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诗经》 |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
B.《吕氏春秋》 |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 |
C.清华简(出土的战国楚简) | 记载了周幽王进攻申国,申侯联络戌族打败周王,西周灭亡,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
D.历史学家的观点 | 举烽传警乃汉代备匈奴之事,非周代所能有。 |
材料一:西周各诸侯国的权力直接来自于周天子的授予。周天子与诸侯间形成的是一种较为固定的君臣统属关系。诸侯国在建立之后,在分封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与西周王畿相同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实际上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使得人们逐渐形成了趋同的文化和政治观念,并在相近的观念下逐渐产生了对周王室的认同感,实际上为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打下了一定基础。
——摘编自冯丽珍《高中历史教学中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相关内容探析》
材料二:下面是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图片和文献史料。
图片史料 | ||
文献史料 | “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
材料三:周朝建立后,以血脉等亲疏关系为纽带,分封了数量庞大的诸侯国,在周礼和周文化的长期浸润下,形成了以周人为核心的华夏族雏形。来自东夷部落的秦人先祖,在发展过程中空间受到挤压,迁往西陲之地,与西戎各部落经过长期的冲突、交流、融合,新的秦人逐渐形成。秦人在崛起的过程中,逐渐融入到夏、商、周以来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华夏族,同时还不断吸收了四周戎狄部族,扩大了华夏族的范围。春秋战国以降,周天子式微,诸侯征战不断,客观上加强了各诸侯国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刘再营《周人、秦人与早期华夏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材料一:
材料二:悬泉置遗址位于今甘肃敦煌市,始设于汉武帝时期,在汉代存续了 200多年。从悬泉置出土的汉简文书有25000余枚,内容有皇帝诏书、国家法律、行政文献、驿站文书档案和工作记录等,以文字的形式再现着丝绸之路上驰命走驿、上传下达的生动图景。
材料三:悬泉置遗址现已发掘出土的各类遗物达17650多件,包括大量简牍及货币、兵器、农具、猎具、丝绸服饰、谷物粮食、石砚毛笔等。悬泉汉简上还记录了一些“舶来品”,譬如有来自西亚的提花亚麻布、黄玉、珊瑚、苏合香、乳香、玻璃器皿、金银盘、葡萄酒等。
—摘编自葛承雍《敦煌悬泉汉简反映的丝绸之路再认识》
示例:汉简保存完好,可作为学者研究汉代简牍文书制度、木简编连方式的第一手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