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卷(六)

更新时间:2024-03-13 浏览次数:3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23七上·开州期中) 学习历史要学会区分史实和结论。下列属历史史实的是(   )
    A . 桂陵之战、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 B .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还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 C . 郡县制是秦朝及以后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D . 楚汉之争是一场争夺帝位的斗争
  • 2. (2023七上·安乡县期末) 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公元前3世纪初,秦国军队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B .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C . 200年,曹操获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D .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 3. (2023七上·福田期末) 马小虎利用暑假时间阅读《史记》,他在书中不可能读到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4. (2024九下·凉州模拟) 西晋时期造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的直接原因是(     )
    A . 国民暴动 B . 七国之乱 C . 八王之乱 D . 农民起义
  • 5.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 . 各国统治者纷纷开展变法改革 B . 都江堰工程的修建 C .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 D .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 6. 乾隆、嘉庆时期,考据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儒生们脱离现实,纯学术之探讨,埋头故纸堆中,因而文学创作的复古倾向也更为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 儒生对朝政不了解 B . 文字狱的影响 C . 八股取士的影响 D . 厂卫制度的影响
  • 7. (2024七下·玉州期末) 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温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四起。据此可知,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是( )
    A . 天灾不断 B . 政治腐败 C . 土地兼并 D . 法纪松弛
  • 8. 下面是某朝代政府官僚机构的改制图,该朝是( )

    A . 秦朝 B . 西汉 C . 唐朝 D . 明朝
  • 9. (2023八上·徐闻期末) 在电视剧《亮剑》中,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说:“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大规模主动出击日军,以破坏 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是( )
    A . 淞沪会战 B . 百团大战 C . 台儿庄战役 D . 长沙会战
  • 10. (2024九下·三亚模拟) 1877年,李鸿章奏请总理衙门批准轮船招商局“任意沿海揽载”,总理衙门批复:“除承运官物外,该局华、洋商人货物,概不准在不通商各处起卸。”这说明洋务企业( )
    A . 市场经营受限 B . 已分洋人之利 C . 垄断海上运输 D . 冲击外资企业
  • 11. (2023八上·徐闻期末)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 . 甲午战争 B . 鸦片战争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 12. (2023八上·徐闻期末) 下面解放战争的示意图中,③处应填写( )

    A . 转战陕北 B . 跃进大别山 C . 百团大战 D . 渡江
  • 13. (2023八下·桑植期末) 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实际上是创新的竞争。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 ) 

    ①“一五”计划 

    ②赎买政策 

    ③“一国两制”构想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4. (2023八下·海淀期末) 以下是某班制作的“云展板”的主要内容,这组图片反映出( )

    A . 武器装备向现代化迈进 B . 人民军队服务人民忠于党 C . 现代医学技术普惠全民 D . 国防工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 15. (2024九上·江北开学考)  2013-2020年,我国新增造林面积7.7亿亩,完成森林抚育10.1亿亩,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 23.04%。“十三五”以来,全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昔日的“沙进人退”变成了如今的“绿进沙退”。以上现象体现出( )
    A . 全面从严治党凝聚人心 B . 全面依法治国持续推进 C . 全面深化改革持之不懈 D . 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显著
  • 16. (2023八下·市南区期末) 读史之所以使人明智,是因为我们必须客观认识历史,懂得从过去的历史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你认为是下列哪一项( )
    A . 社会主义经济稳定发展 B . 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C . 成功与失败并行,经验与教训同在 D .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17. (2023九上·双流期末) “圆形的空间可以适应同时涌入或疏散的众多观众”“这里留下野兽和人搏斗的斑斑血迹,罗马的辉煌、不朽,仿佛仍在这巨大的圆形空间中回响。”这描述的是(   )
    A . 帕特农神庙 B . 罗马万神庙 C . 罗马大竞技场 D . 罗马引水道
  • 18. (2024九下·凉州模拟) 1796年,华盛顿认为:“在这样一个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政府里,自由本身将会从中找到它最可靠的保护者。”这个“保护者”来自(   )
    A . 分权制衡原则 B . 人文主义思想 C . 君主立宪制度 D . 杰出领袖人物
  • 19. (2023九上·剑阁期末) 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1497-1498年,达·伽马率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航,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B . 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C .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 .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 20. (2023九上·剑阁期末) “这是一条流经非洲东北部的河流,它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定期泛滥,使人们知道它一旦失控,就会毁灭一切。于是人们挖渠把泛滥的河水储存起来,涨水、退水时,他们精确记录和计算,人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和它的打交道中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材料中“灿烂的文明”指的是( )
    A . 古代埃及文明 B . 古代印度文明 C .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D . 古代中国文明
  • 21. 1942年1月,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的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文件是( )
    A . 《凡尔赛条约》 B . 《慕尼黑协定》 C . 《联合国宪章》 D . 《联合国家宣言》
  • 22. 本茨是德国著名的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他制造出的汽车这一交通工具的核心技术是( )
    A . 使用蒸汽机 B . 使用电动机 C . 使用内燃机 D . 使用发电机
  • 23. 好莱坞影片《甘地传》中有这样一幅情景:20世纪20年代,甘地号召民众自己纺纱织布,并身体力行,穿戴土布缝制的白衫白帽,一时间,这种打扮成为印度人的流行服饰。材料中的“流行服饰”现象表明(  )
    A . 影视演员引领服饰潮流 B . 甘地主张与殖民政府合作 C . 政治运动影响生活变迁 D . 印度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 24.  以下世界100大跨国公司经营数据的变化反映出(  )

     

    A . 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B . 发展中国家国际影响扩大 C . 工业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D . 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 25. ”和约的制定者是在恨、贪、惧的氛围中集合于巴黎的。他们怀恨敌人,贪婪殖民地和赔款,恐惧布尔什维主义。”从中可看出”和约”签订的背景有( )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表

    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

    7万顷;明熹宗时,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

    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

    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

    1/3。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

    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

    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

    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摘自《豫变纪略》

    材料二:起义军起义过程中,针对明朝地权集中与赋税繁重的情况,提出“均田免赋”口号。攻占西安后,又以“贵贱均田”及“五年不征”相号召。在河南等地到处传播“不当差、不纳粮”“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等民谣。

    材料三:如下图

    1. (1) 材料一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怎样的社会问题?
    2. (2) 材料二中的民谣反映了什么情况?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 (3) 列举材料三中①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材料三中②里的“他”指谁?
  • 27. (2023八上·朝天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现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 … …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 … … 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 …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 制 , 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 … …

     改编自《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

    材料二:1921 年注定照耀史册 , 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 ,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 以毛泽东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 ,上下求索 ,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 正确革命道路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黄

     改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材料三:1919 年 5 月 4 日 ,北京学生高呼“外争主权 , 内除国贼”“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拒绝在

    和约上签字”等 口号 ,… …6 月 5 日为支援学生的爱国行为 ,上海工人举行罢工 黄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 舞台 …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黄

    摘选《中国近代史》教材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材料一中可看出当时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活动,请列举两例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认为“1921 年是全新时代的开端”这件事情的发生 有何意义?材料中“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作为青年学生 如何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
  • 28. (2024九下·长沙开学考) 2022年2月,俄罗斯与乌克兰爆发战争,引起世界广泛关注。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地跨亚欧大陆两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苏联大部分军事力量,在“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中,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俄罗斯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对安理会议案拥有一票否决权。历史上,俄罗斯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特殊的角色,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摆脱落后】

    材料一:16世纪初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频繁战争,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彼得一世即位后,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到1725年,俄国已有240多个近代工厂,工厂内有较细的分工。俄国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改变了欧洲原有的政治格局。

    一一九年级《世界历史》

    【重大转折】

    材料二:据统计,1861年后,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

    ——《俄国的转折》

    ①材料二中俄国发生的这种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俄国的发展从此发生了什么重大转折?

    【政权变化】

    材料三:列宁还看到,已经进行了三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从国际范围来说,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集团在战争中互相厮杀,削弱了彼此的力量,使得俄国无产阶级有可能突破俄国这个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取得革命的胜利。

    ——摘编自陈之骅《纪念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

    ②结合材料三分析俄国政权的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后俄国建立了什么类型的国家(政权)?

    【创新发展】

    材料四: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强国面貌】

    材料五:1928-1937年,苏联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1940年,苏联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汽车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为此,丘吉尔曾感叹:斯大林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1. (1)   结合材料一,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 (2) 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选,按第①小题计分)
    3. (3) 材料四是对苏俄什么政策的评价?它的创新突破表现在哪里?
    4. (4)   材料五中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取得了怎样的成就?综合上述材料,从俄国的建设中给我国发展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