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4 /4.2 *扬州慢(淮左名都)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4.2《扬州慢(淮左名都)》同步...

更新时间:2024-03-14 浏览次数: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小阅读-课内
  • 1. 下列对各首诗词的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周邦彦的《苏幕遮》有“一一风荷举”一句,炼一“举”字,将荷花重重叠叠,争相挺立,随风摇摆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动景如生。 B . 韦庄的《菩萨蛮(其二)》结尾两句转入“未老莫还乡”的深沉感叹之中。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因战乱而不得归乡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C . 温庭筠的《菩萨蛮》“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以鹧鸪鸟成双成对衬托女子的孤独和相思,让读者在这一系列若隐若现、欲露不露的描写中,去体味女子深隐而绵密的情思。 D . 《扬州慢》中,“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的意思是扬州城在金兵大举南侵时变得颓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大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离骚》中,诗人自叙身世、遭遇,并借助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坚守。 B . 作为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通过浅白的对话推动情节发展,故事性强。 C . 《望海潮》《扬州慢》两首宋词都以城市为表现对象,前者侧重于表现承平盛世,后者在今昔对比中抒发黍离之悲。 D . 《兰亭集序》叙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重在描写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意在突显流觞曲水之乐。
  • 3. 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面对姜夔《扬州慢》用典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过春风十里”化用杜牧诗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荒芜残破,表达悲凉痛惜之情。 B .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牧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 .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郎(杜牧)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D . “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二、情景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词最早开始于民间,所以在语言上有些粗糙,但是语言上也很直白、大胆,而文人写词就比较典雅、含蓄。在中唐或晚唐,大多数情况下,文人写词仅是游戏的态度,因为他们的主要精力用来写诗和写文章。词在当时属于艳科,小道,是业余的时候创作的。文人词的创作长期处于“尊前”“花间”的环境中,带有鲜明的娱乐消遣功能,所以就形成了“作闺音”“为艳科”的特色。到了李煜,他创作后期的词的内容变得很真实,他用词写一个亡国之君内心真实的、深刻的、深远的痛苦。“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词帝,“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为宋词开启了抒情言志的大门。

    宋人以歌妓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词作,除了延续宫体、花间风格之外,还有一些是写歌妓与文人之间存在感情上的联系,甚至有些歌妓在词人生命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譬如,著名词人晏几道,早年过惯了富贵公子的生活,后来家道中落,生活一落千丈。黄庭坚曾评价晏儿道:“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而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已信人,终不疑其欺已,此又一痴也。”一句话,晏几道实在、单纯、重情义。正是这样的人,写情词是第一等的好。大家熟知的《临江仙》,“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小苹”即是一位歌女。晏几道在写这首情深意长的感伤之词时,背后寄予的是自己身世的巨变与个人的切肤之病。虽为艳词,但真挚深婉,表达了士大夫的仕途沉沦浮荡。

    词,不仅是在歌舞升平、瓦栏歌肆之间,与歌妓之间推杯换盏的文学创作,更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文学。我们知道,宋代的城市经济更加繁荣,北宋都城汴京,南宋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宋代还逐渐取消了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为商业和娱乐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词人将眼光投向更为开阔的生活汤景,用词来表现生活着的城市。著名的“白衣卿相”柳永,对北宋的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用描绘过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当时许多著名的城市。如《倾杯乐·禁漏花深》就是柳永为宋仁宗在元宵佳节之夜与民同乐时所作。这首词重在渲染上元节的节日气氛,“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向晓色、都人未散”。柳永笔下的汴京富丽堂皇而又繁荣昌盛,为我们展示了有宋以物富民康的社会生活风貌。

    除了城市,还有描写乡村。相对于城市的富庶、繁华,乡村词的重点在于勾勒农家之乐,展现出怡然自得的、缓慢的、富有诗意的生活节奏。譬如苏轼笔下的“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辛弃疾笔下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皆是难得的、富有诗意的、文人化的乡村景色。他们亦曾在乡村的丽景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苏轼在乡村中,获得“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的洒脱与惬意,辛弃疾在乡村中经历了“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恍惚与惊喜。苏轼曾写作《浣溪沙》组词,展现“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的热闹场景,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则是描述了“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其乐融融的生活,让我们看到大文豪笔下的乡村世界依然让我们心旷神怡。

    宋代士大夫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和光同尘、与时俯仰。他们一方面承担社会的责任,一方面注重个人生活。他们试图将都市生活与乡村野趣融为一体,在闲暇之余喜欢山水形胜,在登临游览中恣意抒怀。词这种不太严肃,可长可短、随即可歌的文学样式,特别满足了宋人想要表达丰富内心感受的需要,也特别适合表现宋代文人的世俗娱乐,以及生活中的闲情逸致。如果我们说,宋人在诗文当中表达他们的治国情怀,有壮志的情怀,那么在宋词中,他们对于自身生活的热爱,对于宋代的边边角角细致入微地描述,就在词当中充分地表达了出来。由此来讲,宋词当得起宋代文学的主要代表。

    ——节选自康震《都市燕乐中的宋词》

    材料二: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就为词的性质下了这样几句定义,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要眇宜修”出于《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是写湘水上的一个神灵具有一种要眇宜修的美。这是写一种女性的美,是最精致的最细腻的最纤细幽微的,而且是带有修饰性的非常精巧的一种美。词,也叫做长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齐。从形式上看,词是比诗更多变化,更精微的,更纤巧的,更曲折的。

    词大都是写男女的爱情相思离别,为了配合这种歌唱的场合和歌唱的人物的歌女,自然写的是比较柔婉的细腻的女性的美。所以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很多在诗里边不能表达的感情,能在词里边表达。词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篇幅一般是比较短小的,所以它天生来注定就不能写长篇巨制的内容,这是词在内容上“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的缘故。诗所写的内容无所不包,可以发议论,可以抒情,可以纪事,什么都可以包括。而词一般只是写景抒情。所以说是“诗之境阔”。

    可是,我们还要注意后一句:“词之言长”。这不是说词的篇幅长,不是说词的句子长,而是说词给人的回味,词的韵味悠长。写爱情的小词,表现了人的心理感情的一种本质,可以引起人丰富的联想,所以说“词之言长”。

    ——叶嘉莹《唐宋诗词十七讲》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人以歌妓为主要描写对象,这些歌妓在词人生命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B . 黄庭坚认为晏几道这样实在、单纯、重情义的人,写情词是第一等的好。 C . 叶嘉莹认为宋词的“要眇宜修”之美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 D . 诗所写的内容无所不包,而词只是写景抒情,所以说是“诗之境阔”。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南唐后主李煜继承了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创作前期处于“尊前”“花间”的环境中,带有鲜明的娱乐消遣功能。 B . 为了满足宋人想要表达丰富内心感受的需要,适应宋代文人的世俗娱乐,以及生活中的闲情逸致,词这种文学样式应运而生。 C . 苏轼的《浣溪沙》组词和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体现了二者随遇而安、和光同尘、与时俯仰的生活态度。 D . 宋词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拥有一批非常杰出的创作者。他们的词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更反映了自己的人生。
    3. (3) 宋代词人用词来表现生活着的城市,下面不属于这类作品的一项是(   )
      A .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B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C .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D . 姜夔《扬州慢》
    4. (4) 结合材料一,分析李清照《醉花阴》体现的文人词作的特点。

      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 (5) 结合材料二,谈一谈词在宋代比诗歌更受市民大众的欢迎喜爱的原因。
四、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年春,不书即位,乱故也。

    狄人伐邢。管敬仲言于齐侯曰:“戎狄豺狼,不可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诗》云:‘岂不怀归,畏此简书。’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请救邢以从简书。”齐人救邢。

    夏六月,葬庄公,乱故,是以缓。

    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请复季友也。齐侯许之,使召诸陈,公次于郎以待之。书曰“季子来归”,之也。

    冬,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公曰:“鲁可取乎?”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

    晋侯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 , 以灭耿、灭霍、灭魏。还,为太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士蔫曰:“太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为之极,又焉得立?与其及也,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吴太伯,不亦可乎?犹有令名。且谚曰: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天若祚太子,其无晋乎!”

    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名之大,以从盈数,其必有众。”

    初,毕万筮仕于晋,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震》为土,车从马,足居之,兄长之,母覆之,众归之,六体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杀,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孙,必其始。”

    (节选自《左传·闵公元年》,有删改)

    【注】①元年,指鲁闵公元年。②管敬仲,即管仲,“敬”为其谥号。③齐侯,文中指齐桓公。④晋侯,文中指晋献公。⑤《震》,与前文的《屯》《比》《固》等,皆为《周易》中的卦象。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不A可B犹C秉D周礼E周礼F所以G本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厌,文中指满足,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句中的“厌”意思不同。 B . 嘉,文中指赞扬,与“肇锡余以嘉名”(《离骚》)句中的“嘉”意思不相同。 C . 右,即车右,古时乘车位在御者右边的武士,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参乘”所指相同。 D . 复,通“覆”,指庇护,与“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句中的“复”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 从文中“缓葬庄公”“齐使省难”等事件及“乱““不去庆父,鲁难未已”等原因看,刚即位的鲁闵公面临严峻挑战。 B . 在仲孙湫看来,亲近施行礼义的国家,依靠稳定坚固的国家,离间内部涣散的国家,灭亡昏暗动乱的国家,是称霸诸侯的法则。 C . 士蔫认为太子申生得到的封赏已至极点,不可能成为诸侯继承者;同时也指出申生离开晋国另立国家就不能保持好的名声。 D . 卜偃与辛廖都认为毕万的后代必定昌大,但其依据有别:前者主要依据毕万姓名的寓意及眼前的赏赐;后者主要依据卦象推演。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齐侯许之,使召诸陈,公次于郎以待之。

      ②谚曰:“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天若祚太子,其无晋乎!

    5. (5) 管仲提醒齐桓公应当发兵援救邢国的话很值得咀嚼玩味。请结合文本有关内容简要概括其谈话技巧。
五、古代诗歌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 (1) 下列对序文及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代。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B . 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C . 作品实写了昔日扬州的繁华富庶,虚写战争的创痛。两项比照,“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D . 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的战争。“犹厌言兵”四字,可见战争给人的创痛太巨大了,伤痕还刻在他们的心上。
    2. (2) 找出能够贯穿全篇的“词眼”,并说说表现在哪些景物上,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选择题组
  • 10.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魏晋之际,特殊的历史社会背景下,出现了一批名士,他们放浪形骸、任诞不羁,遨游于山水之间,酣饮于林泉之下,或清谈吟咏,或弹琴长啸,以潇洒的风貌显示了对自由与超越的向往,这就是“竹林七贤”。____。

    从来没有人把审美放在生命之前。嵇康临刑,要求把他的琴拿来,他要在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弹一弹琴,临死前不是(   )生命,而是说:“《广陵散》于今绝矣”。这是他对音乐的审美,以此表达自己的生命哲学。

    在文学上,他们继“三曹”“七子”以后,又创造了诗学新的辉煌。钟嵘《诗品》里将“竹林七贤”中的阮籍诗列入上品。阮诗继承了《小雅》的现实情怀“怨诽而不乱”。文学之外,影响更大的是“竹林七贤”的思想、生命哲学和他们(   )的风度;他们过人的才气、过人的至情和清新脱俗的风韵,都永远让后人景仰。

    “竹林七贤”标志着人的自然观的改变。竹林与诗人的关系,诗人与诗的关系,文学中的自然物我的融合、人与自然的嬉戏、心与精神的(   )让中国诗歌美学从此有了新的形而上的维度,并充分展示了人性的智慧、与山水的亲善和绝对的优美。

    中国历史上如果没有“竹林七贤”,魏晋时代如果没有“竹林七贤”,没有嵇康和阮籍,整个时代都将(   )。

    1. (1)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 吝啬    洒脱不羁    契合    黯然失色 B . 吝惜    放荡不羁    契合    黯然神伤 C . 吝啬    放荡不羁    翱翔    黯然神伤 D . 吝惜    洒脱不羁    翱翔    黯然失色
    2. (2) .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竹林七贤”在当时和后世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在文化上的意义,在于他们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美学。 B . “竹林七贤”在后世和当时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在文化上的意义,在于他们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美学。 C . “竹林七贤”在后世和当时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在文化上的意义,对于他们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美学。 D . “竹林七贤”在当时和后世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在文化上的意义,对于他们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美学。
    3. (3) 下列关于音乐与文学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与嵇康一样,南宋词人姜夔既是文学家,也是音乐家。他首创《扬州慢》词牌,聚焦维扬城今昔盛衰的对比,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 B . 曹操是“三曹”之一,他的代表作《短歌行》,用的就是乐府旧题。乐府诗是汉魏六朝时重要的诗歌类型,而乐府本是管理音乐的机构。 C . 元曲中的本色派与“竹林七贤”的寄情自然不同,本色派更关注现实生活。王国维称赞其代表人物关汉卿的名作《窦娥冤》“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D . 诗歌的音乐性来自于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新月派诗人主张节奏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其代表诗人闻一多的《红烛》,诗句长短错落体现了节奏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