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中考历史一模考前复习卷(四)

更新时间:2024-03-10 浏览次数:1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23七上·雷州期末) 晓敏同学在百度上搜素主题学习资料,找到以下内容,据此判断她学习的主题是( )

    【外文名】: The Silk RoA.D. 【开创期】:西汉

    【终点】:大秦(欧洲古罗马) 【引进物种】:葡萄 石榴 核桃 苜蓿等

    A . 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B . 丝绸之路上的交往 C . 中原物种丰富 D . 有效管控西域
  • 2. (2023七上·雷州期末) 2023年春,新冠的“硝烟”刚刚消散,我们又迎来了甲流的“侵犯”。有网友说,医圣张仲景感冒6大方,可全方位击退甲流。那我们可通过( )查阅感冒6大方。
    A . 《论语》 B . 《资治通鉴》 C . 《史记》 D . 《伤寒杂病论》
  • 3. (2024九下·凉州模拟) 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源于齐国和鲁国这两个重要的诸侯国。齐国是姜子牙因其辅佐周武王有功而取得的封地,鲁国是周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地。可见周初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A . 功臣 B . 宗亲和功臣 C . 宗亲 D . 前朝君王的后代
  • 4. (2024九下·凉州模拟) 周天子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jī),由王室直接统辖。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许多诸侯,各建邦国。诸侯主要有三种类型:一为周王的同姓(姬姓) 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实际是其他一些较强大的部落或方国的首领。诸侯对天子保持着臣属的关系,要承担各种义务。由此可以看出,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 )
    A . 拱卫皇室,防止外族侵入 B . 巩固原来商朝的地区 C . 保证兵源充足 D . 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 5. (2024七下·期中) 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戈舟未过彭城阁,义旗已人长安宫。”与诗句描绘相关的是( )
    A . 贞观之治 B . 大运河开通 C . 安史之乱 D . 隋朝的统一
  • 6. (2024七下·期末)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垂老别》中的诗句。该诗创作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期。这场动乱是 ( )
    A . 大泽乡起义 B . 安史之乱 C . 黄巢起义 D . 黄巾起义
  • 7. (2024七下·期末) 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小亮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明朝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等书,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 )
    A . 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 B . 叙说明朝的对外交往 C . 简论“闭关锁国”政策 D . 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
  • 8. (2024七下·期末) 据统计,仅在明朝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平均每年十余次。其中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在遗嘱中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这说明(    )
    A . 明朝政府长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B . 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 C . 朝贡贸易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 D . 中华文明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 9. (2024九下·凉州模拟) 《清史稿·圣祖本纪》中曾记载“康熙二十三年正月,罗刹踞雅克萨、尼布楚二城,饬断其贸易,萨布素以兵临之。”该事件指的是 ( )
    A . 土尔扈特部回归 B . 抗击沙俄的侵略 C .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D . 郑成功收复台湾
  • 10. (2023八上·潮阳期末) 1915年末,袁世凯决定第二年登基。蔡锷与梁启超宣誓讨袁,一个用枪,一个用笔来捍卫共和。云南、贵州相继宣布独立。袁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均称病,婉拒就任征讨护国军的统帅。材料表明( )
    A . 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B . 军阀割据争抢地盘 C . 维新人士领导讨袁 D . 二次革命武装反袁
  • 11. (2023八上·雷州期末) 《清史稿》记载:“(1874年) 海防议起,直隶总督李鸿章、船政大臣沈葆桢请开采煤铁以济军需。上允其请,命于直隶磁州、福建台湾试办。”该史料叙述的是( )
    A . 近代民用企业的开办 B . 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 C . 北洋舰队的初步建成 D . 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
  • 12. (2024八下·吉林开学考) 19世纪70年代,当清政府向日本赔偿50万两白银后,《泰晤士报》的记者宓吉感叹道:“台湾事件的处理等于向全世界宣告,这里有一个富饶的帝国,它将随时自动地给你支付赔款而绝不进行战斗。”这充分反映了( )
    A . 清军力量非常弱小 B . 清政府统治的腐败 C . 清朝经济实力强大 D . 清朝外交政策灵活
  • 13. (2024九下·阳谷模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发表文章说,从 1935 年起,“民族解放大学校”已经开学,这个大学没有围墙,学生至少也有四万万,学校功课只有一门,叫“民族解放教学”,等到一切失地收回,就举行毕业典礼。这表明,陶行知意在( )
    A . 改变传统社会习俗 B . 鼓励兴办新式学校 C . 号召全体国民积极抗日 D . 呼吁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 14. (2023八下·海南期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定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亚丁湾护航等行动,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在全球抗疫合作和对外提供新冠疫苗的第一梯队,向遭受火山、洪涝、地震等灾害的国家第一时间提供援助。这表明中国(  )
    A . 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B .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中心作用 C . 已经成为科技发达的世界强国 D .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十分明显
  • 15. (2023八下·黄埔期末) 1984-1991年由国家指令性计划管理的工业产品产值比重由40%下降到了11.7%,国家统配物资由64种减少到了19种,国家定价的生产资料比重由60%下降到了18.7%,国家定价的社会零售商品的价格比重由50%降低到了5.9%。这一变化说明( )
    A . 国家经济出现了阶段性经济困难 B . 经济体制改革在逐步推进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 . 对外开放新格局初步形成
  • 16. (2023八下·重庆期中) 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
    A . 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 . 中国坚决不干涉美国、苏联的内政 C . 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 . 中国、美国与苏联应该和平共处
  • 17. (2023九上·长沙期末)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 中指出: “在罗曼语诸民族那里,一种从阿拉伯那里吸取过来并从 新发现的希腊那里得到营养的明快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作了准备。 ”对 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B . 阿拉伯文化的形成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C . 阿拉伯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D . 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 18. (2023九上·株洲期末) 《千年一叹》记载:“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诞生了三位伟大的思想先哲。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的关系;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这三个人依次应该是:( )
    A . 耶稣、释迦牟尼、苏格拉底 B . 孔子、苏格拉底、乔达摩·悉达多 C . 乔达摩·悉达多、穆罕默德、耶稣 D . 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
  • 19. (2024九上·定州期中) 西方“步入近代”的过程: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是器物(技术)方面的变革,以下符合这一变革顺序的是(   )
    A . 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B . 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C . 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D . 工业革命→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
  • 20. 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说中说道:“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接着他又说:“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对材料中“民主政治”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 .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 . 具有广泛的平等性 C . 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D . 具有轮番执政的特点
  •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浪潮。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

    ①萨拉热窝事件②埃及共和国成立③纳米比亚独立④"非洲年”⑤巴拿马收回运河区

    全部主权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②③④⑤
  • 22. (2024九下·期末) 罗斯福在对日宣战演说中说:“自1941年12月7日一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美日“处于战争状态”的影响是( )
    A .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 . 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C .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D . 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
  • 23. (2024九下·期末) 19世纪中后期,在日本出现了“公历取代了农历……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男人们剪掉发辨,修剪成西式短发”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明治政府( )
    A . 提倡“文明开化” B . 建立新式军队 C . 号召“殖产兴业” D . 废藩置县
  • 24. (2024九下·期末) 世界现代史某单元的课题如下图所示,这一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A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B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 C . 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D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 25.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观察下面的年代尺,①和③处应分别填( )

    A . 德军突袭波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 . 九一八事变中途岛海战 C . 德军突袭波兰莫斯科保卫战 D . 九一八事变诺曼底登陆
二、材料分析题
  • 26. (2023七上·忻州期末) 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的发展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都江堰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其善于利用地势、水势,采取无坝分水,实现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灌溉。这一切说明都江堰工程充分顺应和利用了水的自然特性,实现了人水和谐。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摘编自邹礼洪《古都江堰“以水治水”的技术成就》

    材料二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时曾一度免除租税,景帝时又“令田半租”。
    汉初统治者重视农业。文帝曾亲耕藉田,以示重农,当时凡从事农业生产有成绩者,免除其徭役。
    汉初曾连续几次赦免罪人。文帝时废肉刑;景帝时又减笞五百为三百,笞三百为二百,笞二百为一百。

    ——摘编自《中国通史》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
    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摘编自《汉书·景帝纪》

    材料三 东晋南朝之存在,对江南地区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在于相当程度上避免了民族冲突和战乱祸害,相对和平的环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更在于大量移民的进入。南下移民的进入形成了农业开发的主力军。这些移民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有力地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摘编自严耀中《在分分合合中前行》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都江堰的“与众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划线部分的理解。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
    4. (4) 综上所述,简析推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27. (2023八上·株洲期末)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不断奋勇争先、救亡图存,直到1949年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内忧外患的冲击】

    【材料一】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和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甲午战败的震撼】

    【材料二】甲午一战带来的屈辱越是沉重,国人对于日本自强成功的领会也就越为深刻。于是强敌变成了榜样……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作了证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民族沉沦的回应】

    【材料三】这个国家的政府已经腐败透顶,只有革命才能提供救世良方……1911年10月10日,汉口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尽管缺乏配合,革命运动仍迅速席卷全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1917年孙中山广州演说:“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共和幸福,非共和之罪也。执共和国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也。”


    【改天换地的壮举】

    【材料五】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

    1. (1) 材料一中的“少数人”有哪些代表人物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甲午一战”失败后中国人追求“西学致强”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其结果引发了人们哪些思考?
    3. (3) 材料三中的“兵变”是什么事件?材料四中孙中山的演说把共和的敌人指向了谁?他带领革命党人同专制独裁势力又进行了哪些“英勇奋斗”
    4. (4) 材料五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哪次会议有关?这次会议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材料五中“礼炮齐鸣28响”有何寓意?
  • 28. 世界格局总是在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博弈中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问题,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1993年亨利·基辛格的谈话

    材料三 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变化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

    ——《浅析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动因》

    1. (1) 图一中两大军事集团武力较量后形成了哪一国际体系?(2分)图二与美国推行的哪一政策有关?图三中现象的发生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2. (2) 材料二反映出当今世界格局出现了怎样的趋势?依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3. (3)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当今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博弈中,发展中的中国应对的根本之道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