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四)

更新时间:2024-03-11 浏览次数:6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3七下·本溪期末)  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名;宋朝共取士11万5千余名,平均每年取士约360名。宋朝在科举取士上的做法(  )
    A . 创立了殿试制度 B . 增加了科举取士名额
    C . 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D . 形成了完备的考试制度
  • 2.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
    A . 虚心纳谏 B . 知人善用 C . 完善制度 D . 鼓励农耕
  • 3. 唐朝农业发达,生产技术先进。该时期出现的生产工具“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这一工具是(    )
    A . 耧车 B . 筒车 C . 曲辕犁 D . 秧马
  • 4. 某同学将某朝的社会特征总结为“犁耕技术进步”“经济文化繁荣”“中外交流频繁”“民族关系和谐”“社会风气开放”。符合这些特征的历史时期是(    )
    A . 汉武盛世 B . 盛唐气象 C . 两宋辉煌 D . 康乾余辉
  • 5. 日本朝廷选拔的使臣大多为通晓经史、才干出众而且汉学水平较高、熟悉唐朝情况的一流人才。日本朝廷精选这些人组成遣唐使团主要是为了(    )
    A . 传播日本的先进文化 B . 加强两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 C . 增进两国间的友好往来 D . 学习大唐先进文化
  • 6. 《高丽乐》在唐代广为流传,除艺伎表演外,一些达官也能为之。李白在《高句丽》诗中赞赏曰:“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高丽乐来自 (    )
    A . 朝鲜半岛 B . 日本列岛 C . 南洋群岛 D . 印度半岛
  • 7. 有人说:“中华民族既有为人类文化发展作贡献的能力,又有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精华的魄力。”以下能够说明中华民族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精华魄力的史实是(    )
    A . 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 B . 新罗商人来长安经商 C . 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 D . 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 8. 安史之乱后,吐蕃占领了今甘肃、青海、新疆广大地区,蒙古草原成为回鹘的地盘。这表明当时唐朝( )
    A . 吏治腐败 B . 国力衰弱 C . 思想僵化 D . 宦官专权
  • 9. (2024七下·凉州期中) 唐朝的骆宾王曾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却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这说明武则天( )
    A . 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B . 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C . 爱惜人才,求贤若渴 D .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 10. 下表是杜佑《通典》记载的贞观年间不同时期的米价。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 )

    贞观三年(629)

    每斗三四钱

    贞观十五年(641)

    每斗二钱

    A . 贞观初期经济凋敝 B . 米商操纵大米市场 C . 唐朝农业经济发展 D . 唐朝达到全盛时期
  • 11. (2024七下·浏阳期中) 《“隋何以亡”新论》一文指出:“隋朝的速亡只是由于炀帝在国家立足未稳的情况下不计代价地肆意征伐,穷兵黩武。”下列史实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南下灭陈 B . 三征辽东 C . 修建驰道 D . 巡游江南
  • 12. (2024七下·浏阳期中)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把唐朝称为“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 . 唐朝发兵反击突厥 B . 唐玄宗册封云南王 C . 新罗商人来到中国 D . 汉族妇女穿着胡服
  • 13. (2024七下·武威期中)  科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以下有关科举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B . 推动文教事业发展 C . 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D . 隋文帝时正式创立
  • 14. (2023七下·唐山期末)  如图反映的是唐朝至南宋时期中国人口增长情况。下列对于南方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 

    A . 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 B . 交通发达便于人口流动
    C . 经济重心南移的促进 D . 中外文化交流的推动
  • 15. 如果你生活在北宋的汴京(今开封),可能遇到或经历的事件有( )

    ①看到城市内店铺林立,商业发达,十分繁荣

    ②每天都可以去大相国寺逛庙会

    ③到早市上买一些喜爱的书画

    ④去州桥夜市品尝风味小吃

    ⑤在瓦子中看着上演的《窦娥冤》,不禁流下了眼泪

    ⑥春节来到了,门外爆竹声声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⑤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③④⑥
  • 16. 《宋史·食货志》记载:“大中祥符四年(1101年)……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丰收),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稍)小,不择地而生。”材料反映了北宋时期( )

    ①占城稻传入中国 ②朝廷指导农民种植占城稻

    ③占城稻生长适应性强 ④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黄河流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7. 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发达的农业生产 B . 繁荣的南方经济 C . 精巧的手工技艺 D . 繁荣的海外贸易
  • 18. 右图为元朝元统元年(1333)科举考试中,蒙古族进士家庭状况统计图。该图折射出当时( )

    A . 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B . 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 . 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 . 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 19. 比较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元两朝相同点的表述, 正确的有( )

    ①进行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加强边疆地区管理, 实施行省制度

    ③结束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④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0. 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右图对这一过程作了形象描述,甲处应填写的是(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南宋 D . 元朝
  • 21. 右图为五代十国至元朝历史的演变示意图,对图中①②所示朝代解释准确的是( )

    A . ①在五代十国后统一中国 B . ②的建立者是耶律阿保机 C . ①是在12世纪被②灭亡的 D . ①和②都是少数民族政权
  • 22.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这有利于(    )

    ①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③促进文化素养的提高    ④造就科技发达的局面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3.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中的空白处应填( )

    A . 增强了军事力量 B . 促进了贸易发展 C . 推动了文化昌盛 D . 强化了中央集权
  • 24. (2024七下·期中) 著名史学家傅乐成认为,宋朝是继唐朝之后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期,形成了独具风神的“宋型文化”。下列选项可纳入“宋型文化”范畴的是( )
    A . 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 B . 王祯发明出了转轮排字法 C . 金属火铳广泛应用于战争 D . 中国海船开始使用指南针
  • 25. 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

    唐诗

    宋词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满江红(岳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A . 匈奴、契丹 B . 匈奴、女真 C . 吐蕃、女真 D . 吐蕃、契丹
二、材料分析题
  • 26. 某校开展关于大运河的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材料一:隋炀帝继位后,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从公元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为了更好地了解大运河,同学们画了一幅大运河手绘图,如图。

                 【手绘运河】

                                             【申遗回顾】

    材料二: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它促进了中国_______物资的交流和_______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_______技术 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大运河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_______、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符合世界遗产标准

                                            
                                             【民谣探究】

    材料三:如下。

                  
    扬州琼花 

    1. (1) 请根据大运河手绘图填写:

      A______________(河段);

      B______________(河段);

      C______________(城市)。

    2. (2) 请依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二中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大运河的评价补充完整。
    3. (3) 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绮丽的琼花。隋炀帝为能去扬州观赏琼花,开凿了大运河。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请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4. (4) 请联系所学知识对材料三中的民谣进行解读。
  • 27. (2023七下·大化期末)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岂闻一绢值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摘编自《亿昔二首》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已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鉴真和尚圆寂一千二百周年纪念》

    材料三:当时的中国,在唐继隋统一全国,历太宗、高宗等诸代的治世后,文化空前隆盛辉煌……唐代文化之隆与对留学生待遇之厚,自然对日本有强烈的吸引力。为了实现继续直接地向中国学习优秀文化的目的,日皇廷派遣优秀人物为使节,以便更有效地学习。

    ——摘编自池步洲《日本遣唐使简史》

    材料四: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王玄策出访印度。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有学者估计,李勉做广州刺史时,广州每年来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以上。

    ——摘编自王永平主编《中国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

    1. (1) 材料一描述的盛世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2. (2) 材料二描述了什么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朝与天竺进行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
    3. (3) 请根据材料三,从文化角度回答唐朝吸引日本遣唐使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唐朝中外交流繁 盛的主要因素。
    5. (5) 唐朝以博大的胸襟迎接世界各地的客人,显示了 高度的自信和恢弘的气度。你认为唐朝的对外交往对当今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
  • 28.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

    材料二:靖康耻(发生于1127年),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材料三: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先后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四:10 世纪末,女真人中的一部分开始从事农业,他们的畜牧业比较发达,牲畜有马、牛、羊等,更以养猪闻名。女真建国前后发展起粗放的农耕经济,受中原文化影响很深。第三任皇帝金熙宗(1135 年登基)已“失女真之本态” “宛然一汉家少年” 。

    1. (1) 请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政权名称。
    2. (2) “匈奴”喻指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岳飞“报国” “雪耻”取得了怎样的战绩?
    3. (3) 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点? 
    4. (4)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四, 归纳那个时代的重要特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