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二)

更新时间:2024-03-11 浏览次数:5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3八下·沛县期末)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
    A . 1946年1月 B . 1949年9月 C . 1950年5月 D . 1979年12月
  • 2. (2023八下·梁平期末)  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典礼在首都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B . 共产党成为新中国的唯一执政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 .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 3. (2023八下·新都期末) 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从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和农具,变为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家有米吃。使他家里出现如此变化的深刻变革是( )
    A . 土地改革 B . 西藏解放 C . 惩治腐败 D . 三大改造
  • 4. (2023八下·长沙期末) 农民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兴建水塘9.8万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材料反映了( )
    A . 土地改革提升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B . 农业合作社的兴办有利于公共工程的兴建 C . 土地改革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物质基础 D . 农业合作化运动满足了一五计划的需求
  • 5. (2023八下·长沙期末) 1950年,美国侵犯我国主权的行动有( )

    ①出兵朝鲜
    ②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
    ③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
    ④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A . ②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6. (2023八下·西青期末) 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8这年4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下列人物哪些是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 )

    ①黄继光   ②董存瑞   ③邱少云   ④张自忠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 7. (2023八下·崂山期末) 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终于诞生了。广大工农劳动群众满怀翻身的喜悦。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欢欣鼓舞,大批参加革命工作。许多人要求重新学习,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 )
    A . 提高了工人地位 B . 带来了崭新气象 C . 实现了全国解放 D . 改变了革命任务
  • 8. (2023八下·黄埔期末) 20世纪50-8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其中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实现伟大变革的是( )
    A . 土地改革运动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9. (2023八下·西安期末) 如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1957、1962、1970、1980)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1949~1957年,粮食人均产量逐年提高,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得到了发展 B . 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有所下降,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 1962~1970年,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说明“文革”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D . 1970~1980年,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10. (2023八下·长沙期末) 史料是指可以据以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并非所有史料都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历史,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学会辨别史料真伪,去伪存真。根据所学知识,请判断1958—1961年期间,中国出现的真实场景应有( )
    A .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 B .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C . 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 D . 良田荒,薯叶枯,青壮炼钢去,童叟田间忙
  • 11. (2023八下·长沙期末) 董必武评价某位人物时说:他“阶级观清楚,勤劳念朴纯。螺丝钉不锈,历史色长新。只作平凡事,皆成巨丽珍。普通一战士,生活为人民”。据此可知,这位人物是( )
    A . 王进喜 B . 邓稼先 C . 焦裕禄 D . 雷锋
  • 12. (2023八下·闽清期末) 表1是我国1953-1957年工业生产统计数据,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表1

                                                                                                                              

    年份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增长率(%)

    30.2

    16.2

    5.6

    28.2

    11.4

    A . 工业增长率持续下降 B . 工业取得巨大成就 C . 已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D . 工业基础比较雄厚
  • 13. (2023八下·海淀期末) 图片记录着历史。以下图片反映的史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②④③① D . ③②④①
  • 14. (2023八下·西青期末) 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沈阳机床厂建成投产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④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5. (2023八下·市南区期末) “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材料中的“这一制度”指的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一国两制”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16. (2023八下·玉州期中)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
    A . 中共十一大 B . 中共十二大 C . 中共十三大 D . 中共十四大
  • 17. (2023八下·淮南期末)  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小明同学用这一方法比较中共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得出结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都是中共历史上转折点 
    ②都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④都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8. 下面两幅漫画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和21世纪初人们日常生活发生的变化。据此分析,该变化是由于我国(  ) 

    A .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 “大跃进”持续推进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19. (2024八下·凉州期中)  不同时期标语的内容也不同,但都是为了达到宣传的目的。下面标语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是(  )
    A . 消灭地主,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C .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D . 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 20. (2023八下·运城期末)  1987年美国快餐巨头肯德基落户中国北京前门,这是第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快餐店。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 我国加入世贸 B .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
    C . 我国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 21. (2023八下·临潼期末) “2023年5月28日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客机从上海虹桥机场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由此正式进入民航市场。C919是中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材料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 . 绿色 B . 创新 C . 开放 D . 共享
  • 22. (2024八下·永春期中) 2019年11月,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这是我国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那么,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
    A . 经济特区的创办 B . 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C .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D . 内地的开放
  • 23. (2023八下·仓山期末)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凡有超越于实践并自奉为绝对的‘禁区’的地方,就没有科学,就没有真正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其目的是为了( )
    A . 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B . 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C . 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D . 牢记马列主义的条文
  • 24. (2023八下·成华期末)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对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开放区 B . 内地﹣﹣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C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D . 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
二、材料分析题
  • 25. (2023八下·期末)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20世纪50年代初农民分到劳动工具

    材料二 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请回答:

    1. (1) 与材料一直接相关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此事件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什么怎样的变化?
    2. (2) 材料二是对农村哪一制度的高度评价?该制度最早在哪里进行尝试?
    3. (3) 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至少答出两点。
  • 26. (2023八下·运城期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八年级2班同学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活动。下面是各组同学进行的项目学习任务,请你一起参与完成。 

    任务一【构建导图——明确理论内容】


    任务二【解读史料——增强建设信心】


    材料:党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推动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过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从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定》

    任务三【阐释会议——汲取决策精华】

    主题:战略规划指明奋斗方向
    1956年中共八大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92年中共十四大

    ​(1)一组同学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维导图(如图),请你在①②处准确填写相关内容,并列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内改革的两例具体举措。

    1. (1) 二组同学收集了很多历史材料。请依据下面材料归纳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谈谈对外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2. (2) 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一次次重要的会议所做出的重要规划为党和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下面是三组同学制作的一张会议卡片,请你围绕主题,对三个会议进行阐释。 
  • 27. (2023八下·市南区期末) 在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相反,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材料二: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共某次大会的主题

    1. (1) 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该文章的核心思想,并分析这篇文章的发表有何积极作用。
    2. (2) 材料二中的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怎样的举措?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的名称。根据材料三中的图片,回答邓小平引领的中国经济的“根本转型”指的是什么?
    4. (4) 材料四是哪次中共大会的主题?此次大会确立什么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 (5) 综和上述材料,请你为如何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 28. (2023八下·辛集期末)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长足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深圳的成功并不是简单的资本与技术的胜利,而是观念与制度的成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试验田。它成功的经验也不仅仅属于深圳,更是印证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性。

    ——摘自陶一桃《经济特区成功经验及启示意义》

    材料三: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1. (1) 材料一中的“一次伟大的转折”指什么事件?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窗”和“中国道路”各自的具体内涵。
    3. (3) 指出材料三中中国为解决世界稳定发展提出的方案。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