主要产地

    次要产地

    白银

    墨西哥

    东北欧

    秘鲁

    技斯

    日本

    中亚

    暹罗、缅甸、越南

    黄金

    西非和东南非

    日本

    西风美洲(16世纪)

    波斯

    巴西(自1690年起至18世纪)

    中国

    东南亚

    日本、瑞典

    英属马来亚

    注:铜和锡有时熔成合金,二者都用于低价铸币。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A . 古今货币材质的变迁历程 B . 亚非拉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 C . 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动因 D . 近现代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 14. 某时期一文献宣称“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该文献坚称,政府的权力来源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并列举控诉了英国政府的种种恶行,宣称应建立“自由独立的国家”。据此可知,该文献( )
    A . 深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B . 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巨大影响 C . 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D . 推动了第一个工人政权的诞生
  • 15. 下图所示为1914年法国的宣传海报。上方文字是“1914年的比利时英雄”,旗帜文字为“文明□□”,图中人物头皱当时德国陆军普遍使用的尖顶盔,人物下方是名为“洛瓦尼”和“列日”的两座比利时城市。漫画作者的创作意图应是( )

    A . 控诉德国入侵邻国的战争暴行 B . 祝贺协约国集团的征战凯旋 C . 表达对大萧条时期民众的同情 D . 强调同盟国作战的正义性质
  • 16. 1963年,赫鲁晓夫宣称:“如果我们没有了和平,核弹纷纷落下,那么,我们究竟是资本家,或是中国人,或是俄国人,或是美国人,又有什么差别?谁会幸存下来告诉我们这一点呢?”这一言论产生的背景是( )
    A . 多极化趋势冲击两极格局 B . 美苏的紧张局势暂告缓和 C . 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瓦解 D .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二、材料题
  • 17. 有清一代,皇帝每日召见官员,以处理政务、获取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召见制度简表

    召见时间

    乾隆帝卯正(6:00)开始召见,道光帝在寅正三刻(4:45),成午帝常在辰刻(7:00),光绪帝亲政以后,召见时间是在寅正(4:00)

    召见内容

    君臣对话的内容多种多样,包括各地的吏治民情、人丁钱粮、水利水患等。皇帝若召见新任官员,首要任务是对他们进行考察,检测其知识储备和行政能力是否能够胜任新职,并给出施政指示。晚清时期,中国与外国交往越来越多,皇帝还从办理外交事务的官员口中了解对外交往的演进、国际形势的变化

    召见对象

    多为京中各部院空官、新任的京官、外省官员等

    召见奖赏

    一些在奏对中表现出众的官员,则会得到御制诗、荷包等奖赏

    制度衰徵

    召见制度在晚清时期受到严重冲击。由于内政变化剧烈、外国侵略频繁,在成非常北逸承德、光绪常遭受慈禧软禁、慈禧与光绪帝西退陕西的情况下,皇帝也难以顺利地召见新任官员

    ——据郭黎鹏《清朝召见新任官员制度探析》整理

    材料二

    以下为晚清时期的一段召见实录:

    1867年,行将访问欧美的志刚和孙家谷受到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召见的对话:

    谕:何时起身?

    奏:于明日由衙门起身。

    谕:由何路行走?

    奏:由陆路到上海上火轮船,经日本过大东洋到米里坚;由米里坚渡大西洋到英吉利,过海到法兰西;往北顺路到比利时、荷兰、丹麻尔、瑞典、俄罗斯;往南回路到布路斯;再南仍经法兰西到西班牙、意大利;由中海经大南洋;顺广东、福建、江浙中国海面,自天津回京。

    谕:随从人务须管束,不可被外国人笑话。

    奏:谨当严加管理,不准其在外滋事。

    ——摘编自志刚《初使泰西记》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提炼一个关于“清代召见制度”的历史观点,并援引材料一中的相关史料,说明你的观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召见实录反映了当时中国统治阶层对外部世界的认知状况。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共产党人开头也有一些人不大会办经济,帝国主义者也曾等待过他们的失败。但是苏联共产党是胜利了,在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之下,他们不但会革命,也会建设。他们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

    材料二

    当时(“一五”计划时),我们在现代化工业建设工作中,自己还不会走路,只能照抄苏联经验,并且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之下,进行建设……(现在)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

    ——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共产党人“不但会革命,也会建设”的表现。毛泽东称苏共为“最好的先生”是基于哪些方面的现实考量?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自己还不会走路”到“学会自己走路”,反映了当时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工人买的土豆多半都是质量很差的,蔬菜也不新鲜,干酪是质量很坏的陈货,猪板油是发臭的,肉又陈又硬,都是老畜的肉,甚至常常是病畜或死畜的肉。并且往往已经风扇烂了。穷人即工人每花一文钱都得盘算一下,结果,所有这些掺假的甚至常常是有毒的食物都卖给了他们,把成黄油冒充新鲜的出售,糖里面掺上米粉或其他价格便宜的东西,制肥皂时剩下的废弃物也掺上别的东西没去糖卖,可可里面掺有捣得很细的褐色黏土,把泡过的茶叶晒干烘焙然后当作好茶叶售卖。

    (英国)社会正是在自己的成员最需要它援助的时候抛弃了他们,让他们去受命运的摆布……我坚决认为:现在已经间接地以个别小冲突的形式进行着的穷人反对富人的战争,将在英国成为全面的和公开的战争。

    ——摘编自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材料二

    1996年在英国发生的“疯牛病”事件使许多消费者谈“牛”色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员国际流动频繁,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世界各国的经济依存度日益加深。食品安全问题日渐成为世界各国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强化食品安全领域的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的呼声日益高涨。当前,发达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和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仍相对薄弱。

    ——摘编自李毅《全球化背景下的食品安全:制度构建与国际合作》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恩格斯描述当时英国食品安全状况的主观意图。简要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食品安全状况堪忧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简述推动强化食品安全领域的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的意义。
三、论述题
  • 20. (2024高二下·内乡县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学家恢宏的胸襟,首先呈现在时间与空间的辽阔上。时间上贯通古今,空间上袁括寰宇,恢宏胸襟,至此而极。太史公写《史记》,上起黄帝,下讫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止,述接近三千年的历史,这是世界有史以来第一部贯通数千年的历史。《史记》采用纪传体,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史学体例,其优点为能兼容并包,天下巨细,靡不可收而载之。

    在空间上,太史公于写中国历史以外写他所能知道的整个世界,匈奴、朝鲜、大宛,一一列传。写及大宛,兼写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安息、条枝、大夏、身毒等国,人迹所至,日月照临,全写到《史记》里面去。这是一部时间、空间极为辽阔的历史,可以当通史与世界史之名而无愧。

    时间、空间极为辽阔的贯通古今中外的历史,不易写成亦难精确详瞻,史学家缩小研究范围,以断代史、专门史、专门问题作为毕生沉潜的天地,为自然的趋势。历班彪、班固、班昭而写成的《汉书》,为西汉两百年的历史。《史记》写三千年的历史,50万言,《汉书》写两百年的历史,80万言,可见《汉书》保存历史之功。

    ——摘编自杜维运《史学方法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适切角度,自拟主题,为司马迁的《史记》写一篇历史书评。(要求:选取角度与拟定主题相匹配,符合材料意涵,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评述清晰,作答要素应包含主题、具体评述和相关历史背景,照抄材料原文不得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